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集团,实现两岸统一的《宝岛归清记——清廷降伏台湾郑氏政权》,近日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描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政权的全部历史过程。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从此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清康熙元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孙打着恢复明朝的旗号,妄图以台湾为“国”,与清政府隔海对峙,造成中国分裂。清廷与台湾郑氏政权和谈十次未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 《军事历史》2001,(1):32-35
西藏自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后,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特别是清王朝在总结吸收前朝统治管理经验基础上,对西藏的统治管理制度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措施,开始在西藏驻兵戍防,这对于加强中央政府统治管理,阻止外来侵略,遏制分裂势力,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清政府西藏用兵的主要情况   1644年,清王朝打败了李自成大顺农民政权,并平息了南明政权的反抗后,在北京建立中央政府。这时统治西藏的蒙古族和硕特部领袖固始汗和格鲁教派领袖五世达赖,派代表赴北…  相似文献   

3.
焦勇伯 《军事史林》2007,1(4):50-52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满洲)各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第1卷第5页)兵农合一、兵政合一的组织。1601年,编为四个“固山”(旗),以黄、红、蓝、白四色旗帜为区分,称为正黄、正红、正蓝、正白四旗,1615年又增四旗,红旗镶白边,其余三旗镶红边,共为八旗,每旗壮丁7500人,共6万人。努尔哈赤第8子皇太极1626年继位后,1635年将女真改称满洲,并将原隶满洲八旗的蒙古兵丁析出,与蒙古降将统领的兵丁一起合编为蒙古八旗,又将外喀喇沁诸部降兵9113人另编三旗,统归一名“固山额真”(旗领)统领;1642年依建蒙八旗办法又建汉八旗,满、蒙、汉八旗军(含外喀喇沁三旗)共约22万人。当初,这些旗兵都曾“一闻攻战,无不欣然,攻则争先,战则奋勇,威如雷霆,势如风发,凡遇战阵,一鼓而胜。”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乡兵及其对湘军的影响萧放清代中期,八旗绿营势渐陵夷,乡兵崛起。乡兵成为清代军制由世袭到招募,由“兵不私将”到“兵归将有”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清末湘军乃至近世军阀武装的出现准备了组织模式。因此在考察清代军制时,不应忽视乡兵的历史作用。乡兵非国...  相似文献   

5.
清火器营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八旗满洲、八旗汉军与绿营火器营的创制,历朝《会典》、《会典事例》的记载含混。本文考证了火器营的创始时间与背景;梳理了入关前"八旗火器营"即"八旗炮手兵"到"旧汉兵"、"汉军火器营"再到"八旗满洲火器营"各军兵种的制度演进路径;探讨了清军军制变革与八旗制的形成、清朝的国家政治建设互动关系,揭示了清军军制变革的路径依赖,强调了制度变革继承性。  相似文献   

6.
从1661年明朝末年抗清大将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统治者,到1683年清朝政府武力收复台湾,历时22年。清政府与逐渐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的郑氏集团从军事抗争到隔海对峙,9次和平谈判未果,最后不得不使用武力,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先抚后战”的对台政策 最初,清政府建立不久,清军水师比较薄弱,无力收复台湾,加之连年征战,财政比较困难。直到康熙年间,政治稳定,经济复苏,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列入议事  相似文献   

7.
张云  韩洪泉 《军事史林》2008,(11):30-32
当初,太平天国的高涨气势,让清政府觉得江山似乎就要易手,依靠早已腐朽不堪的八旗、绿营,显然无法扭转局面。于是,清政府为各地团练开了口子,一时间,各地纷纷响应。咸丰年间,先后奉上谕担任团练大臣的官员有43人之多,最终成就大事的,只有曾国藩一个。  相似文献   

8.
《兵团建设》2010,(12):36-37
清代八旗制度以严密的组织形式,实现了旗人社会的兵民合一。旗人的一切生活待遇,都在八旗制度下获得,住房也不例外。据顺治年间八旗"定甲八万"的说法:一品官给房20间,二品官给房15间,三品官给房12间,四品官给房10间,五品官给房7间,六品、七品官给房4间,八品官给房3间。  相似文献   

9.
晚清首次整军练兵的思想与实践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出于“靖内思”与“御外侮”的迫切需要,在奕沂等提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的思想指导下,于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了一次整军练兵活动,作为强兵治国的“第一大政”。其主要内容:一是抽调部分八旗、绿营官兵加强训练,企图改变经制兵的废弛状况;加强中央军权。一是将裁减后的湘、淮勇营和各省勇营留防于各要地,发挥其安内攘外的作用。诚然,这次整军练兵,主要着眼于改善陆师的武器装备和试行西法操练,在编制体制方面虽有所变化,但没有超越湘军营制的框架,因而只能看成是军队近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或者是…  相似文献   

