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99年12月1日,第54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维护与遵守《反导条约》”决议。这表明了国际社会维护《反导条约》与维持战略稳定的强烈愿望,而美国发展反导系统与谋求修改《反导条约》则是不得人心的。美国的上述举措显然违反历史潮流,势将损害国际社会推动军控与裁军的努力,并且可能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对下个世纪的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军事零讯     
《环球军事》2005,(18):62-63
中国发表《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9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对当前国际安全和军控形势的看法,在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的基本政策主张,参与和推进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的努力,致力于国家和区域裁军的举措,积极参加国际防扩散努力以及加强国内防扩散出口管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1年里。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成为影响世界军事形势的主要因素,世界军事格局发生了变化,地区热点形势依旧严峻,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再添变数。新世纪的曙光并未给人类带来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赵利 《环球军事》2008,(24):11-13
2007年以来,无核世界又被重新提及。2008年,这一主张成为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中最闪光的亮点之一,其影响力正逐步扩大。无核世界是个什么样的理想?当前国际军控与载军形势如何?实现无核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围绕着上述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滕建群博士。  相似文献   

5.
《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失效重创了本就脆弱的国际军控体系,对美俄战略稳定和全球军事安全带来消极影响,国际军控合作和全球军事安全迫切需要重构新的军控体系。本文立足当前国际军控现状,在分析美俄“退约”背后各方战略考量及国际军控面临的挑战,如“美国优先”理念下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国际军控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和新军事革命给全球安全增添新的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安全共识、以大国责任和义务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军控体系和以多边军控体系循序推进国际军控进程等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国际军控合作,建立更为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军控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合作升级,国际关系中军事同盟进一步强化,新干涉主义抬头;科索沃战争使美俄关系恶化,军控与裁军合作出现困难;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使中美军控对话陷于停顿;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安全体系和以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为基础的国际法原则遭到挑战,广大中小国家的安全感降低,普遍裁军缺乏动力;特别是美国为谋求世界霸权和绝对安全,不断强化军事优势,扩张军事实力,致使国际军控与裁军的基础进一步遭到破坏。上述事态,严重破坏了国际军控与裁军的基础。尽管国际社会推动裁军的努力并未终止,在个别领域也有某些进展,但从整体上看,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 但局部地区仍然剧烈动荡。大国关系基本稳定;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不定,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更加肆虐;中东、西亚、南亚、东北亚等地区安全形势有喜有忧;各主要国家继续调整军事战略和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军队的信息化转型;国际裁军与军控领域举步维艰,军备竞赛、核扩散形势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军品贸易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对世界军品贸易的深刻影响———加剧军备竞赛、刺激军工技术发展、引起军贸格局及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国际军控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9.
2022年世界军事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俄乌冲突、朝鲜半岛局势风云变幻,不仅影响了热点地区与国家的装备布局,同时促使各国对未来防空反导能力建设进行深刻思考与动态调整。调研了2022年度美俄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在防空反导领域的发展情况,分析梳理了防空反导系统建设和技术的发展动向,并对我国的防空反导发展现状提出启示与建议,以期为未来复杂空天防御作战能力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欧洲反导问题历来是世界军事热点,在美国和北约反导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俄罗斯方面的情况值得我们加以关注。文章主要对俄罗斯反导面临的形势,俄军反导主要武器系统和未来的反导计划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环球军事》2014,(22):5-5
“个别国家推进亚太反导部署,谋求单边安全,不利于地区战略稳定与互信,不利于东北亚和平稳定。特别是在当前地区形势复杂敏感的背景下,上述行动更是令人关切。”——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回答关于美军在日本布置反导预警雷达的问题时表示,有关国家应从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致力于通过政治外交途径维护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军备控制与裁军经历。战胜国对德国这两次军备控制与裁军是在不同背景、相同思路下进行的,尽管采取的措施基本相同,但结局却迥异。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多方面的,如对战败国必须实施坚定、严格的军备控制措施,但仅有军控措施既无法解决军控问题,也无法带给国际社会以和平与稳定;战败国的思想改造与自我反思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彻底战胜对手,密切国际合作;适度照顾战败国的合理安全需要与民族感情;追究战争责任,惩处战争罪犯等。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中心战背景下的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作战过程复杂,目前国内外对其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介绍了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典型作战特点,分别从目标、武器和指控三个角度开发了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作战模型,并设计了接力制导的仿真实验案例,实验结果体现了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作战过程,对防空反导体系的效能仿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世纪之交即将来临之际,世界很多国家为了争夺21世纪的战略优势,纷纷报据国际战略环境变化提供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调整和加强国防建设。 一、根据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调整国防政策 冷战结束后,各国面临的国际战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世界大战的阴影不断消退,大国间的战争更加遥远,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持续保持,和平与发展两大世界主题不断强化、国际军控和裁军取得了新的进展,多数全球性热点继续降温或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南北矛盾加剧,西西矛盾发展,地区动荡,小战不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5.
9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为全面准确理解白皮书的相关内容,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高级研究员滕建群。记者:滕研究员,中国发表的《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在国际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你能否先介绍一下出台这份白皮书的背景。滕建群: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联合国成立60周年,此刻发表这样一份白皮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告诉人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国际社会应该倍加珍惜。军备控制与裁军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着核裁军进行了数  相似文献   

16.
PANG Zhihui 《国防科技》2018,39(1):047-052
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考虑反导系统的构建以来,其反导政策经历了"明确反对加入美国反导体系,自主构建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到"强化韩美、韩美日反导合作,谋求实质上融入美国反导体系"的显著调整与变化。韩国反导政策的演变与朝鲜核、导威胁的与日俱增、韩国自身反导能力的不足及美国的极力推动等因素密不可分。当前,韩国开始部署"萨德"末段高空区域反导系统,韩美反导合作日益深入,并向韩美日三边合作拓展,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韩国强化与美、日的反导联合,在军事、外交、安全方面引发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防空反导一体化作战与军事系统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空反导体系及防空反导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军事领域的热点难点.分析了防空反导一体化作战面临体系对抗、精确打击、电子战、空天信息对抗等复杂环境,研究了防空反导的作战样式和国内外技术现状,提出了运用军事系统工程解决防空反导一体化作战的十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李刚  何浩  刘军兰  张东洋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11):210-213,216
反导作战是攻与防体系之间的复杂对抗过程,对模拟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反导系统的组成和作战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导作战模拟训练的特点和需求,构建了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一体化分布式反导作战模拟训练体系结构。分析表明,这种体系结构能够实现各个分系统的即插即用,模型扩展、重用及互操作,提高了模拟训练的效率,适用于反导作战的模拟训练,为模拟训练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防空反导要素多、过程复杂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导弹预警与防御拦截流程,结合对象Petri网建模方法,对防空反导建模中涉及到的关键节点、信息流、影响因素等要素进行分析,应用指挥控制、冲突处理等机制,自底向上建立防空反导的对象Petri网模型,并通过简单案例,初步验证了所用方法与模型对研究防空反导信息优势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效的防空反导系统是防空反导作战的基础。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基于无标度网络防空反导系统模型,并将其统计特征同基于WS小世界网络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基于无标度网络的防空反导系统有更好鲁棒性和抗毁性,对网络化防空反导系统的构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