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绥抗日根据地,东起同蒲、平绥铁路,西至黄河,南至汾(阳)离(石)公路,北达绥远省之包头、百灵庙、武川、陶林一线,包括了山西省西北部及绥远省东南部,境内辖地46个县。行政上划分为晋西北、大青山(绥远)两个战略区。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20师、决死队第2、第4纵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在同日本侵略者反复激烈的斗争中,共同开辟和创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既是陕甘宁边区东面的屏障,又是中共中央联系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在战略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八年抗战的艰难岁月里,八路军第120师广大指战员,在贺龙、关向应、肖克等领导同志的组织指挥下,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策略,坚持统一战线,紧紧依靠各阶层人民群众,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创建和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20师的战斗历程作为八路军历史的光辉一页,有必要加以回忆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3.
1939年1月,第120师主力从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后,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3纵队兼)协同作战,连续挫败日军三次围攻。4月18日,第120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判断日军可能在任丘、吕公堡、大城等据点日伪军配合下,对河间齐会地区进行"扫荡",遂决心集中所部7个团及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部队围歼进犯日军。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采访组从北京驱车800公里,来到位于晋西高原,吕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的兴县蔡家崖。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5.
滔滔黄河水东侧,巍巍吕梁山北端,有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是抗战时期八路军120师师部所在地,也是当时晋绥边区的首府——山西省兴县。当年,兴县只有9万人民却供养4万抗日军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兴县县委书记郭颖继承优良传统,发扬晋绥老区精神,上任6年来,始终如一地关心国防建设,把武装工作与当地经济发展"五五兴县"战略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一直保持管武装、兴武装、用武装的强劲态势,后备力量建设得到持续进步和发展。始终把党管武装工作作  相似文献   

6.
大事备忘     
《军事历史》2006,(3):3
临汾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和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山西省临汾县城进行的攻坚战。 1947年底山西省运城解放,国民党军在晋南仅剩下临汾孤城,驻有太原“绥靖”公署所属第66师和西安“绥靖”公署所属第30旅(欠 1个团),第27旅炮兵营及6个保安团、2个补  相似文献   

7.
1937年2月,我在甘州(今张掖)西南50余里的倪家营子地区,带领九连苦守在全军最前沿的一个碉堡上.这时候,我任红30军第88师第263团第3营政委,李先念同志是我们军的政委.  相似文献   

8.
它是贺龙元帅亲手创建的一支部队,它是八路军120师的主力,在华北平原令日寇胆寒;毛泽东曾亲自点兵命其回师保卫延安,与十倍于己的胡宗南集团缠斗,在运动战中将强敌一口口吃掉,横扫大西北……它就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中排在第一的陆军第1集团军。  相似文献   

9.
贺龙同志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南征北战,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积累了极为宝贵的作战指挥经验,为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贺龙用兵》一书,搜集整理了贺龙同志组织指挥的二十几个著名战例。尽管这只是贺龙同志指挥实践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反映了他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战环境中,与不同作战对象作战时采取的不同战略战术,在一定意义上再现了贺龙同志高超的指挥艺术。《贺龙用兵》一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的指挥艺术,研究和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提高组织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贺龙同志的作战指挥经验,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神池县西口子村是个位于晋西北管涔山下的小山村,全村共78户,42名民兵,其中基干民兵18名,编为一个连、两个排。从1963年起,他们响应毛泽东同志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组织和带领民兵坚持紧随时代步伐学雷锋,40年不断线,讲奉献精神,树文明新风,求共同富裕,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多次受到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山西省对口支援六师、五家渠市。在三晋大地,火热的援疆潮跨越千山万水,在六师、五家渠市激情奔涌。借势援疆,六师、五家渠市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经济结构加快转变,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六师与山西省,是前有渊源、后有援建,路长长、情深深。"谈起援疆工作,山西省援疆干部、五家渠市副市长田兵说道。抗日战争时期,六师的前身部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和十六团,始终顽强地战斗在山西省太行山地区。最终,这支英雄部队来到祖国边陲的  相似文献   

12.
八路军第115师作为八路军的3个主力师之一,第一个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除一部兵力先期留守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任务外,主力相继移师晋西南、挺进齐鲁大地,同时另以一部兵力像种子一样,撒在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和苏北等地区,开花、结果.第115师在全国抗战中的伟大历史地位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3.
朱岩 《军事史林》2013,(9):36-38
平型关战役是国民党第二战区拟定的“太原会战”计划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日战斗。“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和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等先后投入8个军近10万兵力,历时19天,在长达百余里的长城线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击日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共同御敌的一次成功范例。在整个战役中,国共两军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没能够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地处晋西北,以盛产煤炭而闻名于世,是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中煤集团所在地,全国"双百"人物、抗日女英雄李林就长眠于此。新时期,平鲁区作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区委书记吴晓斌致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先烈遗志,心系国防,忠实履行党管武装职责,坚持经济发展与武装工作两手抓,书写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向冀鲁豫平原发展的战略基地,它东起平汉路,与冀鲁豫区衔接,西抵同蒲路,西北面与晋绥区相连,北至正太路,与晋察冀区相邻,南迄黄河,包括晋东南、冀西、冀南黄河北之豫北部分地区。作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主要组成部分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晋冀豫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29师、第115师344旅以及山西抗日决死队第1、第3纵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战略方针,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在同日伪军反复激烈的较量中,共同开辟和创建起来的。本文…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岚县地处吕梁老区,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1936年红军东征路经岚县,播下了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第120师司令部所在地。如今,岚县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阎刚平身体力行发扬老区传统,全力支持武装工作,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该县人武部建设一举跨入先进单位的行列。"武装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从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5日上午,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太原召开。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党委、省国防科工办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并颁奖,省国防科技工业党委书记、科工办主任冯志君,省总工会副主席韩丽珍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军工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工会主席,受表彰的模范单位、模范集体和劳模代表共20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山西国防科工办副主任安华主持。大会授予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个单位"山西省国防科技  相似文献   

18.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这是山西省吕梁军分区全体官兵正在晋绥革命烈士陵园进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清明前夕,该军分区在开展"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主题教育活动和"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作风"教育活动时,把教育活动搬到了烈士陵园。军分区政委陆崇相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实地教育,让官兵在亲耳聆听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的四个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兵分三路,跨过鸭绿江。我们第40军编成两个梯队:第118、第120师为军左翼第一梯队,第119师为军右翼第二梯队。我当时任第119师师长,刘光涛同志任政委。云山首战告捷我师万余名官兵入朝后,向预定作战地域球场洞开进。经过5个昼夜的急行军,于10月24日拂晓到达云山以北的草上洞一带。这时,敌人由南向北与我师遭遇,于是我师由军第二梯队后卫部队变成了军第一梯队的前卫部队。我师在云山地区与南朝鲜第1师和美第24师一部首先遭遇。我亲自指挥先头第356团就…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行村地处太行山南端之巅,是山西省壶关县一个百什户人家的小村庄。它位于壶关县境内南部,与陵川县的和村、草坡等村相接,距陵川县城20余里,距壶关县城有80多里。抗日战争时期,我村的民兵自卫武装在党的领导下,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不畏强暴,坚持敌后武装斗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在敌后人民武装反抗日本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