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莒南县,在学校、乡村、厂矿,时常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正在专注地手拿战争文物,向人们讲述着历史,教育人们勿忘国耻。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叫彭学澜。  相似文献   

2.
大处精明     
看过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位老人,有人问他:"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回答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人们接着问他:"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回答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就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3.
迟来的昭雪     
傲楚 《环球军事》2011,(5):58-59
2010年9月,挪威政府的一纸决定让一位老人激动不已,禁不住老泪纵横。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这位老人过去25年—直背负的判国指责不符合事实,政府决定为其平反。蒙冤25年,一朝平反,剧烈的命运转折让人唏嘘不已。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回首这起案件,重新认识美苏冷战这个特殊时代。  相似文献   

4.
女民兵之星     
人们喜欢把女民兵比喻为花——牡丹那样的花。这除了有赞美其风采之意外,还有“易谢”的暗示。郑素华不是这样。十个春天过去了,当年的姑娘已经成为人妻和母亲,可仍然活跃在民兵的行列。她是一朵朴素无华、久开不谢的牡丹。在人们心中,军事教官都是武松那样的剽悍须眉,巾帼难为校场师尊。郑素华虽然只是四季便服,普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在当前车流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确是常见的事情。然而时下却有一个法律上的误区,还让不少肇事者自认为是“不得已”,使道德和法律大为失色,使“马路杀手”成了“马路追魂手”。一位法律意识淡薄的司机说:“如果出了车祸,撞伤孩子,你花的钱绝对可以供这个上小学的孩子考博士;撞伤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全权交给你,老人以后有个好歹,也会被认作车祸留下的后遗症;不如撞死了,一次性赔清,省得家属纠缠。”  相似文献   

6.
在农十二师一○四团四连,80%的党员都是退休职工,他们虽然年迈体弱,却仍为连队生产、职工致富出谋划策,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其中有一位名为苏秋梅的老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苏秋梅是河北任丘县人,今年68 岁,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  相似文献   

7.
在农十二师一○四团四连,80%的党员都是退休职工,他们虽然年迈体弱,却仍为连队生产、职工致富出谋划策,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其中有一位名为苏秋梅的老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苏秋梅是河北任丘县人,今年68 岁,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  相似文献   

8.
肖岱  杨杰 《兵团建设》2006,(2):35-35
一个特殊的葬礼 至今人们都还记得,2005年3月8日,新疆塔城市遭遇了入春以来的第一次春洪,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洪抢险。当天晚上10时许,有一位名叫姜炜的青年,在抗洪现场不幸遇难,年仅29岁。随后几天,当姜炜遇难的噩耗传出后,人们发现,前往殡仪馆吊唁这个小伙子的人特别多,不仅有汉族群众。还有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不仅有姜炜的亲朋好友和其生前任职的塔城电信分公司的同事,还有很多让他的亲戚都觉得陌生的老人、  相似文献   

9.
夏日清晨,凉风送爽。位于山西省阳泉市中心的南山公园内,每天都会迎来许多晨练人们,他们中有老人,也有孩子;有干部,也有工人;有市民,也有学生。而在公园一角的凌云阁下,每天都有一群特殊的人们,他们头顶八角帽,身  相似文献   

10.
在德惠市松花江镇,有一位远近闻名年过八旬的老军属——王海贵。今年老汉又一次成了征兵工作中的新闻人物。当该镇武装部长,把他外孙参军的入伍通知书送到老人手中时,王老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圆了我们的六子从军梦。”王海贵老人有一女五子,老汉的五个儿子都是部队的现役军官。唯独女儿王素珍在老人身边工作。王老汉在茶余饭后  相似文献   

11.
王聪 《中国民兵》2010,(3):41-41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兰州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夜间站在小区门口的斑马线上,只要见到有闻红灯的车辆经过,使用砖头去砸。老人此举在网上引发热议,全国各大网站对报道的跟帖超过百万人次。面对记者采访,老人说:“我这样做,目的就是让人们关注行人与车辆的关系。”而近八成网友热捧老人砖砸违规车辆的理由是:闯红灯的司机拿他人性命当儿戏,应该得到教训。  相似文献   

12.
顺势而为     
《兵团建设》2012,(15):51
有一年,燕国入侵齐国,田单挺身而出,率领齐国人在即墨城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击退燕军后,齐国人都怀疑田单会自立为王,最后,还是由襄王即位,田单出任丞相。有一天,田单乘船渡越富水,刚好有一个老人也在过河。由于天气寒冷,老人过河后,竟然冻得不能走路,倒在岸边瑟瑟发抖。田单吩咐随从们送衣物给老人穿。当时,并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便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披上。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说,贵州赤水市宝源乡不出西瓜。可是,该乡花鹿村一组退伍军人王德远硬是不信邪,去年试种西瓜获得成功。我慕名前去采访。在乡政府领导陪同下,我们来到王德远家。61岁的王德远老人听我说明来意,笑盈盈地将我们带到瓜地。嗬!真是  相似文献   

15.
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虽然四十七团的群众都晓得老人患了慢性结肠癌,可老人不是整天在门前踱步、晒太阳吗?不是经常向中小学生讲述"十五团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屯垦戍边"的故事吗?人们说,张远发能活到百岁。他是谁?他是战斗英雄,是劳动模范,是"坎土曼大王",身体壮得赛过老黄牛!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前些日子老人还向军旅作家李卫平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七师130团奎屯路社区,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臂上戴着红袖标的老人在街道巡逻,她就是130团退休职工、共产党员何益祯。何益祯在奎屯路社区负责鸿雁里、幸福里两个小区的治安、宣传和党员管理工作,这两个小区点多面广,居民居住分散。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师四团志愿者服务队,团场人熟悉的专做好事的队伍。老人们说,这是一支"热心肠服务队";孩子们说,那是人们心中最美丽的"天使服务队"。随时待命的"服务者""加入服务队,都是自愿的,能为他人做好事,我们心甘情愿。"带着这样的信念,34岁的刘新率先加入了七连志愿者服务队。虽然身为一连之长,工作繁忙,可一有空闲,刘新就会走家串户,主动与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位被称为“铁岭奇人”的老人.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从1938年开始写日记,坚持了68个春秋,被人们誉为“日记王”。他虽已到耄耋之年,但仍然坚持利用亲历的战争故事.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和国防教育,为人们诠释了一位革命老兵的爱国真情。  相似文献   

19.
一个普通农妇的爱戴传明斐清平在安徽嘉山县杏山乡一个小山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妇女陪着老人散步的身影。这位老人,年已80开外,耳聋喉哑,双目失明,她是烈士遗属高项氏;陪她散步的是杏山村普通农妇叶秀英。这位与高项氏无亲无故的农妇。默默地搀扶着老人度过了整整20个春秋。54年前,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高项氏老人的丈夫.是一位抗日根据地的民兵战士,正和抗日大军一起活跃  相似文献   

20.
过马路遇到老人扶一把,乘车见到老人让个座,雨天碰到老人打打伞。这样的事,在我们中间并不鲜见,大多数人也都能做到。但是,要坚持几年、十几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军事科学院警卫连一班却把照顾孤寡老人的活动坚持了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