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粟裕军事指挥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握战争“转折”的艺术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来源于中国革命战争,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他在自己的战争回忆录中写道,“我跟随毛泽东、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粟裕战争回忆录)第74-75页)粟裕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探索,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注意寻找和把握中国革命战争的一般规律,同时,还特别注意深刻认识和把握战区作战的基本规律。通过长期指挥战区作战的亲身实践,粟裕率先提出了关于战争“转…  相似文献   

2.
粟裕大将是无产阶级军事家、战略家。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身经百战,亲临一线指挥,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战争经验。他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杰出的战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习、研究粟裕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对于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推进和加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粟裕善于将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着眼战略全局,既坚定又灵活地贯彻执行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委战略方针毛泽东主席指出:“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要“按照情况活用原则”,“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作为战争或战役的指导者,只有全局在胸,坚定、  相似文献   

3.
粟裕军事谋略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产生的粟裕军事谋略,是独树一帜的。其主要内涵包括立足战争全局,善于发挥整体作战功能;关注过程,精心谋划对抗最佳战机;力争主动,及时掌握有利战场态势;有效聚集优势战斗力,以克敌制胜。粟裕军事谋略对今天以至未来的战争谋划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人民军队高级将领中,粟裕是公认的尤其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他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立下的赫赫战功被永远铭记。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粟裕回忆录》(原名《粟裕战争回忆录》),系统地总结、反思、研究了自己一生的征战生涯。笔者在通读整部回忆录的基础上,试结合相关战役战例,对栗裕的军事指挥艺术进行深入探析,总结栗裕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要决,为我军今后的作战指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解放军60多年的生涯中,产生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将军,如果把他们比做夜空中灿烂的群星,粟裕就是这中间最为璀灿夺目的将星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20多年的岁月中,粟裕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一兵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独当一面的战区指挥员,其中的原因很多,除了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之外,久经沙场,历经磨难,不屈不挠,大智大勇,这些都是他成为高级指挥员的条件。然而,作为杰出的高级指挥员,似乎还不够。笔者从粟裕留给我们的战争回忆录和军事文集以及他的许多战友的回忆文章中,发现他在战争实践  相似文献   

6.
粟裕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领导人和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辉的一生。粟裕以其赫赫战功和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卓越贡献而名垂史册,并以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实事求是、勤于思索、谦虚谨慎等美德为后世所景仰。粟裕辞世虽已多年了,但人们一直并将永远怀念他,颂扬他,学习他的风范,研究他的思想。我学习《粟裕军事文集》、《粟裕战争回忆录》这两部杰出著作以及《一代名将》(本文中的引文,凡未具体注明出处的,均出自这三本书,不再一一详注。)等反映他一生光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赞扬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毛泽东在召见粟裕时曾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毛泽东还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下第一功。解放战争初期,粟裕依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企图以及华中野战军担负的任务,结合华中战区的实际,对与战争有关的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比较后,建议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西移淮南出击蚌浦线。经中央军委同意,结果,在50天时间内,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多人,面对国民党军12万多人的进攻,采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取得苏中七战七捷的辉…  相似文献   

8.
黄桥决战是新四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关键性战役 ,粟裕作为辅佐陈毅的一线直接指挥者 ,对我以少胜多夺取决战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其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的特点是 :注重研究和把握战争规律 ,从战略的高度运筹战役 ,缜密谋划 ,叠筹选拔 ,果敢用兵 ,出奇制胜。此役是粟裕成功地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发端 ,是他由一个杰出指挥员成长为成熟的战略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粟裕大将晚年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人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军事遗产——《粟裕战争回忆录》。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简炼明快的笔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战区指挥员如何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探索和认识战争规律,又如何积极主动地去推进战争进程,把一次次战役战斗一环扣一  相似文献   

10.
鞠开 《军事史林》2006,(10):58-61
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在军事舞台上,造就了一大批军事人才,真是成千上万!粟裕是杰出的军事家,又是战略家.他这个战略家,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粟裕在组建东南野战军以后──深切缅怀粟裕大将张震粟裕大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所建立的不朽功勋,给我们留下了永久难忘的回忆。他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驾驭战略全局的非凡能力和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是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代名将粟裕是我党我军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他对党和军队赤胆忠心,在诸多重要关头“斗胆直陈”,为统帅部运筹帷幄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善于创造捕捉战机,不拘一格用兵布阵,打出了一系列经典战例;他积极探索战争规律,把零碎的实战经验上升为系统的作战理论,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繁荣我国军事科学作出突出贡献;他品德高尚、  相似文献   

13.
1944年,当他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某地歼敌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时,毛泽东主席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的军队。”这位被毛泽东所赏识的将领,便是后来屡建奇功、威震八方的一代名将——粟裕。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上将作过如此评价:“作为一代名将,粟裕用兵的最大特点,是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在谋略上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 苏中战场上战七捷 1946年7月的苏中大地,战云密布。进犯苏中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有12万人之众,而华中野战军只有3万多人。在此严峻时刻,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来到苏中前线。战幕尚  相似文献   

14.
粟裕与军事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裕大将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叶剑英元帅创建军事科学院的第一助手。1972年,叶帅因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领导工作,就把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的工作给辞掉了,由粟裕同志接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宋时轮同志为院长、第二书记。因为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当中,军事科学院被破坏得很厉害,面临着相当于第二次建设的局面。这个重建工作,应该说是在以粟裕同志为首的院党委领导下搞起来的。我在粟裕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在1975年秋。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由于军事科学院遭…  相似文献   

15.
在1948年的豫东战役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军事家对粟裕有过这样的评论:"打这样的大仗,我是做不到的,没有这样的胆识,没有这样的气魄."  相似文献   

16.
粟裕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戎马一生历经数百战,以其辉煌的战绩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彪炳千秋。他以创造性思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宝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本文仅就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东地区协助陈毅在作战指挥中的一些创造性思维谈点粗浅看法。一、努力实现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是粟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战争是敌对双方物力、智力的较量。军事认识活动是由多种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各种要素有序地、合乎逻辑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指…  相似文献   

17.
楚青 《军事历史》2001,(4):65-66
197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两位同志走访粟裕,请他谈谈黄桥战役。粟裕即席作了以下谈话:   黄桥战役是奠定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关键性战役,也是华中新四军取得大发展的关键性战役。它包含了党内外、敌友我、军事与政治等诸多矛盾交叉,其中心是夺取华中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从作战指挥上说,由于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我军很难达到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战略上以少胜多、战役上以多胜少,甚至在战斗上也是以少胜多。因此,夺取黄桥战役的胜利,需要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指挥艺术。   当时我们对形势的分析:苏北,位于日军侵略中国的水路北岸,…  相似文献   

18.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第二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中央军委及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胜利,是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广大指战员共同努力作战的结果。其中,更是与由两大野战军领导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的直接指挥分不开的。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本文就淮海战役总前委之一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与贡献,择要探讨如下。 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提出至形成,经历有一个酝酿、演变过程,其中,粟裕向中央军委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建议,不仅为整个淮海大战奠完了基调,而且对战役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在淮海战役这场空前规模的大决战中取得胜利,与中央军委采纳了粟裕的一系列建议密切相关.<周恩来传>在评述1948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采纳了粟裕提出的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的建议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  相似文献   

20.
粟裕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他以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种种奇迹;更以磊落的胸怀感召了无数同时代人和后来者.他文武兼备、有胆有识.今年是粟裕诞辰100周年.他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永远怀念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