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固始县南大桥乡董营村李营组民兵排长朱仲祥等10位 民兵,义务照顾“五保”瘫痪老人,7年如一日,在当地被传为佳话。1990年7月23日,朱德发老人膝关节炎严重恶化,导致下肢瘫痪。老人年事已高,膝下无儿无女,生活不能自理。民兵排长朱仲祥同妻子一道主动伺候老人,同时朱仲祥将10个民兵编排日期,轮流照料老人,体贴备至。今年7月25日,  相似文献   

2.
胜似骨肉情     
基干民兵廖仁根,在江西南丰太源乡寨里村方圆几十里,只要相识,谁不夸他是个难得的好后生。别看小廖年轻,但做得好事一筐一箩数不清。要说最令人伸出大拇指的,就算他8年如一日伺候年近80的五保老人周凤英。1981年的一天,五保老人周凤英病倒后,这位名叫仁根的小伙子默默地来到了身边,一会提来老人很少吃过的水果,一会端上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条。老人的病渐渐好了,但仁根却从此没断过给老人挑水、劈柴、碾米、洗衣……  相似文献   

3.
1月3O日,云南威信县人武部部长骆怀金、副部长廖忠云带领干部职工驱车前往扶贫点(簸火村、马家坪、下马田两社)为17户特困户和扎西敬老院5户五保老人“献爱心、送温暖”。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     
奉献——三代人67载义务照料老八路沈巧根贾勇/文河北省饶阳县里满乡郭村一户农家的寻常一幕,背后却有着不寻常的故事:老人名叫沙永增,回族,曾任冀中回民抗日支队连长,今年90岁;农妇名叫田桂荣,汉族,与老人毫无血缘关系,却像亲人一样精心照料着沙永增老人。田桂荣是从公公尹景山那里接过照料沙永增的接力棒的。尹景山去世后的1981年,田桂荣主动把无儿无女、生活日益不便的沙永增接到家中照料。为  相似文献   

5.
北峪村有个好军嫂,为支持丈夫服役,16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丈夫家的3位病重老人和3个先天性痴呆的兄弟,夫妻分别成为部队功臣和地方模范,受到团中央和全国妇联领导接见……这个寻常故事在河南省西峡县传为美谈。 爱的力量让她无所顾忌,毅然走进“苦难家庭” 1988年春,在空军某部当兵的王益探亲时与本村姑娘张荣产生了爱情,张荣特别喜欢这个诚实有为的年轻士兵。张荣父  相似文献   

6.
白国营 《中国民兵》2007,(11):52-53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在5岁时失去了唯一的哥哥,19岁时失去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今年她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坎坷的农家女,却把从山路上捡回来的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老人.当做亲娘一样精心照料了600多个日日夜夜,她就是河南省渑池县陈村乡一位优秀青年民兵郑秀珍。  相似文献   

7.
基干民兵田亨万敬养一位孤寡老人的事迹,在川西平原广泛传播着。新春伊始,笔者来到他的家乡广汉县白里村访问了他。那是1974年隆冬的一个深夜,寒风卷地。民兵田亨万一觉醒来,听邻居家传来“嗯哟嗯哟”的呻吟声。小田明白,一定是五保老人陈宗安的胃病又犯了。他披上衣服,疾步推开陈大爷的门一看,惊呆了:老人脸色苍白,侧卧床上,双手捂着胸口,大口大口地往外吐着血。小田急忙用平车推着老人去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8.
一位离异妇女,既抚养自己的儿女,又赡养着34名孤寡老人。她就是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女民兵范索云。范索云从小心地善良。童年家境贫寒,受过好心人关照和尊老爱幼教诲的她也喜欢关爱人。一位6旬孤寡老人生活孤独困难欲寻短见被群众发现。还在读高小的范索云主动当老人“孙女”照顾老人。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她索性把老人接到家里,像姥姥一样看待,直到10多年后老人满足地离开人世。其间,爱人很不理解,与她分了手。范索云的善良感动了干部、群众。人们极力推荐她担任镇敬老院的负责工作。30多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仅有范索云和一位厨师,范索云像对亲爹娘一样赡养、爱护着老人。敬老院里  相似文献   

9.
1997年初,在古老的金沙江畔,李锡芬和丈夫黄朝云含泪掩埋了病故的83岁老人杨朋氏。一个动人的故事随即传扬开来。 李锡芬是四川省会东县野牛坪乡五村二社的普通农民。 23年前,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的弱智五保老人杨朋氏住在生产队牛圈旁的一间破屋子里,加之她双目失明,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那时的野牛坪乡干热出名,用水要到几里外的金沙江去挑。孤苦伶仃的老人只能在过去熟悉的沟沟坎坎、牛脚窝里捧点水喝,饱一顿、饿一顿地挣扎在生死线上。  相似文献   

