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饮酒杂话     
酒是一种文化。在我国关于酒的记载中,最早有“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之说。自陈年佳酿风行华夏数千年来,诸如青梅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暂凭杯酒长精神等动人的诗话传说便广为流传,令人不禁沉醉于中华酒文化的厚重与悠远之中。由此饮酒也成为普天同庆、典礼盛宴、亲朋相聚、知心交友不可或缺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见高中语文第四册)的“风雪”描写向来为人称道,其中关于“酒”的细节描写,却为人所忽视;至于“火”的描写,论者虽不少,但也只是在分析情节时一笔带过.笔者认为,“酒”、“火”同“风雪”一样,都是施耐庵苦心经营且独具匠心的象征物.本文试略作分析,以祈向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3.
善饮寂寞     
诗仙李白曾有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句诗,在我理解:寂寞如酒,初饮苦涩,而后绵香,唯有善饮寂寞之酒的人,方可成就伟业,谓之圣贤。  相似文献   

4.
朱绿琴 《兵团建设》2006,(11):48-48
是涓涓细流汇成了绵延千里的巩乃斯河;是一瓶瓶“伊力”酒开创了伊力特50年的辉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伊力特人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就没有伊力特的今天。伊力特酒诞生50年来,以良好的口感和稳定的质量赢得了一代又一代消费者的信赖和钟情。2004年3月,《新疆经济报》一  相似文献   

5.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它不仅让作者对于社会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继而影响到作者的创作。以往对“乌台诗案”影响苏轼创作的研究,过多集中于诗歌,而对于词创作的影响关注不够,或者略有提及。以“乌台诗案”为线索,可知苏轼的创作心理、创作内容、创作风格等三方面的变化,了解这件事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沉思     
沉思陆言文(一)当年,莎士比亚以饱含激情的诗笔,为人类谱写了最美的颂歌:“人类是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类确是一件...  相似文献   

7.
陈明福 《政工学刊》2005,(11):I0010-I0010
无论是文学作品抑是学术论著,人们都不愿读枯燥无味的数字。但这又不能一概而论。有谁能说李白写子规鸟和杜鹃花时所用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以及刘嗣绾赞桐庐“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不是好诗?在这里,数字是生花妙笔;神舟六号飞船在离地面334公里的太空,围绕地球飞行77圈、115小时32分钟,行程约325万公里——在这里,数字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宣言;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墙上触目惊心的“300000”——在这里,数字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屠杀中国人民无言而愤怒的控诉!提起“三百”这个数字,便使人想起“诗三百篇”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同志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由此想到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他还有一首诗也颇为感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从这两首诗读来,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记并诗》中的“乐国”既非老子“小国寡民”的具体描写,也非原始社会缩影,更非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理想社会的形象描绘。它跟墨子的社会理想较为接近,但又有本质区别。它是陶渊明心灵的一个创造。 缅恋人类的童年时代是一种文化无意识。陶渊明是以理想化了的“(?)国”反衬反人道、非人性的丑恶现实。对文学作品的观照要用文学的人道主义尺度,因为(?)学是人学”。 陶渊明的“潜”正如孔子的“藏”是进取有作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儒道墨三家思想积极方面的影响和长期躬耕农亩获得的思想感情的转移,使陶渊明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 正是理想主义、人道主义的光辉以及传奇性色彩,使《桃花源记并诗》传诵千古,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酒是陈的好,情是知交深。“酒都”宜宾,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老的僰人的“蒟酱酒”,到唐宋时代的“荔枝绿”、“姚子雪曲”,从明清时代的“杂粮酒”到五粮液,至今已走过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五粮液传承的不仅仅是独有的酿酒工艺,也延续了宜宾3000年的酿酒文化。  相似文献   

11.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陆游)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倘若心境欠佳,审美情感受到压抑,纵然身临潇湘,也难领略其美,更甭说挥毫作诗了。因为景只是诗之媒,情才是诗之胚。宗璞九年间三访西湖而不愿为她“说一句好话”,唯这一次却获得了“迥乎不同的印象”,情不自禁地要给她唱起颂歌来,那原因恐即在前后心境有异吧。 艺术是情感的,创作无非是以己之情去扣动他人的心弦,求得友声,而这必须通过生动传神的形象和鲜明而又含蓄的意境。宗璞说她的创造追求是:“透过现实的外壳去写本质,虽荒诞不成比例,却求神似。”其实自然景物本无灵性,无所谓“神”;“神”乃是  相似文献   

12.
趣话螃蟹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冼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红楼梦》中贾宝玉写的这首诗,把他们吃螃蟹的高兴劲描绘得淋漓尽致。是啊,螃蟹味美,谁不爱吃呀!古人说,“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嘛。  相似文献   

13.
笑脸     
1杜妈妈的“兵儿子”94岁高龄且双目几近失明的烈属杜菊兰老妈妈有400多个“兵儿子”,这在第二炮兵某部驻地不算是一件新鲜事。20年来,一茬又一茬“兵儿子”用真情、孝心与杜老妈妈传递着感人至深的“母子情”。今天,“兵儿子”又来看望杜妈妈了,看老人家笑得多开心。(满博摄)  相似文献   

14.
幽默点滴     
好酒者一人好酒,每日一醉,已成酒癖。众友力劝其戒酒,好酒者说:“我本想戒酒,可小儿子出门未归,时时盼望, 我正在这里以酒浇愁呢。儿子回来,定将戒酒!”众人说:“真的,你赌个咒!”好酒者立誓:“子若归,不戒酒,叫大酒缸把我压死,小酒杯把我噎死,跌在酒  相似文献   

15.
毕加索称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的确,由于汉字具有形、音、义融为一体的特性,决定了汉字书法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惟一”性。有人称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线条化的诗。这是很有道理的。近来,书法热遍全国,特别是在军队干部和战士中,有众多知音。这无疑是一件文化普及的好事。但书法同军旅生活有怎样的特殊关系?为什么在书  相似文献   

16.
快乐人生     
我国古代的酒家用酒联来招徕顾客。“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南西北人”;“闻香十里春无价,买醉三杯梦也香”;“铁汉三杯脚软,金钢一盏摇头”;“座上不乏豪饮客,门前尚扶醉人归”;“沽酒客来风亦醉,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与笑话     
老师布置课堂作文,要求写得又好又快。作文题为《记一件最美的东西》。 汉姆只用3分钟就完成了这篇作文,全文只有一句话; “最美的东西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8.
读书与求真     
在部队上下大兴学习之风之际,我想起了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的求“真”治学之法:“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积力久”。窃以为,治学若此,读书又何尝不需要率“三真”之性呢?书是先人智慧与现代知识的结晶,一册在握,便能分享先人的遗产,面对当代的文明。书也是承载历史教训与进步思想之舟,不读书、少读书,无疑令人在迷茫的历史沙漠中徘徊,自然也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传统名药“虎骨”酒享誉中外。1993年2月国务院已下令禁止捕杀老虎和虎骨的一切贸易。可喜的是,中华地羊(塞隆)骨能代替虎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同仁堂等单位合作,将中华地羊骨提取物制成“塞隆风湿酒”、“强力风湿镇痛胶囊”,经卫生部鉴定,其药用价值大大超过“虎骨”酒,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  相似文献   

20.
一对青年民兵夫妇常常为家务事吵架。这天,两人又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三岁的儿子在一旁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们。丈夫指着妻子的鼻子说:“你是个猪养的!”妻子朝丈夫脸上吐了一团唾沫说:“你是个驴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