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武装力量出师作战情况受到美国的关注。八路军出师前,美国就认识到中共武装力量与抗日的关系密不可分,认为它将影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并希望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八路军出师后,美国认识到中共武装力量的潜力和优势,关注政局的发展变化,在保持表面中立的同时开始向中日双方表态、保持对中国的暗中援助;新四军出师后,其战术、作战方针和精神状态表现出相当的活力和潜力,美国意识到中共将可能取代国民政府,因而加强对国民政府的援助,并使援助公开化。  相似文献   

2.
工作动态     
<正>中法签署成立核燃料循环后端高级别委员会备忘录11月2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见证下,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与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沃瓦尔德在京签署了《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关于成立核燃料循环后端双边高级别委员会的备忘录》。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核燃料后处理热试验成功10月25日22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首次热试验顺利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在实  相似文献   

3.
国民兵组训是国民政府兵役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抗战前,国民政府就出台了相关法令法规,在一些省市举办了壮丁训练。抗战爆发后,又成立筹划实施国民兵役的机构,并不断对其组织进行调整。此项政策的实施有巩固其独裁统治的目的,但对抗战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总结土地革命时期的战争经验,提高红军的军事理论水平,迎接即将到来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共中央发起成立了抗日战争研究会。毛泽东主持研究会,组织编辑《抗日战争丛书》,传播了中共持久抗战战略和游击战战术;编译《抗日战争参考丛书》,广泛译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苏联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宣传推广了八路军抗战经验和战术战法;召集军事理论报告会,探讨了军事战略理论。上述活动,围绕中共中央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展开,带有鲜明的现实关照。研究会的编辑出版和理论研讨活动,推动了中共军事理论体系的系统阐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广泛传播,提高了广大干部的军事理论素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5.
1996—1997近两年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中国抗日战场的军事活动的探讨有一些进展。现将有关的各种观点作一概述。一、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和战态度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和战态度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往许多论著认为蒋介石在事变发生后和战态度不定。现在一些学者认为:7月10日蒋介石要求各地方各部队‘确实准备”的密电,“实际上是秘密的全国动员令”,蒋7月17日在庐山谈话,“表明了中国决心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严正立场”,是“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根本性转变,标志着国民政府走上了全面抗战…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光复和接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文告规定,由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全部归还中国,远东盟军司令部决定台湾由中国接收。1945年8月29日,国民政府下令成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任命原陆军大学校长陈仪为台湾首任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0月25日,陈仪在公会堂(后改为中山堂),接受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长官安藤利吉的投降。台湾同胞热烈庆祝台湾光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上锣鼓喧天,鞭炮震耳,祝贺台湾重新回归祖国。陈仪接管台湾后,首…  相似文献   

7.
1937年12月爆发的南京保卫战,是抗战初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国民政府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具体负保卫南京之责。他将10余万卫戍军部署在外围阵地及复廓阵地上,以抗击来犯的约8个师团的日本侵略军。保卫战于12月5日正式打响,经过近10天的殊死战斗,消灭敌人大批有生力量,但以种种原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于12月13日陷于敌手。凶残成性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我被杀害的军民同胞达30万人,为世界所罕见。中国军民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令人钦敬;保卫战的经验教训及其历史地位,永远载入中国抗战史册。  相似文献   

8.
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与上海金融业之间较充分的协商沟通,由财政部颁行《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另由上海银钱业公会提出《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的补充办法四项;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设立中、中、交、农四行联合贴放委员会和四行联合办事处,向金融业工商业提供贴现放款,实行统一管理和指挥,以应对因战事而导致的金融紧急情况。这些举措得到了上海金融业的欢迎和支持,也强化了抗战爆发初期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华日本人反战活动是在中国国土上发生的日本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场特殊斗争。一批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居民和战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和日本共产党人的积极领导下,脱离日本军队,成立反战组织,毅然加入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序列,对日本法西斯反戈一击,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个奇迹。他们的抗战义举是整个抗日战争意义深远却又鲜为人知的一个侧面,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战义举源自中共英明政策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政策,没有中共领导人的宽广胸怀,就不会出现那样大规模的日人反战运动。  相似文献   

