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绿林”将军袁文才、王佐纪事单润芝,武刚袁文才、王佐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两位重要领导人。他们为中国革命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袁文才、王佐是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前,活跃在宁冈的茅坪、砻市与永新的茨坪、遂川一带两支颇得民心...  相似文献   

2.
1927年下半年,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江西省吉安县东固成功地发动了一次农民武装暴动。这是中共“八·七”会议以后发生较早的农民暴动。暴动后,即建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它是吉安地区建立最早的一个革命根据地。东固,成为周围各地革命者聚集、学习和向往的地方,是赣西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3.
1930年2月23日晚,彭德怀受湘赣边界特委之令,派出红五军第4纵队赶到永新县城,包围了袁文才、王佐及其部队住处,袁文才被枪击身亡,王佐跳窗而走,溺水在禾水河。这就是震惊江西苏区的袁、王事件。毛泽东诚收绿林首领袁文才,1898年10月生于宁冈县茅坪镇...  相似文献   

4.
冯都 《军事史林》2007,(8):53-59
袁文才与王佐,是井冈山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俩原是立志救贫的社会叛逆者,一跃成为井冈山的“山大王”,又神秘般地双双加入了共产党,踏上了甘愿献身革命的壮烈征程,在而立年华倾其全力,为点燃井冈星火,创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毛泽东“这两个人对革命有很大功劳”的赞誉。但是,正当他们横刀立马,大展宏图之时,传来中央一条极“左”政策,加上土、客籍矛盾激化,两位铮铮英雄好汉,竟成为我军最早被错杀的将领。  相似文献   

5.
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发动兵变组织武装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形式之一。"两当起义"是我党策动国民党军阀部队整建制兵变,举行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的成功范例。为党领导陕甘革命斗争提供了新的经验教训和宝贵启示,促成了陕甘革命斗争从组织武装暴动,发动兵变建武装,转变到兵变与农民武装暴动相结合,建立根据地,进行武装割据,走井冈山道路上来。以"两当起义"为标志,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地方革命领袖开始了创建渭北、照金、南梁等苏区根据地的探索和实践,陕甘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当起义"为陕甘边根据地最终形成与建立,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提供了斗争指导方针转变的条件,对陕甘边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短稿四则     
我军第一个兵工厂 1927年11月10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江西省吉安县成功地发动了一次农民武装暴动。随后,即建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由于革命武装的扩展,武器需求量激增,所以枪支修理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1928年下半年,党组织决定在东固淘金坑筹建了兵工厂——这就是我国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武器制造厂。在那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东固淘金坑兵工厂在极端简陋的生产条件下,通过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生产了一些土枪、土炮、梭镖和大刀等简单的武器。1932年下半年,东固淘金坑兵工厂迁往中央红色京都瑞金。它作为我  相似文献   

7.
树的启示     
80年前,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毛泽东对秋收起义的队伍进行了改编。第一次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奠定了新型革命军队的基础。26年前,我在井冈山地区行走了近一个月,先后去了宁冈、茨坪、大余、兴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物资极度匮乏,军事需求与民用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党和红军正确地实行了全面的军民一体化发展方针,使武装割据有了物质保障,革命胜利有了物质基础。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坚持了军民一体化的战略指导。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当年的交通极其不便,经济相当落后。天然的屏障虽然可以为实行武装割据提供地形之利,但同时也给军队的给养带来巨大的困难。党和红军要想在这样贫困的地区站稳脚跟,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只靠打土豪或以战养战显然是难…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刘进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概况1.阶段划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  相似文献   

10.
在井冈山现地教学,思绪万千,感慨万千我们到井冈山寻根去,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诞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此霹雳星火燃遍神州大地。实事求是这个根啊,我们要把她牢牢地扎在心里。  相似文献   

11.
郑洪流 《军事史林》2014,(11):I0003-I0003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实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相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策略,走上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这幅画描绘了毛泽东在井冈山作重要讲话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王佐如何从一个漂泊井冈山的裁缝,筹措枪械,组织绿林,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大小五井的山林、村寨,杀富济贫,走向社会,后被中国工农红军收编,在斗争中成为红军初创时期的骁将。他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 墓碑下的哀思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4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清来到了革命圣地井冈山。 红军初创时期的骁将王佐烈士的墓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罗霄山脉中段的大井村。在3面环山、一面靠水的杜鹃花丛中,“王佐烈士之墓”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首先映入了我们眼帘。这位曾经一度叱咤风云、威震湘赣边界数县、在红军初创史上有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就长眠在这块养育他的土地上。王佐,这位红军早期将领中传奇式的人物,既不是战死在疆场上,也不是牺牲在叛徒的暗箭中,而是沉冤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从而酿成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3.
在安源张家湾召开的部署秋收起义的会议上,毛泽东从曾在北伐军当过营长、后与贺子珍等人搞永新暴动的江西安福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王新亚的汇报中得知:井冈山不仅地形有利,而且在群众基础和党的力量方面都是革命军落脚的理想地方,遂决定率起义军上井冈山。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中国革命和战争实践中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思考和尝试.他主张以武装暴动和革命战争为"主要的斗争方式",提出革命战争要坚持党的领导,革命"必须有平民之武装",必须有其"独特的方式"和"特殊的斗争策略"即发展农村的游击战争,以及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村根据地的正确主张,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1927年9月和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先后率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上,他们面对敌人军事“会剿”、经济封锁造成的巨大困难,艰苦奋斗,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初期“打土豪筹粮款”,解决部队吃饭和经费问题。随着苏维埃政权的逐步建立,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组织军民搞好生产,自力更生创办工厂和商业,搞活圩贸经济,办好后方基地,不但改变了根据地的经济状况,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也提升了对经济工作在红色政权武装割据区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在为湘赣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案和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武装割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29年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军长朱德和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所部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回旋于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红4军主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率领下,灵活巧妙地实施机动,多次打破敌人的“会剿”和进攻,使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大发展,创建了当时在全国最有影响的赣南和闽西两个革命根据地,并与湘赣革命根据地连接起来,发展成为统一的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出现了跑反现象,即根据地群众为了躲避敌人的疯狂进攻而采取的背井离乡的逃难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党的领导特别是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薄弱;根据地生产萎缩,经济枯竭,群众生活无着;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方武装对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残酷虐杀;群众信任红军,衷心愿意跟着红军进行斗争,同时依靠红军取得最低的生存需要.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群众跑反成为反"围剿"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60周年,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里,培育了井冈山的革命传统。它是我党我军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两个6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对于加强新时期的军队建设,完成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指挥的工农红军进军井冈山,红色政权的组织一天天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一天天壮大。蒋介石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军事进攻的同时,实行了严酷的经济封锁,造成根据地物价上涨,红军和群众生活极度困难。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军需给养,红军在井冈山上的井村建立了我军第一个造币厂。工厂从1928年5月开始筹办,同年10月建成。厂里的设备很简单,只有火炉、风箱、铁钳、大小铁锤、熔银瓯(花边模)和冲压器具等。以造银元为主,每炉可造银元约500枚。造币原料来源主要是打土豪缴获的  相似文献   

20.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逐渐兴起。为领导和组织甘肃广大人民群众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中共甘宁青特委、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积极组建抗日革命武装和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先后在甘肃组建了两支“西北抗日义勇军”,在抗日的旗帜下开展武装斗争。这两支西北抗日义勇军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组建时间较早、规模较大、斗争较激烈、影响较深的抗日革命人民武装,在甘肃革命军事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