10.
永城县芒山镇僖山村青年民兵吕法亭,1985年看到本村及邻村几位孤寡老人缺吃少穿、无人照顾的困难情景,渐渐萌发了以雷锋为榜样义务赡养“五保”老人的思想。性格开朗的母亲惊呆了:“有钱的富户都不干,你是发的哪阵疯。”一日三餐,法亭只要和母亲碰到一  相似文献   

11.
眼前这位68岁的老人,精神矍烁,说话和走路都流露着军人特有的作风。他,就是当年在海南上空以劣胜优的原海军南航部队歼击机飞行员李大云。在海南解放50周年之际,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位荣立过8次三等功、两次二等功、1次一等功的飞行英雄。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滑县小铺乡陈庄村西头有座红砖院落。这就是该村青年民兵、退伍军人李新广投资2万元自办的敬老院。 1983年,李新广退伍返乡后,贷款购买了一辆大型轿车搞客运,年收入近万元,日子过得很舒坦。去年春节前,李新广给102岁的五保老人攸松林送饭,一进门,只见老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他急忙把攸大娘抱到屋里床上。原来,攸大娘无人照料,滑倒爬不起来。他安顿好大娘,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李新广回到家对爱人张炳梅说:  相似文献   

13.
妻子的责任     
江西横峰县龙门畈乡土岩村原民兵营长池虎茂高位截瘫17年,妻子唐菊香17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他,在当地传为佳话。 1975年冬,池虎茂退伍回乡不久就当上民兵营长,他和当时任女民兵班长的唐菊香,双双带领民兵  相似文献   

14.
预备役指导员演练成绩突出被提升 [事例回放]去年8月9日,上海某预备役师高炮团实兵演练刚结束半个月后,这个团一营一连预备役指导员蒋德川“三喜临门”: 荣立三等功;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因演练成绩突出,地方有关部门依照奖惩规定,将他从镇党委副书记提升为区旅游局局长。“喜”字背后是汗水。去年6月2日,蒋德川所在连队奉命参  相似文献   

15.
“本村5月份好媳妇是白书玉、吉本芬 ……”“好公婆是鲁建敏、牛书珍……”“帮助扶持五保老人、军烈属事迹突出的是刘志堂。” 这是最近笔者在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杨寨村委会墙上看到的由“民兵道德法庭” 评议后公布的结果。 据了解,这种以“民兵道德法庭”的形式来规范村民行为,提高道德标准,在该县已有501个。它管的虽多属  相似文献   

16.
双拥工作     
初夏,大凉山的城镇、乡村和光缆施工部队的官兵传诵着四川宁南县景星乡民兵应急分队高奏拥军曲的感人事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目睹此景后激动地说:“我这个老太婆又看到了当年红军来凉山时老百姓支前的场面,真是好眼福!” 景星乡民兵应急分队近年来先后被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凉山州评为“先进青年民兵之家”、“学雷锋先进集体”、“先进民兵连”,并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4月12日,56030部队400名官兵进驻宁南施工,是日晚9时许,刚从乡下检查工作归来的乡武装部长、民兵应急分队队长范茂华,忍着饥饿、  相似文献   

17.
诚挚的爱情     
在甘肃省甘谷县,一位青年妇女10多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丈夫、特等残废军人张六成的事迹,在群众中传为美谈。这位妇女就是渭阳乡杨家村的杨连云。杨连云和他的丈夫张六成同在一个村子,从小一起长大。1971年初,张六成光荣参军,来到基建工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在吉林省双拥工作代表大会上,有个年近六旬的朝鲜族阿妈妮,赢得了代表们的敬慕。她叫金点粉,35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特等残废军人、丈夫金寿岩。金点粉是一位朝鲜族妇女,她从小就与金寿岩青梅竹马,1954年他们结合了。蜜月还没度完,金寿  相似文献   

19.
这里讲的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今年86岁的老人,他叫岳金才。半个世纪前,岳金才先后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3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4次荣立四等功,被授予“战斗模范”、“战斗英雄”、“华东二级人民英雄”称号。1958年离开部队后,他携妻子隐功埋名回乡当农民,用自身的模范行为继续谱写了一曲人民英雄的奉献之歌。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军中‘华佗’”的河北省秦皇岛军分区卫生所长单华银上校,10多年如一日,热情地为军内外群众看病治病近万人,治愈率达98%。他曾荣立三等功一次,两次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