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国防科技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美国率先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产业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实施。随后,欧洲、俄罗斯等技术和军事大国,均将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国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本文系统梳理了发达国家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并提炼出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产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持续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军民一体化发展,主要做法包括:完善法规政策、成立组织机构、建立招投标制度、改革军用标准、发展两用技术、吸收民间智力等.这些举措提高了美军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确保了美国信息技术强国和世界军事霸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军民一体化技术是进行装备动员准备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在降解装备动员准备资产专用性、适应装备动员准备需求变化、化解装备动员准备军民分割不利局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装备动员准备采用军民一体化技术,必须树立大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立足全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制定国家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政策,鼓励民用企业投资开发军民一体化技术,实现研究开发军民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顾文波 《国防》2016,(6):43-44
军民两用机场对推进国防建设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兼具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功能.本文论述了军民两用机场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当前军民两用机场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并提出军民两用机场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军民两用产业与军转民、民转军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不能把军民两用产业等同于军转民加民转军,因为两者具有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上的不同。文章分析了它们在技术和经济属性上的异同及其对我国发展军民两用产业的启示,并指出,军民两用技术与军技民用、民技军用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发展层次,要逐步引导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向第四阶段即发展军民两用产业的阶段飞跃。  相似文献   

6.
论国防经济资源配置中的技术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民之间的技术转移主要存在两种流向:由民间向军事领域转移和由军事领域向民间技术转移。加强军民之间的技术转移,能够降低军用与民用企业的研发成本,促进军工企业武器装备的技术升级,有效整合民用与军工科技优势资源。促进军民技术之间的双向流动和转移,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统一军民通用技术标准,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军民两用研发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7.
军民两用技术流动模式与军民两用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流的观点,给出了军民两用技术流动的概念。在分析美国基于国家技术基础的技术流动模式和中国军民两用技术流动的副产品(spin-off)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军民协同国家创新体系基础之上的军民两用技术流动模式。建立了包括军民两用能力社会一技术网络、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军民两用能力型”武器装备生产“预备役”企业的军民两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军转民、民转军两种技术转化模式的分析,指出各自的利弊。进而提出,制定国家军民两用技术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的军民两用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军转民与民转军相互融合的新形式和新走向,也是实现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国际上军事与民用技术研发投入呈现新的趋势,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的特征和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研究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国加强军民两用技术R&D合作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以达到有效利用有限的国防预算和发展经济双赢之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国家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深入推进阶段。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军事需求牵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事工业转型升级+配套民企业融合发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军民协同创新支撑""军民协同产业园区+两用技术孵化转化"等4种模式,同时,把准示范区的特色优势、创新军民协同体制机制、聚集军地高水平创新资源、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是各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共同经验,并对示范区下一步创新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