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战斗力生成是国防费结构优化的依据。必须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需求、兼顾多样化军事任务战斗力生成需要、按战斗力要素配置的有机构成要求,引领国防费结构优化。应通过加强战斗力生成管理、借助军民融合式的战斗力生成,促进国防费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时代,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我军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政治工作在体系作战中将发挥直接作战功能和服务保证作用,政治干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生活》2012,(3):7-8
解放军生活:请问军长,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键是什么,在这方面你们进行了哪些探索?潘良时:我认为其关键是,要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更新训练观念,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要素内涵和生成模式的发展变化,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军事训练转变;要抓住生成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主席指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和发展的规律,是科学发展观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周涛 《国防》2013,(8):54-5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国防动员建设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速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化,使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中的国防动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强调信息主导。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中的国防动员,是用信息流引导能量流和物质流,实现力量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姜志平  刘勇  姚轶  鲍广宇 《国防科技》2012,33(5):33-38,66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我军独创的军事理论,其生成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论文从三个角度剖析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模式。首先,研究了作战体系、信息系统、作战能力、作战能力生成模式等相关概念,并且提出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模式的定义;其次,研究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环节,从过程和作战要素两个角度对生成环节进行了阶段划分;最后,从倍增机理、聚合机理和耦合机理三个方面研究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褚衍照  柴祖平 《国防》2012,(4):55-57
武警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有效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武警机动部队应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大势,保持思想观念前瞻化、实现人才素质复合化、坚持军事训练信息化、突出部队管理正规化,努力推进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张黎鸿 《国防》2011,(1):39-42
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是胡主席深刻洞察新军事变革发展大势提出的重要论断。国防动员系统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基本构成要素,应坚持使命牵引、把住根本方向、找准角色定位、推进转型发展,着力在把握要求、科学筹划、积极作为上下工夫,努力促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动员能力的快速生成。  相似文献   

9.
弹药信息化是武器装备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战斗力的生成。如何分析、评估保障单位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的建设水平,对我军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在分析影响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我军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和集对分析法综合分析的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评估方法,通过该方法可求得指标权重,最终获得被评估单位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的整体建设水平。结合实例分析,验证构建的评估模型能够用于我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的评估,进一步为如何提高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政工学刊》2011,(12):11-11
对装备系统而言,保障力就是战斗力。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推动装备保障力建设向适应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上聚焦用力。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1.
王培利 《国防》2012,(6):32-33
大规模作战背景下防空作战,是多军兵种联合、军民一体的大区域整体防空,参战力量多元、指挥协同复杂.省军区民兵预备役防空力量参与城市(要地)防空作战,必须服从联合防空作战指挥机构的统领导和指挥,与其他军兵种防空力量密切协同、相互配合,形成整体抗击.为此,必须围绕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指挥方式变革为抓手,大力推进防空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民兵预备役防空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杨延富 《国防》2011,(6):39-41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预备役部队要着眼军地兼容、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等特点,围绕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日清 《国防》2012,(7):84
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快速推进军事训练转变,近年来,上海某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运用"侦察、指控、火控"信息化集成系统,积极探索实践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方法路子,一是基础训练抓精准.  相似文献   

14.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动员领域,优化动员结构布局,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国防动员体系,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东升 《国防》2014,(2):7-9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在视察武警部队时指出,武警部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各项建设都必须向提高战斗力聚焦用力。贯彻落实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武警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走警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基本途径,而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搞好警民融合开发,重点突破影响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信息主导和高新科技武器装备"瓶颈"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体系对抗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对抗形式。由此,需要把敌人作为一个体系来打击,需要把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  相似文献   

17.
闵克龙  李伟  李发扬  张昕 《国防》2011,(9):12-17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鲜明提出了"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军队各级紧紧围绕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河南省军区积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各级司令机关围绕如何加快转变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现将他们梳理的部分理论研究成果摘编刊登,以期为大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何元茂  姜峰 《政工学刊》2011,(10):26-27
一、信息化建设高级管理人才的概念。信息化建设高级管理人才,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实现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提高的重要人才支撑。对于信息化建设高级管理人才的概念应从以下三个角度予以综合理解。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着眼点,是适应部队建设发展形势、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进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加强旅团级党委班子建设必须紧贴这一特点,积极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对思想观念、能力素质、配套保障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在深化认识、改进作风、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努力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组织基础。一、坚持思想引领,真正形成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相适应的思维观念紧紧抓住"教育引导"这个基础环节,把树立班子成员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作为  相似文献   

20.
盛辉  陈猛  何雨锋 《国防科技》2011,32(2):47-49
文章研究,当前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已转移到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为适应战斗力形态转变的需要,增强指挥能力,必须把握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特性,树立适应其需求的新型指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