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鸿 《军事历史》2020,(3):10-19
宋代是中国古代兵学发展的高潮期,在"崇文抑武"的大背景下,文人成为兵学研究主体,文人论兵蔚为风潮。兵学儒学化更为深入广泛,尤其表现在战争观、战略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和治军思想等方面。宋代兵学文献的繁荣并未对军事实践产生积极牵引,个中原因复杂,探讨兵学与国家战略、将帅选任以及军事技术演进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宋代兵学以及军事的认识。宋代兵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兵学和军事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是兵学发展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传统兵学的问题与不足逐渐显露出来,引起了人们的警醒与反思。西方军事理论的引入则部分补充了传统兵学的缺陷与不足,最终使传统兵学逐步向专业化、实践化、科学化的军事学转变。近代兵学载体趋于多样化,除一般意义上的兵书外,还有大量的训练操典、军事教材和有关招募、训练和管理的章程或规定,以及散见于有关军事人物文集中的零星兵学论述等,并呈现出文人论兵的式微,兵学趋向专业化和兵学阐述方式由虚向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在孙子兵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但在文献种类和数量上超过前代,而且在著作体例、思想走向等方面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后世兵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孙子兵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孙子兵法》被立为官学,并取得武经之首的崇高地位;官方孙子兵学文献整理研究成效显著;"文人论兵"兴起,涌现出大量孙子兵学论著;儒学对兵学的影响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隋唐五代兵学上承魏晋南北朝兵学传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下启宋代兵学走向全面繁荣,较好地完成了冷兵器时代过渡到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历史使命。隋唐五代兵学在系统总结前人兵学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汲取新的实战经验并有所创新,体现出道兵儒思想交融、注重实用、锐意进取等时代特征,在注解《孙子》、总结战争经验、诠释兵学范畴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成就,对后世兵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郑成功东征台湾之役 ,在其战略战术的诸多方面运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兵学 ,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博大精深。郑成功东征战役之所以能够最终取胜 ,首先在于他所亮出的“反清复明”、“驱荷复台”的旗帜具有鲜明的正义性特点 ;也在于他能够成功地运用了谋略制胜原则 ,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同时 ,郑成功还能够依靠海峡两岸人民 ,造成了民众参战的作战态势。由于上述因素 ,使郑成功稳操胜券。东征台湾之役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4 0周年之际 ,笔者特以此文作纪念。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的兵学文化是在秦汉"大一统"中央专制集权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与先秦兵学侧重于兵学理论的学理创新有所不同的是,它更多体现为兵学思想的系统梳理与文化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概括地说,这一时期的兵学文化主要成就,反映为有关存世兵书的整理与分类、兵学流派及其特色的分析与总结、兵学实用性问题的注重与强调、兵学理论的学习与普及、兵学主题的重心转移等等。所有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到秦汉时期又呈现出新的风貌,它对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理论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对后世兵学的嬗递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土壤,它的战争观、军事伦理价值观、战争谋略法等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马列主义军事思想和古代兵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兵学新书》采集各国军政,择精语详,自兵源募选、训练以及布阵运用,下至军事起居、饮食之微,凡军所一切关于军者,无不绘图系说。《兵学新书》揭西国新兵法精理,分叙军制、训练、战法,尤其是对步、骑、炮三兵种合成战法的研究,成为创立中国近代军事理论体系之根本。其在武汉的兵学教学,是《兵学新书》在实践层面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地位流变,兵学地位从隋以前尚能与经学、诸子并列,到隋唐后降低到隶属于子部,分析中国古代兵学由谋略而技术的内涵特点和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从兵学内部实战性和综合性的缺失、政治环境的封闭和禁锢、民族文化的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反思中国古代兵学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先秦时期的战争方式与兵学思想亦随之演变、递嬗,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激荡。原始社会末期战争出现,兵学萌芽,早期防御观念产生;夏商时期随着国家与王权的出现,战争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能,兵学思想亦随之形成,重视情报,强调战场纪律等在卜辞中已有反映;随着西周礼乐文明的兴盛,周礼笼罩着整个战争的过程,以"古司马兵法"为载体的军法和兵法是兵学发展的特色;春秋争霸时期,普遍兵役制出现,步兵崛起等一系列变革,与以尚诈、逐利、崇力为特征的《孙子兵法》的出现相同步;以争夺土地和人口为特征的战国兼并战争兴起,兵器愈加精良、郡县征兵制施行、四大兵种协同作战等是其战争形式的表现,政治伦理思想为本、兵书思想地域特征明显、兵书与诸子学术的融合均是战国兵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于丹的《论语心得》谈“兵”与从政的关系,引出了兵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的地位,阐述了兵学文化的时代意义,界定了兵学文化的研究范围,总结了中国兵学文化的特点,在现代条件下,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对于未来永远是财富,孙子兵学就是历史财富中的精品佳作。