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护和平发展要求当代中国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 这是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据以展开的第三个基础性判断。这个思维判断包含的逻辑进程,要求回答维护和平发展与有限大幅提升军事实力的关系,提升军事实力与军事变革的关系,以及军事变革的中国特色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思维贯穿着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原则 ,以及由此规定的一系列军事思维基本观念。前者突出地表现为 :实事求是地反思和演绎历史经验 ,继承和发展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以世界军事发展的制高点为参照系 ,客观地分析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 ,从全局上筹划和指导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 ;立足于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立场 ,思考和解决军事战略问题。后者包括 :后发制人和攻势防御的观念 ;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观念 ;军事变革和跨越式发展的观念 ;军事系统观念。正是由这些认识论和政治原则以及基本思维观念构成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思维的整体框架。就是说 ,新时期军事战略思维正是按照上述原则进行“顶层设计” ,并将有关基本观念作为它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适应国家战略调整,重新确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深刻认识军事发展大势,积极适应战争形态发展演变,明确提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科学判断国际形势,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聚焦备战打仗,提出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正确定位战略基点,充实完善战略方针,为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创新军事战略指导留下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军事战略思维转型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仅需要器物层面变革的支撑,更需要以军事战略思维转型为核心的精神层面变革的引领。  相似文献   

5.
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的重大理论命题,体现了国家发展战略和我军使命任务的时代需求,拓展了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科学内涵,反映了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辩证关系,科学地诠释了遏制危机、打赢战争和维护和平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革新的杰出代表。他适应军事斗争变革的时代特点,根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客观环境与本质特征,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科学优势和艺术特色,突出人作为战争和一切军事活动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人的智慧在现代军事战略较量中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军事思维指导我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我们赢得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为多极格局下的最佳军事战略决策树立了卓越的思维典范。  相似文献   

7.
国防经济建设在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有效履行我军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努力提高军队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国防经济建设的战略转型,实现国防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新时期军事战略思维的基本观念新时期军事战略思维是一个系统。如果说有关认识论和政治原则是这个系统的“顶层设计”原则 ,那么由它规定的下列基本观念则是这个系统的“关节点”(或“支撑点”) ,正是这些“顶层设计”原则和“关节点”共同构成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思维的整体框架。(一 )后发制人和攻势防御的观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军队进行的战胜国内外反动派的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中 ,排除军事冒险主义和军事保守主义、逃跑主义的干扰 ,牢固地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 (用军事思维学的术语来说也就是战略思维的基本观念 ) ,…  相似文献   

9.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曾经多次指出,积极防御不是指导中国革命战争某一阶段的战略方针,而是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总战略方针。在这一光辉战略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战胜了国内外强大敌人,取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又在保卫祖国安全、巩固国防的斗争中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扩展,成为党和国家谋划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指导思想。新时期,江泽民主席主持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他指出,现在继续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不仅是继承了人民军队的传统,也符合现阶段我们的国…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要战略对手,保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二是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形成了前期以美、苏两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后期以苏联为主要战略对手,全方位临战状态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三是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形成了以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为目标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