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对黎巴嫩南部真主党武装进行攻击。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一个观察哨被以军炮火击中,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殉职。一时间,军事观察员的安全问题乃至整个联合国维和行动再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为此我们特采访了曾担任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MONUC)军事观察员的国防大学况守忠博士。合国还必须请求会员国或私营承包者提供用品、设备、运输和后勤等等方面的协助。部署一个特派团所需的筹备时间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会员国为某一维和行动提供部队的意愿。能否及时得到财政资源以及战略…  相似文献   

2.
历险黎巴嫩     
2005年我承担了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中国蓝盔》的摄制任务。2006年,黎(巴嫩)以(色列)冲突爆发,使包括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在内的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身陷战火之中。我认为,纪录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如何面对炮火硝烟理应是《中国蓝盔》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在责任和使命感驱使下,黎以冲突硝烟未尽,摄制组便来到了满目疮痍的黎巴嫩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12日,随着黎巴嫩真主党俘获2名以色列士兵,沉寂了5年多的以黎边境再起硝烟,以色列军队出动陆海空军对黎巴嫩实施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这是自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中东地区最严重的武装冲突。以黎武装冲突不是简单的军事冲突,而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现象。它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又掺杂着复杂的外部因素。那么,以黎武装冲突是怎样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的呢?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12日以色列出兵黎巴嫩,以黎战争爆发。双方执行联合国1701号决议,于8月14日停火,以色列的为期33天的"改变方向"(ChangeDirection)军事行动结束。战争中,以色列119名军人、41名平民伤亡,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约500名、平民900  相似文献   

5.
2009年年底,我通过层层严格考核,被上级派遣任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简称“联苏团”)军事观察员。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随后参加联苏团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以通信联络、巡逻观察、地雷常识、紧急救护、特情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任职前培训。培训结束后,我通过严格的驾驶和英语复试,被分配到苏丹第六战区阿卜耶伊担任军事观察员。这也是2005年联苏团成立以来,中国观察员首次抵达该战区。  相似文献   

6.
此次黎以冲突中以海军的作用和表现7月12日,黎以武装冲突急剧升级,中午时分以空军的“幼狮”式战斗轰炸机群空袭炸毁了黎巴嫩南部的七座桥梁和一座电厂。下午,以军装甲部队在 F-16、F-15战机编队掩护下侵入黎南部边境地区展开搜索。同时,以海军出动了轻型导弹护卫舰、导弹巡逻艇编队从地中海海上对黎境内的真主党武装目标进行了炮击。这是自2000年5月以军撤离黎南部地区以来,首次对黎巴嫩境内发动“由海到陆”的濒海打击作战,意义非同寻常。7月13日清晨6时,以色列又出动空袭机群与水面舰艇联合编队,轰炸和炮击了贝鲁特国际机场、黎东部贝卡谷地里亚  相似文献   

7.
1948年5月29日,为监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战争的停火,联合国建立了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的第一次维持和平行动。当时这个组织的任务区还仅限于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5个国家。55年之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已遍布世界各大陆,总共达到了55次,参加行动的军事人员和民事警察来自世界140多个国家,将近100万人。目前,联合国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仍部署着14支维和部队,有维和人员3.7万余人。今年5月29日联合国庆祝了它的第一个“国际维和人员日”。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我被派往科特迪瓦执行联合国军事观察任务,代表国家和军队走出国门,这不仅是一次震撼心灵之旅,更是砥砺意志和超越自我的难忘征程。(一)科特迪瓦官方语言为法语,英语是联科团的工作语言,来自多个国家的190余名军事观察员之间要用英语交谈。部分外军观察员和联合国警察仅通晓法语,其英语水平有限,  相似文献   

9.
自1983年大学毕业参军以来,27年的军旅生涯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先后受命担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第二批维和部队指挥长;经历了2006年黎以大规模武装冲突……2006年3月,我国第一次向中东派遣维和部队。我先后受命担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批、第二批维和部队指挥长、指挥部党委书记,工兵营营长、党委书记。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带领部队成功经历了黎  相似文献   

10.
半月回放     
数字Numbers60%8月25日,据以色列《新消息报》报道,该报日前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以色列民众认为总理奥尔默特处理以黎冲突不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奥尔默特应当因此引咎辞职。半数以上8月25日,欧盟特别外长会议决定,欧盟25个成员国将贡献半数以上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的兵力。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芬兰外长图奥米奥亚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成员国将向黎巴嫩再增派5600~6900名维和士兵,加上目前已驻扎在黎巴嫩的维和部队兵力,欧盟成员国的派兵人数将占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总数1.5万人的一半以上。630起8月2…  相似文献   

