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法三家,都富有治国安民的管理思想。儒家强调修己安人、民为邦本、贵和中庸等“王道”管理;道家强调不争而善胜、无为而无不为的“柔道”管理;法家强调法律制度、策略手段和权势威势相结合的“霸道”管理。在现代管理研究中,这些古代管理智慧仍有不应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墨家的军事思想,从根本上说,都渗透着人本主义的精神,都以“非战”和“反战”为自己对战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与儒、道、墨截然不同的是法家的军事思想:执著的功利原则,崇尚实践、菲薄空谈的特色,既“主战”又“慎战”。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人才思想特别是其用人为将之道,对当前我军选拔任用人才具有重要的启示。诸葛亮戎马一生,吸收与引进了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在他大量的著作中,多篇都是谈用人为将之道的。如《将苑》50篇和《便宜十六策》,大部分是论述人才的识别、选拔、使用与管理的。其用人为将之道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识别人才要透过现象看实质,并把政治品质放在第一位。在《将苑·知人性》一文中,诸葛亮指出:人才“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这就必须揭开蒙在外表的一层面纱,…  相似文献   

4.
<正>诸葛亮所作八阵图,历来为兵家所重,然其形象在唐代经过道家改造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界对诸葛亮八阵法之研究,历来已久,成果颇丰。如邱剑敏《诸葛亮八阵图的作战布阵原则》[1]、李伯勋《古代八阵渊流及诸葛亮八阵考略》[2]、钟少异《试论诸葛亮〈八阵图〉》[3]、谭良啸《试论诸葛亮的八阵图》[4]、余大吉《诸葛亮八阵图及阵法试探》[5]。在诸多成果之中,研究者已经提到了唐代道家对诸葛亮八阵法的改造,并将后世八阵法复原引向歧路,但是对于诸葛亮八阵法在唐代发生变化的具体内容和产生的影响则鲜有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根据对传统文献的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5.
“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道家哲学经典文献《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所言“道”的涵义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在继承《老子》“道”论思想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创新。考察它们“道”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窥见“道”的渊源与演化,以及道家的发展与流变。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族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先进性。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形成,就其内容结构来说,主要有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就其发展演变来说,则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和近代六个不同的阶段。儒学和道学是中国土生土长、各行其是的学说,佛学则是后来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三大学说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经过相互斗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它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因其在汉代以后被尊称道教经典,所以又称其为《道德经》。《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以《老子》道家思想和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儒道互补文化,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主体,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根基。《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政治、军事、宗教、医学、养生、气功和武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8.
在罗贯中本《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陈寿《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不绝于史,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耻感文化可以追根溯源到儒家思想。大致而言,儒家之“耻”有三层意思:一是德治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能使民众知耻。孔子希望建立以仁为实质内容、以礼为制约形式的德治社会,所以耻和儒家理想的政治社会相联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若仅以刑罚治民,民虽能免于犯罪但却不知犯罪行为是羞耻的;若以德治教民,民便有羞耻之心,从而自觉地有所不为,自觉地避免犯罪。道德有其底线原则,这种原则的最终实现,是由耻辱感来完成的。二是孔子认为应以“不信”为耻。孔子认为人应该言而有信,不能信口…  相似文献   

10.
元代金仁杰在《追韩信》第三折中道:“咱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郭沫若的《少年时代·仅正前后》中也讲:“中国旧式的交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历览我国自有朝代记载至清王朝灭亡,及至后来的军阀割据时期,无不在重复上演着“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一出古戏。这出戏一直演了几千年,使搞“人治”、玩“权术”在中国根深蒂固,以至造成了中国民主与法制化的先天不足,也阻滞了中国科技、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朝天子一朝臣”何以造成摧残中国文明进程的恶果?原因有二,一是当权者用人,首先是用“奴才”,即献媚之人,溜须拍马、逢迎附和之徒;…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论是儒家、墨家、法家,还是各大兵家都表达了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思想。这种和谐发展思想与我们现在所要求的道德行为准则相吻合,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军营相一致,具有永久的  相似文献   