10.
清朝的八旗     
八旗是清朝的重要军事支柱,是满洲早期兵民合一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其编制大致是这样的:每三百人为一牛录,统于牛录额真;五牛录为一甲喇,统于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固山.统于固山额真;一个固山即为一旗,起初有四旗.即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增设四旗,共为八旗。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对近现代中国的军事、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历史功过、是非得失,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仅就其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作简要述评。一、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组建湘军之前,清朝军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八旗,一种是绿营。八旗由满族旗人组成,是清王朝得以问鼎中原、建立全国政权的基本武装力量,在清军入关之后,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已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因此,自康熙起,清王朝实际是靠绿营维持其统治。绿营是清朝统治者入关后沿袭明代兵制组织的武装,…  相似文献   

12.
绿营是清朝入关后建立的一支汉人武装。它的规模曾长期维持在60万人左右,是八旗兵额的二三倍。在清朝康、乾军事鼎盛时期,绿营作为清军主力,替清政府南征西伐,屡建功勋。然而,清自中叶以降,绿营衰腐了,再也看不见他们显赫的战绩。鸦片战争时,绿营的表现令人失望。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时,绿营作为清军主力的地位终于被以湘、淮军为首的勇  相似文献   

13.
清王朝进入中叶以后 ,为适应政治和军事的特殊需要 ,乾隆皇帝弘历下令在北京西郊香山创建了一支八旗特种部队———健锐云梯营。这支部队凭着严格训练所获得的超群武技 ,南征北战 ,为清王朝开拓疆土 ,维护统一 ,巩固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 ,随着清王朝和八旗制度的衰败 ,这支部队也没逃脱它走向没落的命运。如今 ,健锐营营址已不复昔日模样 ,但遗址尚存 ,多数旗名依旧 ,它已成为京西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今天研究八旗制度的活标本。一、缘起与立营  (一 )缘起香山健锐云梯营的组建 ,与乾隆皇帝弘历下旨平定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密切相…  相似文献   

14.
臧纡青和他的“伏勇散战法”曾巍臧纡青(1796~1855年)字牧庵,江苏宿迁人。清道光时举人。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曾在家乡举办团练,训练乡兵万余人,以备保卫乡里。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9月至10月间,英国侵略军攻陷定海、镇海和宁波后,清政府为挽回败...  相似文献   

15.
军事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宝岛归清记》是一本融可读性、学术性于一体,有良好社会教育意义的通俗历史著作,值得一读。该书生动可读,主要在于题材选得好,它所反映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政权,统一中国的历史过程。这段历史,本身就复杂曲折、斗争激烈。其中郑氏政权内部不断争夺权力,互相倾轧,骨肉相残;清政府与郑氏政权十次和谈,斗谋斗智;多次海战陆战,惊心动魄;双方风云人物,经历奇特。作者将历史真实面目,巧妙编织穿插,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使之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该书的学术性,体现在它依据可靠的史料,如实地反映了…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并长期维护安全与稳定,清政府在新疆大力推行兵屯、民屯、回屯、旗屯、犯屯等不同类型的屯田。经过统治者大力倡导,各族广大人民辛勤努力,清代新疆屯田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劳动者直接参与作战,所生产的屯粮也保障了军需,同时还使边地得到了充实,巩固了边防。但其经营策略上的某些失误也给后世留下了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7.
晚清崛起、长期盘踞于甘宁青三省的诸马军阀集团是近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北不能忽视的重要军事政治势力。国民党南京政权建政初期,无力西顾,甚为轻忽诸马的实力及其影响力。随着政局趋稳和对西北内部复杂情势的了解,尤其是通过1933年至1934年诸马联合兵拒孙殿荚屯垦青海事件,使国民党中央政权进一步认识了诸马军阀的“利益边界”及其在西北政.治军事格局中的作用和影响,从此国民党中央政权与西北诸马军阀关系初步定型。  相似文献   

18.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谱写了一曲图强御侮的民族正义之歌!然而,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没落腐败和软弱,香港被英国所割占。150多年来,这根“耻辱柱”一直竖在国门前……在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虎门民兵怀着喜悦的心情,隆重举办了“鸦片战争知识有奖问答”、“广场音乐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贵州荔波县人武部不断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多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的表彰。其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编兵。荔波县民兵应急分队于1990年成立后,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遇到了编组方法不适用、机动性不强等新问题。1999年,他们对应急分队进行重新编组,将过去只集中在一个单位编兵的单一方式转变为在几个单位编兵的优化组  相似文献   

20.
李自成余部败亡川鄂边谢源远清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南明政权灭亡。清政府于是得以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对付“腹心之患”──在川鄂边境坚持反清斗争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余部。经过认真筹划和准备,清军于七月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