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四军第1师,主要活动在苏中地区,是我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战争的一支劲旅。一、改编部队,奔向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其中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之一部和第3支队第6团等后来发展成为新四军第1师。第1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辖第1团(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全支队共二千三百余人。第2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南、浙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  相似文献   

2.
新四军第2师,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和坚持淮南(先称皖东)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它是由抗战之初的新四军第4支队等部发展起来的。一、编成第4支队,东进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12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国民党政府宣布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其中第4支队由鄂豫皖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28军等部和豫南桐柏山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下辖第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第8团(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第9团(团长顾士多、政委高志荣),手枪团  相似文献   

3.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2):15-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的前身是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六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安徽、浙江)坚持斗争的红军部队和游击队,由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和第2支队机关暨第4团、第1师第2旅和第6师第16旅、解放战争华中野战军第6师、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新四军第3师,由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而成,是我党开辟和坚持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之一。一、增援华中,组成第5纵队 1940年5月,八路军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派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新编第2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共五个团一万二千余人及教导营五百余人,分两个梯队由冀鲁豫边南下华中,6月,先后抵达豫皖苏边区,7月,一部同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随后,黄克诚率新编第2旅及第344旅第687团进抵皖东北地区,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5.
2月23日下午3点28分,武警泉州支队官兵齐心协力,经过连续6个小时的奋战,在荆棘丛生、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埋好了最后一根高低压电线杆,使又一个行政村恢复了通电。受灾情影响,福建省闽西、闽北、闽东29个山区县(市)电网不同程度遭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闽浙军区挺进师,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第4、第5支队,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组成。1938年2月,在闽南和闽西南坚持斗争的这部分红军部队,在福建龙岩白土镇整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辖第3、第4团。第4团后来发展为第23军。  相似文献   

7.
郭立  张静 《军事史林》2023,(10):1-11
<正>全面抗战以来,为争取国共合作抗日,1937年10月,共产党武汉长江局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同年12月任)。新四军下辖四个旅级支队和一个特务营,其中,第四支队由鄂豫皖红28军、地方武装、便衣队及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合编而成,高敬亭任司令,林维先任参谋长,中央派遣的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四支队突破国民党仅允许设两个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四军第4师,系由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而成,它是创建和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主力部队。一、开赴豫东抗日前线,创建豫皖苏边根据地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失陷,豫东大片国土沦为敌占区。9月初,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将工作的重心移至豫东,开创苏鲁皖边区,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取得联系。为执行这一战略任务,彭雪枫率两个新兵连及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留守的一部分干部等共三百八十余人,于9月30日从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向豫东抗日前线挺进,开展豫皖苏边抗日游击战争。10月上旬,在西华县杜岗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游击第3支队一部及肖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谭友林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和第3大队,张太生、滕海清和冯胜分别任大队长,全支队计一千零二十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该支队在继续东进的过程中,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日伪  相似文献   

9.
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团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英雄团队,其前身是活跃在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等地的红军游击队,1938年1月被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抗战时期,该团活跃在苏南和苏中敌后,被当地人民誉为“老虎团”......  相似文献   

10.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1):13-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由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苏皖支队、第1师第3旅、苏浙军区第3纵队和解放战争中的华中野战军第1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等部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卢辉  李华 《军事历史》2010,(1):F0002-F0002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今达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排长、营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它的前身是由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欠第685团)组成的东进支队,1941年7月沿革为冀鲁豫军区的第1、2、3、4军分区的一部;新四军第4师留豫东部队和第11、第12旅的一部,抗日战争后分别演变为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和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的一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抗击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准备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遵照晋冀鲁豫军区命令,1945年11月,冀鲁豫军区第2、第3军分区抽调主力部队,组建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第20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7军的前身是由胶东地区几支抗日武装发展起来的。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同志在文登县天福山领导抗日武装起义,以1935年“一一·四”暴动保留下来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翌年春,又有“掖县抗日游击第3支队”等一批抗日武装成立。1938年9月,第3军与第3支队奉命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12月改隶山东纵队建制),司令员高锦纯,政委宋澄,副司令员吴克华。支队辖六个团7000余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 1946年春,新四军第2师第6旅旅部北撤江苏淮安,与华中军区第5军分区合并,兼理第5军分区工作。5月,第5军分区基干武装与在盐城起义的赵云祥部合编成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谢祥军任司令员,刘培善任政治委员,常玉清任副司令员,吴肃任参谋长,孙克骥任政治部主任。6月,第10纵队兼苏北军区。7月至8月参加苏中战役,8月下旬和华中军区第2军分区部队一起,于邵伯地区顽强抗击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主力的进攻,取得阻击战的胜利。10月,参加涟水保卫战,与兄弟部队一起迟滞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5.
张云逸,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1892年8月10日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令属海南省)。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1929年12月和邓小平等一起领导左右江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新四军的组建工作,先后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江北指  相似文献   

16.
君威 《军事史林》2008,(1):17-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是由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第3支队、第7师、第5旅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野战军第7师、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8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地方武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发展起来的。1947年12月6日,以原察哈尔军区机关和冀中军区3个独立团、5个独立营为基础,在河北省定县正式组建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文年生、政治委员向仲华、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1军,是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东战场的主力部队之一,由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部队发展而来。它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 1945年10月,由新四军第2师第4、第5旅和第4师第9旅,在山东峄县组成新四军第2纵队,罗炳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韦国清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副政治委员,詹化雨任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  相似文献   

19.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2):31-3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是一支有着悠久历史的功勋部队,其前身可追溯到1927年10月星子起义后组成的赣北游击队、红32团和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后组成的红28团,是由抗日战争后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大显神威的“铁锤子”团   新四军第 2师第 4旅第 11团由鄂东北独立团改编而成。 1941年 1月,“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顽固派倒行逆施,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严重危机。这年 10月 11日,国民党军第 171师和第 8、第 10游击纵队等,先后侵占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民主根据地广兴集、周家岗、大桥等地,企图迫使我抗日武装退出淮南津浦路以西地区。当时,在淮南津浦路西坚持抗日的新四军第 2师第 4旅第 11、第 12团和第 5旅第 13团及第 6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歼灭大桥之敌,收复根据地。第 11团担任主要攻击任务。 11日晚,团组织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