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珍 《兵团建设》2001,(5):16-17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共同生活和奋斗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新疆和平解放后,数十万官兵就地转业,屯垦戍边。他们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你们到新疆去的主要任务是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与新疆各族人民形成了心心相印、休戚与共的鱼水关系,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颂歌,成为增强民族团结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新疆解放初期,经济落后,百业凋蔽,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为了减轻各族人民的负担,努力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驻疆人民解放军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和王震将军的号召,在天山南北、戈壁荒漠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坎土曼,发扬南泥湾精神,披荆斩棘,自力更生。没有帐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疆位于亚洲腹部,毗邻前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入侵中亚,新疆便成为他们长期争夺的目标。敌对势力侵略新疆有其重要的特点,即:明火执仗派兵攻城掠地较少,更多是采用间谍活动方式进行。近百年来,先后在新...  相似文献   

3.
正兵团发改委副主任李建伟:暴徒的行为是彻头彻尾的反人类行为。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新疆、兵团经济发展加快,各族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我们决不允许一小撮恐怖分子分裂祖国,破坏我们美丽的家园。作为"三民"工作组成员,我们要进一步把工作做深做扎实,及时了解职工群众所需所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维护新疆的稳定大局,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边籍)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新疆动荡的历史舞台上,主要活跃着杨增新(1912~1928)、金树仁(1928~1933)和盛世才(1933~1944)三个军阀人物,他们依次掌握新疆的军政大权。在这三位“新疆王”中,杨增新统治时间最长,执掌新疆军政大权长达17年,人称“塞外皇帝”,成为新疆近代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新疆依旧是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外有沙俄虎视眈眈,内有各种矛盾一触即发。杨增新在危机四伏动荡时期,采取了各种措施,使新疆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局面,保持了稳定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与其他大学毕业生不同的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回到家乡工作,但他们为家乡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增加了家乡的就业压力。本文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回家乡就业的观念、价值、特点和选择标准等方面开展研究,并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少数民族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帮人,每次都只用一张崭新的100元,专门在新疆博乐城郊外的集市上购买小商品,他们奇怪的举动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很快,一张大网悄悄向他们撒来。令人震惊的是,警方从一张百元假币的侦查引出了新疆历史上最大的贩卖假币案。5个团伙,13名犯罪嫌疑人,高仿真版假币达288万元,犯罪成员多为夫妻、姐弟、父子、同乡。这些犯罪团伙之间联系紧密,购买、销售和零花假币分工明确,形成了一条完整、稳定的犯罪链条。  相似文献   

7.
这支队伍从硝烟里走来,士兵们身上有火药味,有泥土气,各种方言混杂,一色的黄军装,十万大军在新疆的初冬显得豪气冲天,“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天山,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许多将士也许以为,新疆,可能是他们攻克的最后一个城堡,胜利的前奏里没有一丝枪炮声,他们的军旅生涯也将因此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8.
姜蒙 《兵团建设》2012,(9):42-44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600多名来自祖国各地的援疆干部来到兵团,为兵团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根植戈壁荒漠的一棵棵胡杨、一株株红柳。  相似文献   

9.
腾飞的绿翔     
久宣 《兵团建设》2008,(5):F0003
兵团农九师有一系列以"绿翔"冠名的企业,他们在种业、糖业、牧业等方面都跻身兵团前列,成为了这些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农九师和兵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疆绿翔种业有限责  相似文献   

10.
正攻不破的边防线,割不断的国土情,摧不垮的军垦魂,难不倒的兵团人。这是一支特殊的戍边队伍,他们不列入军队编制、不拿军饷、不穿军装、不要国家和人民负担;这是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他们是开发建设新疆、维护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保持新疆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中流砥柱。60年来,一代代的兵团人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塞外江南的人间奇迹。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兵团人还用血汗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12,(21):53
在审讯中,陈潭秋慷慨陈词,历数中共党员在新疆的重大成绩。受刑回到牢房后,他仍鼓励难友坚持斗争1935年5月,陈潭秋同陈云等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留在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工作。1939年,他们回国途经迪化(今乌鲁木齐),经中央批准接任邓发的工作,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此时,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新疆抗日  相似文献   

12.
兵团的广大干部职工中有汉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促进了兵团的稳定、繁荣和发展。那些民族团结的楷模用爱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他们的精神感召和教育着我们,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新疆民族团结的史册上。  相似文献   

13.
南哲  佚名 《兵团建设》2004,(2):50-5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即将在北平举行。对天山南北的新疆各族儿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意派邓力群前往新疆与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等人取得联系,并致函邀请他们参加即将召开的新政协会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分析民族教师学习汉语的一些动力因素,正确引导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有利于激发这一群体学习的内部动力,进而提高民族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新疆少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来年,新疆疏勒县人武部充分发挥军地结合部的优势,发动干部职工积极为驻地群众事好事。几年来,他们资助贫困学生240名,帮扶特困户46家,常年为敬老院孤寡老人看病送改善生活设施,有效地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相似文献   

16.
<正>1912—1949年这一时期新疆动荡的历史舞台上,主要活跃着杨增新、金树仁和盛世才三个军阀人物,他们依次掌握新疆的军政大权,执行的政策各异,对新疆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杨增新(1912—1928)和盛世才(1933—1944)两个时期的研究颇多,而对金树仁政权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以为,尽管金树仁政权(1928—1933)统治时间最短,但对新疆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9个国家接壤,是一个周边环境十分复杂的多民族地区。新疆人民武装学校建校以来,校党委从新疆的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把学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着力培养政治合格的少数民族专武人才。在政治教育中,他们要求学员牢固树立维护国家安宁和边疆稳定的大局意识,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天山原始森林深处,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草木茂盛,这里不仅是雪豹、野驴、马鹿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繁殖区,也是天山云杉等名贵植物的生长地。这里有一群骑马巡护兵——武警新疆森林总队乌苏市大队官兵,他们常年与森林相伴,与大山为伍,长期生活战斗在保护生态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50多年前,王震将军带领二军、六军全体官兵踏上新疆这片沉寂的土地时,风沙吹过他们粗糙的面颊并向他们宣告:这里的死寂没有人能改变!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12,(12):50
先后有130多名共产党员在党代表邓发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1936年,我党与张学良、杨虎城商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们均希望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的援助。同年8月30日,党中央提出"准备冬季打通苏联","打通国际路线"。为了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和批准,1936年6月初,中共中央派邓发(化名杨鼎华)经新疆去莫斯科。邓发到了西安见了张学良,张对此事很重视,写信打电报给盛世才商办此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