12.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四川奉节观看了诸葛亮当年训练部队的八阵图遗迹后,为抒发缅怀之情所作的《八阵图》诗中的警句。提起八阵图,很容易使人想到《三国演义》中的神秘描写,如陆逊被困阵中,赖黄承彦指引才得以脱险;诸葛亮以八卦阵挫败司马懿等等。很显然,那是罗贯中对诸葛亮八阵图的艺术夸张,并非史实。那么,八阵图究竟是怎样的?阵,就是战斗队形,图,就是法度①,阵图则是阵法。古代军队临战之前,必然要根据自身的兵力、战场的地形和敌军的情况来部署军队、确定队形。这就是《司马法·定爵》所说的:“…  相似文献   

13.
任力 《军事历史》2012,(4):61-63
本文以孙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为背景,以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演进为研究视角,探讨孙子“诡道”思想的理论创新价值及其历史意义.孙子“诡道”思想的理论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不对等较量,揭示了战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规律;二是主张打破战争固定规范,为战争艺术的运用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三是站在时代军事变革的前列,对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北大学张国光教授认为,诸葛亮其实是一个被神格化了的平庸的人,一个好秘书长而非好参谋长,不可避免的悲剧人物。其论点主要是围绕赤壁、夷陵两次大战和《隆中对》、《出师表》两篇文章展开的。关于《隆中对》。传统的看法认为,《隆中对》对天下大势作了精辟的分析;实际上,《隆中对》根本不是好文章。诸葛亮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提出复兴汉室。吴国的鲁肃早在《隆中对》提出的8年前,即公元200年与孙权的一次对话中就说:曹操不可争,汉室不可兴。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搞割据,是非常保守的策略,是出于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关于赤壁之战。必须重新认识整个战局。战前,诸葛亮最大的失策是  相似文献   

15.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诸葛亮手下有一位名叫马谡的参军,自幼熟读兵书,常与诸葛亮谈论兵法并为诸葛亮欣赏.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妇孺皆知。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治军严明、不徇私情的楷模,而马谡却成了志大才疏的无能之辈。孔明在京剧《空城计》中还唱道:“错用了小马谡无用之人。”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半,“错用”是肯定的,说马谡“无用”,却有点委屈了马谡。马谡并非庸才,据史书记载,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得加升”。建兴三年诸葛亮出川,创下七擒七纵孟获的奇迹,就是采用了马谡“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如果马谡真的是毫无才干,诸葛亮也决不会把镇守街亭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差使交给他。…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进驻五丈原浅析罗民介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10万大军,取道斜谷,第5次伐魏。他动用蜀国绝大部分兵力,进驻渭南五丈原,与魏军相持了5个月。这次用兵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而导致诸葛亮本人前线病逝。这有国力对比悬殊的原因,也在于诸葛亮决...  相似文献   

18.
毛元佑 《国防》2007,(4):77-78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被描绘成一个胆小怕事、犹豫不决、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无能统帅.这是文学作品对司马懿的极大歪曲和丑化.事实上,司马懿是我国历史上特别善于谋算的一位杰出军事统帅.他不仅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分庭抗礼,甚至笑到了最后,成为最终的获胜者.  相似文献   

19.
在咱中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大概是妇孺皆知。那位马谡本是诸葛亮很器重的将领,“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用了他献的“攻心计”。然而,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违背了诸葛亮要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嘱咐,麻痹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蜀汉名相诸葛亮辅助刘备、刘禅父子,三分天下,鼎足其一,其功业称得上是彪炳千秋。诸葛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选拔、使用人才,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 在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中,他劝谏蜀后主刘禅重用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蒋琬等人,要刘禅“亲之信之”,因为他们都是“忠良死节”之臣,并且针对主公的弱点告诫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