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2,(23):70-70
美国“戈林”历险记 韦纳·戈林,1923年出生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犹太人社区。在他的童年,戈林的父亲逢人就吹有个亲戚是一战德国空军王牌,现为德国高官,大家也就当他是吹牛。二战爆发,戈林参军,飞B-17。就在他要开赴欧洲去炸“亲戚”时,被人举报,情报部门觉得确实有点风险。  相似文献   

2.
他不是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的成员,也不是奥马尔领导的塔利班的残部,但美国还是想让他死,因为他可能成为本·拉登之后美国人的头号“恐怖公敌”。这个已经列入美国头号猎杀黑名单的人,便是美国中情局一手栽培起来的阿富汗抗苏游击英雄、阿富汗前总理希克马蒂亚尔。10月7日,美国广播公司刊出题为《又一个敌人》的文章,披露了美国与希克马蒂亚尔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而今欲除之而后快的内幕。  相似文献   

3.
据华盛顿法新社报道:2001年1月26日新任美国总结布什重申他在竞选总统期间所许下的重要诺言,即他的政府准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英文缩写——NMD)和削减美国核武器数量。布什说,NMD“对许多其它国家来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另一方面,尽一切可能使美国及其盟友在二十一世纪里免受威胁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北部湾事件”是美国全面发动越战的理由。时至今日,40多年过去了,世人既熟悉这一事件,也相信这一“史实”;然而,事实上大家都被欺骗了,世人所熟知的“北部湾事件”详情都是当时美国刻意编造的。前不久,美国历史学家艾德根据一份解密文件,揭开了1964年“北部湾事件”的真相。他指出,这是美国为扩大越南战争而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陆军马汉”厄普顿●陈海宏19世纪未提出“海权论”的马汉,在美国乃至世界上是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人,但对于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军事理论家厄普顿,却知之者甚少。事实上,有“陆军马汉”之称的厄普顿在美国军事史上也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地位和影...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无疑是伊拉克战争的最大赢家,连日来的相关报道及评析成篇累牍,美国新闻界甚至以“拉姆斯菲尔德的战争”形容他今天的气势。其中一位随行人员风趣地说:“要想受罪,随他出访。”日前步入古稀之年的他旋风般的7国之行更令美国人吃惊。 要想受罪 随他出访 在阿联酋、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之间的某个地方,时间、地点和日期几乎  相似文献   

7.
2002年4月21日,我和海军潜艇学院教官李宁同志作为观察员,离开北京,飞赴日本福冈,奉命参加4月22日~5月2日在日本佐世保举行的5国“太平洋援救2002”演习。 美国“司令”的热情 担任这次演习美国国家协调员(司令)的是美国第7潜艇支队参谋长尼斯上校。他与我一见面就热情洋溢地说“很高兴再一次见到你!”(2001年8月,夏威夷“潜艇安全与援救论坛”,他是会务组长,我为中国代表  相似文献   

8.
自阿富汗战争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美国一直在追捕本·拉登,但一直不见其踪影,布什总统正在为此苦恼。在美国纪念“9·11”事件两周年之际,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本·拉登最新活动的录像带,震惊了美国朝野。这是本·拉登过去17个月来首次公开露面。他再次警告美国“史诗”般的袭击尚未开始……  相似文献   

9.
我们乘坐的“快轮”运输机朝着美国“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飞去。这艘航空母舰重9.5万吨,由核动力驱动,在人类历史上它是最大的战舰。新闻官对航空母舰作了这样的介绍:“在冲突不是频繁发生的年代,它是一种超级武器。”听得出他的口气是自豪的。他说,航空母舰确保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因为,只有航空母舰才能承担起“进行先发制人的和进攻性的打击,直至深入到敌人中心的。任务”。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着陆之前,除了亮起了  相似文献   

10.
巴顿将军是二战时期的美国名将,善于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他在诺曼底登陆前对第三军团将士的动员演讲中,充分展了他的军事思想和语言风格。他那血性激扬的战前动员,通过“明确军队使命和目标”、“做好战士动员激励”、“强调军队内部分工合作”、“拉近指挥员和士兵的距离”的精采演讲,点燃了士兵的血液,成功地激励将士们英勇杀敌。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2002,(8):62-63
从美国特种部队新兵训练营熬出来的人,都说自己的教官是特种部队中的“魔鬼”,而我的教官——波纳斯可以说是一个最凶的“魔鬼”,在整个训练期间,他把我整得死去活来。但时至今日,我却从内心深处特别感激他。  相似文献   

