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静 《中国军转民》2022,(22):84-85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数据的发展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事实依据。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中,网络平台提供数据资源,能够更快更精确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挖掘其核心规律。通过网络数据平台联动,高校应不断深化育人理念、创新教学路径,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精准化教学,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媒介的迅猛发展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隐忧,短视频媒介符合当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趋势,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及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短视频的碎片化、泛娱乐化、同质化等问题也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树立造成一定冲击,为此,应从打造精品栏目、创新创作话语、净化生态环境、构建育人合力四个方面,打造全面、完整的“短视频+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栾闯 《中国军转民》2023,(18):116-117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校范围内,通过网络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增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拓宽其影响力以及提高其实效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宣传引领功能、教育引导功能、答疑解惑功能、文化育人功能。拓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才能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高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培育高校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以及育人方式方法等方面均提供了可借鉴思路与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教育思想重点强调实践以及人民群众在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习近平等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教育的论述,主要集中于文化地位作用以及文化发展方向的阐释等方面,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铸魂育人功能。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兵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高校要创新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兵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深挖红色文化育人价值,打造红色文化育人课堂,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提升教师红色文化育人本领,建设红色文化育人网络平台,不断推动兵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也运用而生。网络文化的双面效应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育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高校纪念活动是高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之一。当前,高校纪念活动的对象主要包括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节日纪念等;纪念活动开展形式有会议纪念、行为纪念、符号纪念、网络纪念等。高校纪念活动有助于保存历史记忆、构建大学文化,以此拓展大学生文化育人方式,提升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凝聚着优秀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重要载体,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既能丰富思政课程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章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开始阐述,进一步分析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目标、创新要求等方面的契合之处,最后探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冯学强  任鸿  李冬 《国防科技》2021,42(4):133-137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向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期,国家教育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军队院校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应用、训练管理领域网络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等均为军队院校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创新发展基础,智能教育应用模式的改革探索也为军队院校教育现代化描绘了未来建设愿景。本文认为,推进军队院校教育现代化应发挥智慧校园建设平台的基础作用,充分融入国家教育体系,注重以先进教育理念驱动创新发展、以前沿信息技术提供解决方案、以总体架构设计规范目标功能、以智慧育人环境承载应用服务、以数据资源体系孕育智慧生态,走开军委军种院校三级联动推动创新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的需要。近年来,高校日益重视国家安全教育,持续推进国防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但还存在着实效性不足、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理论和实践教育不均衡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在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基础上,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重塑国防教育新思维、新理念,探索国防教育优化的新路径,对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校舆论环境变得更加“随意”和“自由”,意识形态工作挑战倍增,新兴网络平台成为维护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本文以“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为出发点,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网络习惯特点展开研究,研究“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以上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总结提出“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建设路径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翟东航  张娜  段慧娇 《国防科技》2017,38(2):105-110
提出互联网+时代军队院校面临与军队新型作战能力培养有关的国家安全时代课题,从整合新媒体网络资源、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三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重点探索与新军事变革密切相关的"文化安全、军事话语传播、地缘政治"等议题,以学术活动的顶层设计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军事院校学员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建设现代化武警,信息化是先导。部队政治工作要适应现代化要求,必须积极发挥网络优势,注重网络功能在思想教育、沟通交流、娱乐益智、育人成才等方面的实践运用,为政治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一、着眼网络的开放性,构筑思想教育"新阵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海洋,资源丰富,传输快捷。要针对网络这种开放性的特点,积极构筑思想教育的网络阵地,在网上设立"备课中心",收集存储领袖论述、理论文章、名言警句、辅导录像和优质教案等教育资料及相关图片,供备课和制作课件时参考使用;结合工作任务、季节特点和官兵思想实际,集中精干力量编写经常性思想教育教案,拍成授课录像挂在网上,提高经常性思想教育质量。开办"警营播报"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海装某训练大队按照“三个紧贴”要求,围绕“铸魂、励志、育人”目标,紧贴主题、丰富内涵、突出特色,主动挖掘和拓展黄金山新营区六种文化资源,创新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思路,以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是育人的主阵地,也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教育平台。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提高认识和加强实践,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此外,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在内蒙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该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推动少数民族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6.
构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和谐育人新机制,必须以人文关怀为先导,构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德育新理念;以人文科学精神为支撑,构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社会观、利益观、伦理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在统一的整体性教学新体系;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纽带,构建社会、家庭、校园"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新模式;以和谐的人性化课堂内外管理为保障,构建师生平等沟通、和谐互动的管理育人新机制;以和谐的传播媒体为载体,构建高科技网络育人新平台;以和谐的社会实践为途径,构建生动活泼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新基地。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要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紧密联系,但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政府、高校、就业单位三方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进行剖析,从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概念框架的四个维度对高校目前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从搭建协同培养合作平台、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指导计划、协同开展课程组织和教学等方面提出策略,提升实践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民族团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增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及文化的自信心。通过将非遗文化传承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通过社会实践、专业设计、思政课堂,宣传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着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时代产物,对于个体发展与民族振兴能够起到强大的凝聚、激励、规范和导向作用。而文化育人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承担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文化育人实践中,呈现出了参差不齐的效果。理工类高校因其自身特点在文化育人工作中存在着文化与育人脱节、协同机制缺失、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可以从文化育人主体、内容和渠道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健全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充实丰富文化育人内容内涵,持续创新文化育人媒介载体,创新理工类高校的文化育人路径,推动文化育人实践取得更好成效。  相似文献   

20.
王鑫 《中国军转民》2023,(12):77-78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组织领导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发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弘扬了艰苦朴素的中华民族优良作风,是党长期以来在革命斗争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与精神结晶,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可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完善教材体系,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延安精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搭建校内外思政教育联动平台等方式,可加强延安精神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