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患白血病的丈夫,生活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她,以一个善良女人对丈夫深沉的爱,义无反顾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为了丈夫,她四处求医;为了丈夫,她倾家荡产;为了丈夫,她日夜操劳……终于,丈夫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这一天,她泪如雨下。  相似文献   

2.
天晴的日子,在贵州省天柱县兰田镇街头,总会见到一个中年妇女用小推车推着一个四肢肌肉严重萎缩的男人在转悠。女人是男人的妻子,叫杨桂贞。1976年冬,她与丈夫杨广煜携手走进婚姻殿堂。1977年冬,她就鼓励丈夫报名参军。1979年在南疆自卫反击战中,他光荣负伤,被确诊为第五颈椎中枢神经断裂,从此瘫痪在床。那年,她去云南看到了分别两年多的丈夫,他躺在病床一动也不能动。她说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四天四夜,杨桂贞吃不下睡不着,她不敢在丈夫面前流露出哪怕一丁点难过,眼泪只有在黑夜里一个人慢慢体味。丈夫瘫痪后,不愿拖累她多次劝她改嫁。杨桂贞拉着丈夫的手坚定地说:广煜,你才26岁,我不能让  相似文献   

3.
她平凡得像一朵山茶花,朴实无华。她是一名军嫂,结婚20多年,分居近12年之久,随军到部队以后,她心系丈夫国防事业,心向绿色军营,任劳任怨挑起家庭重担,全心支持丈夫工作。甘心当好家庭的贤内助,成为战士的“知心人”。她就是黑龙江省某预备役高炮团政治委员朱连春同志的家属边芳。  相似文献   

4.
绿色情缘     
吴志伟 《政工学刊》2002,(12):64-64
1972年 ,1 9岁的林楠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部队文工团团员。 1 978年 ,林楠退伍 ,分到省电台工作。 1 980年“八一”建军节 ,她成了一名军人的妻子。1 996年 ,正当林楠细心地照顾年迈的婆婆 ,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奉献国防 ,耐心地教育着儿子 ,尽情地享受工作的快乐时 ,生活向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胃癌”———这个令人震憾、令人听后毛骨悚然的疾病出现在她的身上。经过手术 ,她的胃切除了五分之四。从此 ,林楠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婆婆把她当成了“婴儿” ,儿子也变成了“妈妈” ,丈夫转业回到地方 ,为的是能多陪陪她。林楠决定迎接人…  相似文献   

5.
她,平凡得就像一株山桃花,朴实无华地绽开,默默无闻地坚守。结婚20年,有近15年的时间与丈夫两地分居,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面对分娩时病痛的折磨,她直面死神的考验;当丈夫在前线浴血奋战,她成为丈夫坚强的后盾,激励丈夫一线建功,献身边防。她,就是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人武部政委谭金海的妻子王芸。  相似文献   

6.
在沈阳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人们传颂着军人妻子单颖的先进事迹。单颖一家四世同堂,上有三位老人,下有孩子,丈夫在部队,她成了家里的支柱。她有繁重的本职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要跟班到深夜。态了使丈夫安心服役,她既照顾好老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13日,对于空降兵某炮兵团干部家属何英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是何英生命中的第一个母亲节。初为人母的她,给远在外地参加基地化训练的丈夫刘庆华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封家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信中流露出她初为人母的喜悦和苦楚,也表达了对丈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于秀英是人民教师,丈夫是部队汽车司机。这对恩爱夫妻,每月都在“两地书”中畅谈工作和生活,给对方以精神鼓励和安慰。然而,1973年6月以后,于秀英却再也没有收到丈夫冯石头的来信。她焦躁地等待着,心中忐忑不安。终  相似文献   

9.
心理故事     
一位年轻的女士在怀孕时非常高兴地在丈夫的陪同下买回了一些颜色漂亮的毛线,她打算为自己腹中的孩子织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裤。可是她却迟迟没有动手,有时想拿起那些毛线编织时,她会告诉自己:现在先看一会儿电视吧,等一会儿再织,等到她说的一会儿过去之后,可能丈夫已  相似文献   

10.
情系国防     
她把全部青春献给了丈夫所从事的国防事业,已连续9年被县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她,就是河北省三河县计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俊华。赵俊华,今年42岁,丈夫华长江  相似文献   