10.
蒋、汪矛盾发韧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山舰事件”,后来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到1932年两人复握手言和,开始了所谓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时期。全国抗战爆发后,蒋、汪矛盾再度激化,由暗斗变为明争,终至彻底决裂。王树荫的《试论抗战开始后蒋、汪矛盾激化分道扬镳的原因》将蒋汪决裂的缘由归纳为三条:(一)“联共抗日”与“反共降日”的政见分歧。蒋介石主张前者,而汪精卫则坚持后者。(二)日本“扶汪弃蒋”的策略,给矛盾重重的蒋汪关系注入催化  相似文献   

11.
通敌叛国,为侵略自己祖国的敌人服务,并谋取一己的私利,这样的人物在世界各国的对外战争中均为常见,中国亦不例外,汉奸就是国人对他们的鄙称。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最危险的时刻,汉奸们丧失国格人格,认敌为友,充当日本法西斯侵华的工具和帮凶,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抗战胜利,这些民族败类被押上了审判台。  相似文献   

12.
《波茨坦公告》宣布:“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决。”依据公告精神,1945年9月11日,麦克阿瑟将军下令逮捕首批被指控的39名战犯。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通过了《莫斯科会议协定》,规定盟国驻日最高统帅部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使“日本投降及占领和管制日本”诸条款一一实现。经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荷兰九国磋商,达成协议,决定将日本首要战犯交上述九国代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自知仅凭武力不足以征服中国,曾通过多条渠道诱使国民政府进行和谈,这里只列举其一。1938年10月,日本参谋部俄国课的小野寺信来到上海,建立小野寺办事处,目的就在于找寻和重庆国民政府的关系,劝说蒋介石与日本“和谈”。同年12月,小野寺信被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委任为参谋,“与国民政府要员就再建东亚问题进行协商”。此外,当时任日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挑起七七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宋哲元冀察当局对日妥协退让,热衷于"和谈"而疏于备战,导致战争伊始就造成重大伤亡且平津失陷。相比之下,蒋介石国民政府对七七事变后时局发展的判断更加全面准确,抗战决心比宋哲元下得更早。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提出的"应战,不求战",是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的抗战宣言。  相似文献   

15.
鲁凡 《兵团建设》2001,(10):4-5
9月25日,中国共产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之后,在庄严雄壮的《国际歌》旋律声中胜利闭幕。于9月21日隆重开幕的兵团第五次党代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届委员会和兵团纪律检查委员会;选出了兵团出席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郑磊 《军事史林》2013,(11):35-38
“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即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为实现此目标,从1932年9月开始,关东军特务开始策动各地汉奸“独立”。至1933年1月,吉林、辽宁、黑龙江3省及东蒙先后宣布脱离国民政府,并建立了伪政权。此后,日寇便开始策动清废帝溥仪到东北建立伪中央政权。  相似文献   

17.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有两名女间谍的妖名几乎是无人不晓,一名日川岛芳子,一名曰李香兰.单从名字上看,川岛芳子应是日本人,李香兰应是中国人.实际上恰恰相反,川岛芳子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而李香兰却是日本人山口淑子取的中国名字.抗战胜利后,这两个人都被国民政府逮捕并审判,结果川岛芳子被处以死刑,而李香兰却被无罪释放,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1946年10月23日,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以醒目标题——"胡景铎将军率五千义旅通电全国成立西北联军骑六师,解放土地两万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万,誓为粉碎蒋、胡进攻实现民主而战"——向外界报道了胡景铎将军率部在横山起义的壮举.当时,正是国民党军向各解放区军民发动全面进攻后的第四个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尚处在危急之中,胡将军的起义,增强了解放区军民反对内战的正义力量.这一义举是胡将军爱国忧民思想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起义的成功也凝聚了毛泽东、习仲勋等中共领导人的心血.  相似文献   

19.
四、国民政府方面对全国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伤亡的统计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的相关部门、人民团体、学术机构、新闻媒体等,即对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的情况予以高度关注,随时调查统计,并在报刊上公布。军事机关也于每次小的战斗、大的战役之后,逐级统计兵员伤亡,层层转报汇总,并于合适的时间向外界公布。  相似文献   

20.
由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特殊国情,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的途程中形成了互为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一个是由国民党及其军队所担负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亦称国民党战场,另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及其抗日军民所承担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亦称解放区战场;在长达8年之久的全民族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与国民党军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