笔者戎马一生,对《孙子兵法》学习过、运用过,对孙子的研究也倍加关注,期望孙子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本文仅就孙子兵学文化研究中,值得重视和探讨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磋商。一、要充分认识孙子兵学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名著之一。在以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但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有很高的声誉。自唐代开始,孙子走向世界,世界在研究孙子,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前后历时400年。东汉末年政局腐坏,地方豪强趁势而起,渐成分裂割据之局,魏蜀吴的三足鼎立是大分裂长期化的肇始。随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局势更趋混乱,战争更多地体现出区域对抗、南北对抗和民族政权相争的特征,客观上也促进了南方的大开发和民族的大融合。为贯彻"大一统"的目标理念,适应长期化的战争需要,统治集团从制度上加强了对兵权将权的控制,军队建设思想和军事谋略思想都有大的发展,武器和战术不断创新,统一战争的战略指导也日益成熟。这一时期的兵学在继承先秦两汉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用主义的导向,为后世的统一战略、南北对抗提供了基本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三略》成书于东汉晚期,作为黄老兵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思想特色即在道家最高哲学范畴--"道"的统摄指导下,兼容博采诸子百家军事理性认识之长,使之相辅相成、互为弥补,浑然一体,应形无穷.而《三略》将阐说政略问题置于中心位置,致力于总结和揭示治军御将的具体原则,则充分反映了汉代兵学主题已由"取天下"转移为"安天下",这正是大一统时代文化精神在兵学领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老学研究史上,始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或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或认为它是以兵喻道的道书。频繁的春秋战事,迫使人们不得不对“战争”这一重大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东方第一哲人”———老子,更是责无旁贷了。从这个角度看,《老子》一书涉及兵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兵学(或称“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阶段,是一个学术界至今尚未充分展开讨论的问题。本文认为,划分兵学发展阶段的标准不应是王朝的更替,也不应是兵器的演变,而要立足于兵学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着眼于兵学体系的构建及丰富完善,兵学著述的兴盛与沉寂,兵学理论发展的特点,兵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等诸事项,经综合考察最后得出结论。根据上述想法,本文将中国古代兵学数千年的发展史分为夏商至汉初、汉代中期至宋元、明初至19世纪50~90年代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里,又都有自己的发展高潮,即战国至汉…  相似文献   

17.
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兵学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征。与兼有道家和阴阳数术特点的南方兵学不同,齐国兵学倡言虚实用兵之道。它拥有孙武、孙膑及稷下兵家一大批兵学巨子,理论建树丰富,并能以宽广博大的胸怀不断吸纳他人的思想精华,所确立的军事原则和方法统治了鸦片战争前数千年的中国战争史,至今还不断给人以新的思想启迪。值得指出是,齐国兵学的形成与发展,直至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兵学的主流,与《孙子兵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99年至2000年,解放军出版社先后推出《军事文化纵横》丛书10册。笔者逐册拜读,好像在我国古代军事文化海洋里畅游,深深感到,丛书的出版是一件开创性的工作。它对军事文化特征的探讨和阐发,对古代兵学精华的挖掘和论述,给人以多方面启示,引导读者从传统兵学中吸取营养,促进人们国防观念的加强。历代兵书,不但系统总结了战争的一般规律,而且记述了战争实践对科学技术进步,对哲学、文学艺术发展,对文化交流起到的催生作用,甚至许多军事  相似文献   

19.
军事思想,作为整个思想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与成熟,与人类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总体发展演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孙子兵学诞生于春秋末年,战争活动固然毫无疑问是最为直接的动力,然而古代社会思潮的逻辑发展.同样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孙子兵学不过是整个人类思维理性进化过程作用于军事文化领域的产物,是古代思想发展长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古代哲学政治思想发展到孙子所处的春秋晚期,业已随着社会条件的变迁而呈现出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学”,自曹操以来,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我们的前辈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使我们能得以站在他们的肩上,把此项研究推向新的高峰。这里有着丰富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借鉴。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依我看,似乎是有关科学理性的问题。今就此问题略述己见,未知对今后孙子兵学的理论建设有补于万一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