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概率因子的最小费用流经济性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跨越式更新换代,传统的备件维修保障模式已难适应装备的发展。针对备件维修级别经济性问题,在备件及其维修网络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各种维修费用,并借助故障树理论,设定四类模型节点:源节点、修理决策节点、转移概率节点和结束节点;分析建立带概率因子的最小费用流经济性分析的模型网络图,结合概率因子分析各种维修费用,由此建立最小费用流的经济性分析模型,并实例论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为解决备件维修级别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通过更换备件完成修复性维修且常年担负战备的新型武器装备修理级别问题,建立基于使用可用度仿真分析的修理级别分析模型。以地空导弹装备为例,重点仿真分析中继级修复比例、送修率和远程支援技术因子3个指标,定量分析表明使用可用度与3个指标的比例关系,从而可根据使用可用度要求确定该系统修复性维修的修理级别。给出了修复性维修的修理级别分析方法和流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修理级别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修理级别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探讨了与维修级别的关系,介绍了修理级别分析的总体流程,分别叙述了简化的决策树法、报废与修理的对比法、基于AHP的修理级别分析法、系统分级与费用法、基于事件估算费用法、基于灰局势决策理论的分析法、模块化装备修理级别分析法、相似产品法和德尔菲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装备设计采用模块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部件的维修间隔期无法反映系统的维修最佳间隔期这一问题,对装备各部件在各修理级别上的预防性维修任务组合情况进行探索。通过建立费用模型、可用度和风险模型作为决策模型,用以组合某一修理级别各部件的维修工作,得出系统预防性维修间隔期,并结合部队实际优化从系统的角度优化等级维修中的维修工作间隔期,为确定大中小修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该算法在区分各修理级别的维修能力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对各修理级别的维修工作组合情况进行了优化,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部件的维修间隔期无法反映系统的维修最佳间隔期这一问题,对装备各部件在各修理级别上的预防性维修任务组合情况进行探索.通过建立费用模型、可用度和风险模型作为决策模型,用以组合某一修理级别各部件的维修工作,得出系统预防性维修间隔期,并结合部队实际优化从系统的角度优化等级维修中的维修工作间隔期,为确定大中小修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该算法在区分各修理级别的维修能力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对各修理级别的维修工作组合情况进行了优化,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预防性维修工作组合的维修等级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部件的维修间隔期无法反映系统的维修最佳间隔期这一问题,对装备各部件在各修理级别上的预防性维修任务组合情况进行了探索。通过建立费用模型作为决策模型,用以组合某一修理级别各部件的维修工作,得出系统预防性维修间隔期,并结合部队实际从系统的角度优化等级维修中的维修工作间隔期,为确定大、中、小修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该算法在区分各修理级别的维修能力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对各修理级别的维修工作组合情况进行了优化。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舰船装备维修中的维修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维修级别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分析决策树模型和经济性分析模型,重点研究了面向装备的维修级别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讨论了舰船装备维修决策中维修级别分析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美陆军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的重大进展和未来发展,最后提出了三点启示:一是陆军防空反导装备发展应向中高空拓展;二是应尽快建立基于一体化防空反导指挥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先进防空反导体系;三是应加强实兵实装训练和演习以尽快形成中高空中远程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防空反导装备系统集防空、反导等多项任务功能为一体,涉及众多的能力与技术。通过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建立了装备建设方案优选的质量屋结构,并结合模糊理论确定相关能力的重要度,将作战任务需求转化为装备能力需求,进而建立与技术需求的映射关系,最终确定了针对防空反导任务的最优装备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未来智能化战争中,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对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的探测感知和指挥决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聚焦智能感知技术赋能未来防空反导作战装备,剖析了智能感知概念及内涵,围绕防空反导“观察、定位、决策、行动”(OODA)环以及典型作战流程,梳理感知对抗形态,主要包括预警与反预警、探测与反探测、跟踪与反跟踪、干扰与反干扰;揭示了智能感知对抗的核心科学问题是特征的隐匿与识别,给出了感知对抗技术在OODA环中的主要应用场景;最后,提出了提高防空反导装备智能感知对抗水平所需的关键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