12.
王培志 《环球军事》2012,(23):21-23
2012年11月14日,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在与给参联会主席马丁·登普西的备忘录中“突然”提及了“德育”,他要求军队尤其是高级军官必须加强职业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肖铁峰 《环球军事》2013,(14):22-23
近日,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情报机构从2007年起就开始实施代号为“棱镜”的电子监控项目,而谷歌、微软、“脸谱”等9大世界级互联网服务商,均与美国安局存在“数据合作关系”。不论斯诺登是英雄,还是“叛国者”,也不论其未来命运如何,他的这番表述清楚无误地提醒世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14.
他是波军总参谋部的上校高参,也是美国中情局的“王牌”间谍,在长达10 年时间里,他向美国提供了多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被中情局授予“杰出情报工作奖章”。但在秘密出逃后,他也被波兰缺席判处死刑,并遭到了克格勃多年的追杀——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在华约军事机关中物色间谍。前波兰总参谋部上校库克林斯基就是他们培养的“王牌间谍”之一。在长达10年时间里,这个中情局潜伏在华约内部的“鼹鼠”向美国人提供了长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库克林斯基为此而得到的奖赏和惩罚是中情局“杰出情报工作奖章”和被波兰依法判处的死刑。  相似文献   

15.
在叫嚷“中国航母威胁论”的美国人中,大多都是教授学者或是民间组织成员,彼得·罗德曼的身份则很特殊,因为他身负助理国防部长的官职,吃的是“皇粮”。师从基辛格的“中国通”罗德曼身为助理国防部长,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美国,他对其他国家的评价,撰写的相关文章,都要有根有据,否则极容易引发外交争端,如果误导了政府的决策,后果相当严重。罗德曼对此是非常清楚的,  相似文献   

16.
引发震动的“政治新星” 2003年9月17日,喜欢巧合的美国人又欣赏到了一场饶有趣味的政坛好戏:在12年前克林顿挑战老布什而企图问鼎白宫的同一个地方——阿肯色州小石城,又一个“民主党南方佬”——58岁的前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兼美军驻欧洲部队总司令韦斯利·克拉克穿着笔挺的西装,带着比当年的克林顿更迷人的微笑,胸有成竹地向他的竞选对手宣布:他正式决定参加2004年的美国总统竞选! 这一消息马上在美国政坛引起震动。历史似乎注定了布什家族又要在阿肯色州小石城这个地方“走麦城”。12年前的金秋,刚刚打赢了海湾战争的老布什总统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声望极高,“连任下届总统”似乎已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他压根也没想到,克林顿这个曾“蓄着和猫王一样的络腮胡的民主党南方佬”竟敢向他叫板,并且抓住“美国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爱国者,在越南战争中为越共提供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情报,胡志明曾因此而惊喜地说:“我们现在是在美帝的战役室里”;他是一个记者,先后为路透社、《纽约先驱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时代》周刊工作: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分析家,有人因此称他“越南新闻团主任”,他自嘲是“政变教授”和“革命博士”,他是美国CIA精心培植的间谍,却为越共所用,在一段时间,又曾同时为法国、CIA、越共、南越提供情报,被称为“四重间谍”。他就是2006年9月去世的越南传奇间谍范舂安。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2002,(8):63-64
“三角洲”突击队是美国特种部队的精华,其队员个个技术精湛,行踪诡秘、能力非凡,堪称美国特种兵的优秀典范。欲问其成功原因,这得归功于其创建人贝克韦斯这位“冷面上尉”所实施的一套特殊的选拔、训练、管理方法。那么贝克韦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训练、管理又有什么独创之处?听听他所训练出来的一名特种兵——斯帝塔对他的描述,我们就能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当别人惊讶地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脚下时,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近日,95岁的季羡林面对记者关于人  相似文献   

20.
含章 《环球军事》2011,(13):39-41
一边是杀人不眨眼的“暗杀行动队”队长,一边是学识出众、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人们很难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放在一个人身上,但是上天就是这么凑巧,偏偏就制造了这样一个“例外”——他就是拉丹“终结者”,号称“反恐猎手”的美国新任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威廉·麦克莱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