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枯燥简单,可一经大家入联,则妙笔生花,撰出隽永久长的精品佳作来——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凸现  相似文献   

2.
林建立  李金华  巢琨 《国防》2001,(1):29-29
凡看过电影《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的人,无不为影片中主人公林则徐那坚强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笔者正是带着这样的钦佩之情,专程寻访了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原为林则徐祠堂,始建于1905年。1961年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辟为林则徐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军事思想研究二题季云飞林则徐(1785~1850),是中国近代最早主持反侵略战争的封疆大吏。他所组织领导的广东地区抗英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在抗英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军事思想。目前,史学界对于林则徐的反侵略军事思想的研究,除在一...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郭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早为人们所熟知,然而人们也许不太了解,他为了同英国侵略者作斗争,曾下很大功夫,组织人员收集和翻译了一批外文情报资料。这些情报资料对于林则徐全面了解敌情,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1838年12月...  相似文献   

5.
公元1841年2月26日,在投降派裁军毁防,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时年六十岁、“身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亲临虎门靖远炮台,“亲燃炮火”,率部与英国侵略者浴血死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与游击麦廷章等四百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成了我国最早为抗击外围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高级将领。关天培阵亡的消息,使已被“革职待罪”的林则徐悲痛欲绝。他愤然写下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主持广东禁烟抗英军事斗争中展开了大量军事变革实践。革职后,他全面反思战争期间的军事变革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变革主张。林则徐的军事变革主张与实践,为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军事变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林则徐是晚清军事变革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堪称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林则徐传》,禁烟英雄林则徐的爱国情怀、爱国理性,让人难忘,令人崇敬。  相似文献   

8.
余清楚 《政工学刊》2014,(11):91-91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的一面墙壁上,摘录了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离京赴任时发出的第一道公文:"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靡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禀遵毋违。"  相似文献   

9.
制怒     
众所周知,林则徐有一条座右铭:制怒。林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自己身在要位,怕冲冠一怒,影响决断,坏了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国防》1996,(6)
广东虎门是块英雄的土地,虎门炮台是英雄的象征。最近,广东省政府决定投入巨资修复虎门炮台,重现“金锁铜关”的胜景。 19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林则徐和清朝爱国将领关天培,率领虎门人民凭借天险先后修建了沙角、威远、靖远等12座防御炮台,设置300多门大炮,被誉为“金锁铜关”。战争期间,守卫炮台的中国将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多次挫败英国侵略军的进犯。关天培和数百名将士血染炮台,壮烈牺  相似文献   

11.
1839年6月2日。古老的虎门寨下,密密麻麻的人墙遮掩了远近的青山绿树。山脚中央,搭着一个礼台,挂起麒麟帐,铺着红氍毹。山前山后,扎满绿营兵哨。写着“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几个大字的黄绫长幡,迎风飞舞,威严雄壮,下午2时许,林则徐登上礼台。在礼炮声中,林则徐抵制外国鸦片侵略,主持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正式开始了,只见海滩上有两个长宽各15丈的方形轮流浸化销烟  相似文献   

12.
读者文摘     
今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我当总理之后,总是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这两句诗出自林则徐的《云左山房诗抄》卷六之《赴戍登程口占家人》。原诗是这样的: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意是:如果以有利于国家存亡、百姓生死为立身处事的标准,那么,个人岂能见福则趋,见祸则避,样样算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割地赔款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林则徐明知在这时去"禁烟",等于"独往虎山行",但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个人的安危荣辱等闲视之,他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更为深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事史研究成果主要有:林则徐“以守为攻以远待劳”防御思想讲长期以来史学界评价甚高,称之为“积极防御思想”,或“积极的海防战略思想。”有的作者指出不同意见,认为林则徐这里提出的防御思想,仅仅是‘做役防御”、或者是“战斗防御”,而决无全局的“战略防御”之意。这不是一种“积极防御”思想,事实上它仅是一种保守的“守主型”海疆口岸防御思想。当然,这一思想较之同时期的其他封疆大吏的防御思想大大地进了一步,是中国近代国防建设思想上的一次突破,其历史地位和…  相似文献   

14.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军事思想由中世纪向近代速嬗的起点。在这一嬗变过程中,林则徐、魏源的军事思想,起到了前驱先导的作用。本文对林、魏军事思想产生的渊源,军事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遭遇和影响,作一论述。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1785年(乾隆五十年)出生于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中。1811年中进土,旋在京城当了7年小京官。期间,他潜心钻研经世致用之学,探索历朝兴衰盛废之因,立志做一个振衰除弊、治国安邦的良臣廉吏。1823年(道光三年)至1836年,他在任按察使、布政使、河道总督、江苏巡抚、…  相似文献   

15.
经历了150多年的风风雨雨,正当祖国的神圣领土香港回归祖国之际,由谢晋主要执导,成都汇通银行等多家单位联合投资拍摄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隆重上映了,这部影片作为献给万众瞩目的香港回归的一份厚礼,一经问世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鸦片战争》向观众叙说了一段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悲壮历史。影片故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其时英国商人每年向我国贩卖鸦片近200吨,清政府因此每年流失白银3000万辆。鸦片毒害人民群众,造成无数生灵涂炭,严重威胁到大清帝国的统治。为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诏,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以铁腕手段严禁鸦片,强逼英商交出鸦片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一举全部销毁。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操纵英国对华出兵,并绕道北上相继攻克我舟山和定海。消息传到紫禁城,软弱无能的道光  相似文献   

16.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揭开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序幕。在这历史画卷的第一页,伟大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以厉行禁烟,坚决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扬名于世,他在组织、领导反侵略战争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军事经济主张,是其反侵略斗争实践的结晶,闪耀着爱  相似文献   

17.
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二日。英军“皇家第一号”主力舰和大批兵船,在懿律、义律两兄弟的率领下,气势汹汹地来到中国广东九洲外洋海面,准备大举进犯。面对船坚炮利的入侵者,林则徐巧纳众议,摆下三阵破敌。  相似文献   

18.
初夏时节,风和日丽,万花争妍,中国人民海军迎来了组建成军50周年的盛大节日。全国人民无不为有一支现代化的强大海军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抚今追昔,人们不应该忘记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要建立近代海军,并为之呕心沥血的伟大民族英雄林则徐。158年前,即1841年4月,正是英国海军横行东  相似文献   

19.
3月风吹,百花吐蕊。听说四川盐亭县人武部前任部长黎模德和现任部长肖先强、政委陈胜荣各自珍藏着写有“学习焦裕禄为民造福当公仆,争当活雷锋替党分忧作主人”字样的条幅自勉,笔者产生了采访他们的念头。果然,一到人武部院内就有深切的感受:该部办公大楼书写着两排永久性大字,上排是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下面一排是“弘扬雷锋精神,创新实干争先”。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一些学术论文在论及近代中国海防战略时,有的作者把林则徐、魏源都说成是消极防御论者,也有的只把魏源说成消极防御论者。现将其有关论点摘录于后。马金旗写的《中日两国近代海防理论和政策之比较》(《军事历史》1991年第5期)一文中说:“从林则徐的‘以守为战,以逸待劳’,魏源的‘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到李鸿章的守京畿、守长江,置其它地区于不顾的重点防守法,都把防守当作海防战略的核心,防守既是目的也是唯一的手段。这样,就忽视了防守战略中的主动进攻的原则,变防守战略为消极的专守防卫,在实践中往往趋同坐困,不能做到以战助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