11.
一那一刻,闵绍兰犹豫了。2000年年初,一个飘着雪花的日子,农五师九十一团五连签订承包合同。闵绍兰在雪中徘徊着,这地是种还是不种?她拿不定主意。170亩棉花,让一个女人来种,真不是闹着玩的。不种,她又不甘心,因为这地是她和丈夫,汗滴摔八瓣,脱了几层皮,开荒出来的呀。丈夫名叫孙忠圣,原是九十一团化工厂工人。厂子不景气,倒闭了,他就回到五连承包土地。闵绍兰随着丈夫,30亩、40亩、50亩,每年都把心思放在了土地里。虽然付出不少,可总富不起来。当看到别人种荒地拿了大钱,心动了,丈夫就和她商量:要不,咱也开块荒?你是一家之主,听你的,闵绍兰大事小事都依靠丈夫。于是他们就申请开荒。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双辽县民兵郑继春和女民兵肖尘在同一单位工作,各自都有幸福家庭。女民兵肖尘因丈夫在外省工作,自己带个孩子,家里外头难免会遇到一些实际困难。每当这时,郑继春总是出现在她的身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在吉林省双拥工作代表大会上,有个年近六旬的朝鲜族阿妈妮,赢得了代表们的敬慕。她叫金点粉,35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特等残废军人、丈夫金寿岩。金点粉是一位朝鲜族妇女,她从小就与金寿岩青梅竹马,1954年他们结合了。蜜月还没度完,金寿  相似文献   

14.
她名叫张玲,家住湖北枣阳市太平镇南街村。过去是个不错的女民兵。可是,她却走上了犯罪道路。她原有一个温馨的家。由于她做梦都想当万元户,去年动员说服丈夫去襄樊闯“世面”,叫丈夫和别人搭伙做“大买卖”。谁想却赔得精光。为了“东山再起”,她要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省平阴县平阴镇,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为了让丈夫安心部队工作,义无反顾地承担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在别人争先恐后从乡村挤进城市的时候,她却从城市来到了乡村,照  相似文献   

16.
正出门饺子进门面,是北方人的讲究,希望出门的人早早归采,来人能够久久长住。每当丈夫出海,张萍总会提前包很多饺子让丈夫带到舰上她说,要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爱都包进饺子里。军嫂档案:张萍,海军东海舰队马鞍山舰政委石志斌的妻子,在丈夫两次护航期间,母亲因医疗事故瘫痪,女儿不慎脚踝骨扭伤,她都没有告诉丈夫,一个人默默承担,支持丈夫安心护航。丈夫航迹:石志斌先后参加第四批、第八批护航任务,历时365天,执行了接护"源祥"轮、千里驰援"富城"轮、对多哥籍叙利亚商船"哈  相似文献   

17.
在丈夫突患脑溢血、卧床不起的同时,她本人又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为给丈夫看病,她拖着带病的身躯,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家当。但为了不影响儿子安心服役,她始终没有把家中的实情告诉正在部队服役的儿子,也不愿给政府找麻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光荣的“军属之家”。她就是河南省平舆县万金店乡李湾村军属陈小洁。陈小洁之子李雪兵1995年12月从河南省平舆县  相似文献   

18.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19.
正丈夫是战鹰的守护神,她则是丈夫的守护者因为她是护航军人的妻子,相隔几千里,她学会了独自面对寂寞。"放心巴,注意安全,我会等你回来"这是刘丽认识周祥亮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周祥亮珍藏在心底最温暖的话语军嫂档案:刘丽,南海舰队航空兵部队某飞行团机务大队副大队长周祥亮的妻子,三亚市某公司销售员,为了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位朋友,原是普通工人,丈夫是车间主任,在改革初期夫妻双双下岗,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境况一落千丈。我的这位朋友生性泼辣大方,有工人的爽快和干脆利落。为了生活,她和丈夫商议烙饼卖,丈夫将信将疑,没有信心。她说:“烙饼花的本钱不多,说干就干。磨磨蹭蹭,什么事也干不成。”她率先用陈旧的小推车推着家里的旧炉子出去烙饼,叫卖。起初心里“咯噔咯噔”跳个不停,特别是见到熟人,难免脸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