11.
主人公小传王向阳,男,1970年12月出生,1990年9月入伍,天津某预备役师助理工程师,中校军衔,毕业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野战工程系。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被国防部选派到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简称联黎部队),担任联黎总部战斗工兵处处长,并兼任中国参谋军官领队。维和期间,他直面挑战、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2.
1991年4月23日至1992年5月3日,受中国政府的派遣,20名军事观察员在联合国驻伊拉克和科威特观察团参加了维持和平的工作。黄宝祥上校任中国军事观察员队的队长,在伊科军事观察团内担任驻科威特联络处主任。其他同志或在伊科边境15公里宽、200公里长的一条窄长的非军事区的哨所内进行观察巡逻的工作,或在司令部下属的各个部门和3个非军事区分区司令部里任职。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联合国和我国政府赋予的任务,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为我国和我军增添了光彩。 现将黄宝祥上校的当时的亲身经历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吕德胜 《环球军事》2012,(11):25-27
应联合国请求,当地时间5月14日下午,6名中国军事观察员抵达大马士革,参加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工作。加上此前从另外两个任务区调过去的3人,中国在叙利亚的军事观察员人数达到9人。  相似文献   

14.
和平,和平!这是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很容易忽视的字眼。身处战乱中的黎巴嫩人,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倾注到中国维和官兵身上……今年2月,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工兵营是28年来驻黎维和部队中最出色的维和分队之一!"联黎部队副司令尼赫鲁将军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营’为联黎部队在黎巴嫩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15.
军事观察员的高技术装备 许多人搞不清究竟军事观察员与维持和平部队的军官有何区别。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军事观察员在执勤时不得携带武器。从这一点说,区别是非常清楚的,观察员是非武装的军官,维和部队的军官则是荷枪实弹。军事观察员没有武器,其主要任务是巡逻、观察和报告军事情况。由于工作的需要,自然也要配置一点“高技术”的装备。通过实际应用,我觉得有两件东西还是很不错的,的确有那么一点高超的妙用。  相似文献   

16.
以军忽视了黎游击队反舰能力 2006年7月13日,以黎冲突爆发,以色列政府决定立即从海上对黎巴嫩各个港口和部分海岸线实施封锁,并将此任务交给了以色列海军。接到命令后,以色列海军立即派出导弹护卫舰和导弹巡逻艇占领了预定的水域。事后看来,以色列海军司令部对于执行这次封锁任务有些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17.
动态     
以黎战争促使以色列新型侦察机提前飞向战场在不久前的以、黎冲突中,以色列临时决定将其最新型的侦察机——"沙威特"(Shavit)投入作战。在作战中,该侦察机在未离开以色列安全领空的情况下从黎巴嫩及其周边地区收集、处理了大量的电子信号。事实证明,以色列启用该机的决定虽然有些仓促,但效果却极为成功。"沙威特"侦察机是这次以、黎冲突中少数让以军感到惊喜的装备之一,该机是一架装备了埃尔塔公司远程传感器及侦  相似文献   

18.
刘江平 《环球军事》2009,(10):24-25
2006年7月13日,以黎冲突爆发,以色列政府决定立即从海上对黎巴嫩各个港口和部分海岸线实施封锁,并将此任务交给了以色列海军。接到命令后,以色列海军立即派出导弹护卫舰和导弹巡逻艇占领了预定水域。事后看来,以色列海军司令部对于执行这次封锁任务有些盲目乐观,根本不相信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会装备什么先进的反舰导弹。但是,这只是犯错误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在一起汽车炸弹袭击中身亡。这位坚决反对叙利亚军事占领黎巴嫩的强人之死一时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同时,这个自1975年至1990年内战结束以来一直被叙利亚军事控制的国家与其"主子"叙利亚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黎巴嫩反对派纷纷呼吁发动"和平起义",要求"叙利亚现在撤军"等。国际社会担心叙黎两国间可能爆发军事冲突。人们纷纷推测,黎巴嫩有能力与叙利亚展开军事较量吗?  相似文献   

20.
索明 《环球军事》2013,(24):49-51
2012年5月下旬,我受国防部委派前往联合国驻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任军事观察员,在荒芜的沙漠中工作生活了一年。这一年里,我通过辛勤工作为那片贫瘠土地上的人们享受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