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地区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在继续增长,人文交流也在蓬勃地发展,各个国家之间越来越互相依存.但是,虽然经济合作水平很高,与此相反的是政治和安全的合作完全跟不上经济合作的步伐.目前,除了传统威胁之外,还有跨国威胁和非军事威胁也在影响着地区安全.为了应对影响人类安全和共同繁荣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王涛 《现代军事》2010,(7):84-86
2010年5月11日,在河内举行的第四届东盟国防部长会议上,与会的东盟10国国防部长就“加强东盟国防合作,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表示东盟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在国防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并提高合作效率,以应对跨国非传统安全挑战。防长们认为,东盟需要在国防和安全领域加强对外合作,东盟的安全与亚太地区安全及全球安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柳济昇 《国防》2015,(1):11-12
亚太地区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在继续增长,人文交流也在蓬勃地发展,各个国家之间越来越互相依存。但是,虽然经济合作水平很高,与此相反的是政治和安全的合作完全跟不上经济合作的步伐。目前,除了传统威胁之外,还有跨国威胁和非军事威胁也在影响着地区安全。为了应对影响人类安全和共同繁荣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第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为了弥合分歧和照顾不同利益,我们  相似文献   

4.
事件     
《环球军事》2010,(12):4-4
中新两军举行第3次战略磋商 中国和新西兰两军第3次战略磋商6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与新西兰国防军副司令杰克-斯蒂尔共同主持磋商。磋商中,双方就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两国两军关系及其他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双方一致认为,本次磋商是积极而富有成果的,达到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信任、促进合作的目的,有助于继续推动两军在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日本安倍新内阁强化自卫队力量建设,配合美国的新国防战略,将日本的安全力量紧紧地绑在美国亚太战略的车轮上,成为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一个非常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依然保持较高数量;恐怖主义、海洋利益争端、太空与网络安全、海盗威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处于进一步上升态势;大国关系竞争与合作并存;国际军控与裁军有所进展,但核扩散问题形势严峻.各国在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应对共同威胁的同时,积极实施战略调整,加大武器装备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中俄两国军队于今年8月18日至25日,首次在中国领土上举行了“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此次军演对推动中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促进亚太地区的区域安全和稳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透过军演,我们还可以看出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些新变化。寻求战略合作,拓展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8.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以建立军事互信为起点,根据安全形势的发展不断扩大安全合作领域,从传统安全合作拓展到非传统安全合作,并积极完善综合安全体系,努力维护成员国的共同安全。该组织在安全合作中秉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建设多元开放的合作机制和平等协商的合作关系,努力维护地区战略平衡,有效打击"三股势力",不断推进共同发展。展望未来,继续有效开展防务合作,适当考虑扩充组织成员,建立冲突预防机制,是上合组织安全合作长远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28日至4月1日,由军事科学院举办的“中国与东盟(10+1)防务与安全对话”在北京召开。来自东盟各国和中国军队、地方防务机构的36名学者,就国际战略格局、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东亚区域安全结构、地区安全机制的现状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海上安全合作、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防政策等问题展开了对话。本文介绍了这次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对与会学者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害立尸苜     
《国防科技工业》2012,(2):10-10
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是美国自己的政策选择,印证了这个区域的活力和潜力.也印证此地的重要性正在上升。美中两国在亚洲有共同利益,也难免会有摩擦,但合作是主流。中国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但也敦促美国考量地区稳定与发展,“尊重亚洲特性,尊重亚洲模式”,共同促进亚洲地区和平,发展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是美国自己的政策选择,印证了这个区域的活力和潜力,也印证此地的重要性正在上升。美中两国在亚洲有共同利益,也难免会有摩擦,但合作是主流,中国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但也敦促美国考量地区稳定与发展,"尊重亚洲特性,尊重亚洲模式",共同促进亚洲地区和平,发展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综合战略,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主要侧重军事领域。近几年,美国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通过向该地区部署先进的武器装备来增强军事优势,与盟国和伙伴国的军事合作不断加强。与此同时,美国减少了对该地区的直接安全援助。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军事色彩过于浓重,导致其战略效果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世界面临着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从而滋生了各种威胁到国际安全的风险和挑战。这对于地区和每个主权国家来说,都需要及时地应对。而要更好地应对这些复杂的挑战,光靠每个国家是不够的。他们不仅要致力于自身的和平和安全,同时还要联合起来并且珍惜一些普适的价值观,如共同的和平和稳定。我们不仅要加强相互合作,同时也要加强睦邻友好关系、增进互信,并且要有意识地更加主动地进行合作和相互配合。东南欧地区位于一个重要的战略地缘位置,  相似文献   

14.
再过4年,世纪之钟将敲出21响。在这世纪之交,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把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亚太地区带入新的世纪,是亚太各国共同面临的历史课题。 从整体上看,亚太地区仍然处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安全环境。1996年3月,亚欧会议举行,这是历史上亚欧领导人首次聚会,开辟了两大州合作的新渠道。7月24日,“东盟与对话国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作为新的正式对话伙伴国与会,使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与对话又向前迈进了一步。11月25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四次  相似文献   

15.
1996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日期间,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这一宣言把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由过去的遏制苏联,“保卫日本安全”,转化为主导亚太地区安全,对付所谓“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标志着美日同盟关系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日美两国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开了冷战后亚太地区军事集团化的恶劣先例,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对此,亚太地区各国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6.
1997年是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深入发展的一年。各种力量激烈较量,矛盾错综复杂。虽然就总体而言,世界的缓和趋势相当强劲,但各种不稳定因素也在发展。安全问题仍是各国关注的重点,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安全秩序的斗争相当激烈冷战结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主导性因素。但是从近几年的形势看,安全问题仍然是各国,尤其是大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对于大国而言,安全问题涉及在未来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而对于广大中小国家来说,事关生存和发展。因此,安全领域的斗争相当激烈,且在1997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环球军事》2008,(12):5-5
“中国主张实现国际社会的普遍安全,反对以一些国家的安全为代价,保障另一些国家的安全,包括扩大军事同盟的做法。各国的安全利益和关切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和照顾。建立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在世界一些地区开展相关反导合作,不利于维护战略平衡与稳定,不利于国家间互信和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18.
着越来越多的亚太国家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新兴动力,亚太地区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该地区的安全也就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南海地区安全则成为关注的一个焦点。一旦南海爆发军事冲突,其不仅将直接影响到南海地区安全,也将对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对全球安全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联盟战略是美国防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战略要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冷战的开始 ,美国联盟战略作为实现国家目标的有力工具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几十年来 ,美国已经在世界上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联盟体系 :在北大西洋地区 ,美国与其他十几个欧美国家结成北约 ;在亚太地区 ,美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结为盟友 ;在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美国绝对的盟友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 ;另外 ,美国与许多国家保持的各种非正式联盟关系更是灵活多样。当前 ,世…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既不可能放弃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该地区与之“分庭抗礼”,于是紧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如调整国防政策和军事学说,出台“空海一体战”理论,提高中国的威胁等级,增加亚太地区驻军数量。大搞地区联盟并构建围堵中国的战略网,制造领土和领海争端,插手南海。东海和黄海事务……总之,美国的目的就是确保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和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