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阐述未来战争将是体系对抗的信息战争 ,着重提出了面向这种战争的几项军事系统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芸  李雪青 《国防科技》2023,(1):47-53+135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对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大力推进军事智能化建设,人工智能向军事领域渗透的步伐逐步加快,引发军事领域新一轮变革,推动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战争的新方向演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实例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化战争形态发展的影响;将智能化战争划分为算法战争阶段和类脑化战争阶段两个阶段,并从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作战样式等角度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分析算法战争的局限性及类脑领域快速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各科技企业均十分重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相关研究,智能化战争未来将从当前的算法战争阶段进入到类脑化战争阶段。  相似文献   

3.
战争制胜机理是战争胜负规律的反映和体现,是制服对方、取得胜利的途径和方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使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发展到今天的信息化战争,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并逐步加速的过程,战争制胜机理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及国际军事斗争形势的不断变化,战争形态和战争样式也将循序渐进地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军事资源配置影响战争结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战争人力与战争物力的投入比例总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建立在边际战斗力比较的基础上的。军事制度发挥了资源配置以及协调作用,总是将有限财力投入到更具有战斗力的那部分资源上,意图是实现军事战斗力的最大产出。  相似文献   

6.
战争动员变革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推进我国战争动员变革,继承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是其灵魂所在,加强战争动员信息化建设是其主体内容,实施跨越式发展是其基本途径,实现科学发展则是其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突出信息时代战争动员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涛 《国防》2002,(2):10-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战争也朝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化方向发展,这不仅引起了军队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作战方式的不断变化,而且也将引起战争动员的新变革。要使参战部队始终保持持续的作战能力,赢得信息时代战争的主动权,必须根据信息战场的情况实施战争动员。从信息时代战争对动员的要求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看,应把信息产业、科技人员、动员指挥体制作为信息时代战争动员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技术作为一门跨世纪的高新技术,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崛起而出现的。当前,已经深入到信息数据生成、存储、交换、传递方式的全过程。在军事领域,军事通信系统、军用计算机系统、雷达系统、武器装备及其它各种高技术信息媒体必将随之进一步发生变化,从而将对未来战争产生重要影响。同样地,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对海军未来作战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的高超声速武器及其战略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速度是武器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高超声速武器技术是武器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自隐身技术问世以来在军事技术方面最重要的进展。高超声速武器将成为未来空天力量对抗中至关重要的武器,对于未来战争的作战模式、作战过程及战争结局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军事大国和一些发达国家都已制定了一系列高超声速武器发展计划,研究与试验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军事转型是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技术发展向军事领域的自然渗透。由于各国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各自战略目标的分歧,2008年的军事转型将呈多样化特点。 一是与国家战略目标相一致.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军事力量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因此,作为提高军事能力的军事转型也与之息息相关。美国由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拖累,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战争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战争,概括地说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形态。它是对现代和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整体特征描述,并将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的发展、完善而趋向成熟。信息化战争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形态,主要反映在战争属性、战争要素的关系、战争的目的、过程与战法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首次大国之间直接的军事对抗 ,也是战后唯一的大国之间直接军事对抗。战争的实践表明 ,这次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就其对抗的性质、程度和结局 ,对后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有限战争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高控制战争 ,那么朝鲜战争可以认为是高控制战争的始作。本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 ,从中美双方对战争目的、战争手段、战争规模、战争范围、战争持续时间和战争代价等方面的控制 ,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有限战争理论在战争中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过程 ,将对人们关于战后局部战争的有限性和战争控制的认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万福临  和治伟 《国防》2008,(10):36-38
克劳塞维茨指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殊的战争样式","要想通晓战争,必须审视一下每个特定时代的主要特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发展十字路口的时代,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军事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新的变革,战争动员也难以置身其外。汹涌澎湃的新军事变革,强制性地把战争动员推向信息时代的门槛。推进我国战争动员变革,实现由机械化战争动员向信息化战争动员转变,  相似文献   

14.
周传勇 《国防》2008,(3):21-22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战争形态也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世界主要国家继续积极开展新军事变革。在这场不可阻挡的军事变革道路上,军事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运用,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  相似文献   

15.
战场数字化是一项宏伟的军事系统工程,是“建设21世纪美国陆军的核心”。陆军这样一种“革命性”的变革,必然给军事经济和后勤保障各部门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认为,未来高技术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要求战场数字化。战场数字化对后勤保障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包括作战方式与编成将发生重大变化,组织计划和指挥将更加灵活有效,反应速度与保障效能将空前提高,后勤保障和战场救护将更加高效。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寻求和努力发展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新模式,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关于遏制战争思想是其军事指导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应对战争威胁、维护国家安全、营造和平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中共遏制战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放在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以改革开放为重要界标,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是中共遏制战争思想的形成及完善时期;进入新时期之后,是对其丰富和拓展时期。两个阶段紧密衔接,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共遏制战争思想的发展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共军事指导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新军事技术成群涌现、新军事理论暗下交锋,战争形态演变、作战样式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幅度显著增大.人民解放军审视自身军事技术、军事理论与现代战争发展的差距,开始把研究战争的视角投向未来,把运筹战争的方式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设计.从1983年开始,以《解放军报》开设的"未来战场设计""超越型"研究专栏为代表,全军掀起了设计未来战争研究的热潮.通过早期的未来战争设计研究,人民解放军对未来战争环境变化、作战力量发展及战法更新进行超前预测,创新思维方式,加快转变过时的战争观念,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战争视野,推动了军事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永才 《国防》2003,(2):32-33
当前,世界军事革命正迅猛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形态日益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而与战争发展过程相适应的战争动员,也正朝着以信息动员为主的转变。信息动员已逐步成为战争动员的核心。近些年来,虽然军用信息系统发展较快,但与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充分利用战区民用信息资源,建立军地结合的动员机制,实现“市场”向“战场”的转  相似文献   

19.
孙树安 《国防》2008,(3):31-33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孕育了以信息为主导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各作战要素的综合集成和作战力量的体系化对抗。国防动员作为调度和转化战争潜力,支持和保障战争需求的重要军事活动,必须积极适应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确立一体  相似文献   

20.
美军作战样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典型的军事高技术对低技术的非对称战争。到目前为止美英联军使用了大量现代化尖端武器,甚至使用了国际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贫铀弹等反人道武器。战争虽然远没有美国想像的那样轻松,但它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高新尖武器的试验场,找到了一个酝酿军事变革的“作战实验室”。分析美军的作战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可以发现在其新军事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新作战样式的实战演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