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赛博空间和赛博战概念进行解析,研究了赛博安全、赛博空间、赛博力量、赛博作战等领域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认为赛博优势和赛博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下一轮军事和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地位。从国家赛博安全战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赛博力量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应对赛博空间威胁与挑战的思考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赛博空间概念内涵提出了一个赛博空间概念框架,以此为基础运用OODA环理论从本质上分析赛博空间战特性,按照作用方式不同将赛博空间战作战行动分为四大类,重点阐述了赛博空间战中针对信息运行空间的有效信息、节点单元和网络链路的三类典型攻击性作战行动,总结了赛博空间战作战行动以电磁频谱为媒介、以网络结构为依托、以信息控制为目标、与传统动能作战相辅相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信息对抗领域出现的"网络空间"这一新名词,进行了词源考证。同时结合美军的网络空间作战构想,文章详尽解析了信息对抗领域中赛博空间及赛博空间作战的含义。分析了未来赛博空间作战的特点以及赛博空间电子战目标,对未来赛博空间战电子战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赛博空间及其体系特性,提出研究赛博空间作战效能评估需要重点关注对实体、体系仿真建模,对网络依赖等特殊行为建模,对体系整体能力的评估等几个问题。在体系视角下总结探讨了赛博空间作战效能评估的数学解析计算、基于历史数据和实验的统计评估、基于计算机仿真分析三种可行方法,提出了对赛博空间作战进行"对比式"效能评估的体系仿真试验方法,指出适用于赛博空间作战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是网状结构而非树状结构,复杂网络方法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赛博空间作战对未来战争及战争仿真建模产生着深远、巨大的影响。针对在赛博空间和赛博空间作战基本认识上存在的争议,探讨了赛博空间的复合性、整体性等特点,以及赛博空间作战的战略威慑性、体系对抗性等特点。以战争仿真建模为视角,在研究赛博空间作战对未来战争及战争仿真建模突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赛博空间作战影响下战争仿真建模需关注战争复杂信息环境、大尺度战争体系、复杂自适应行为、战争体系脆弱性和赛博战争舆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赛博空间信息对抗的本质特征,结合体系作战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概念的赛博空间概念,并将赛博安全分为赛博利用、赛博访问和赛博控制三类,分析赛博安全模型,给出未来影响赛博对抗装备发展的几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战争源于理性的有限,而赛博空间重新定义了理性和智力的边界与空间,因此必须以变革的眼光重新审视赛博空间之后的国防与军事事务。不久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不取决于其外在的实际军队如何,而是由其伴生内在的人工军队之规模和水平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唐朝京  刘培国 《国防科技》2011,32(4):18-20,69
电磁频谱安全是赛博空间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文章从频谱的可用性与安全性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有限的频谱资源与无限的频谱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电磁频谱使用易受有意、无意干扰和恶意攻击等电磁频谱安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电磁频谱安全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我军网络电磁空间力量建设基础问题,从分析网络电磁空间概念内涵出发,首先指出其作为独立空间概念的重要性;接着展开分析了我军网电空间概念与美军赛博空间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指出两者在内涵侧重和作用方式上的差异,突出网电空间独有的融合域特征,力求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阐述赛博空域研究工作中以仿生方式进行电磁防护所需要涉及的基本内容,对所研究的内容在整个仿生领域中予以大致的定位.对赛博空域进行定义,解释进行电磁防护的基本概念、相关仿生研究的表象级对等模型、研究策略和实现基础.根据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相应方案的规划,并结合鲁棒性研究,在分级冗余基础上考虑鲁棒裕度问题,描述网络简并、功能梯度和旁路易化的特征,使得赛博环境下电磁防护的仿生构想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电子战系统效能的模糊评估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电子战装备的系统作战效能分析一直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阐述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战装备的分类,建立了电子战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评价体系框架,对电子对抗装备中较为重要的侦察、干扰设备效能评估指标进行了分析。对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理论的电子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研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进行了应用仿真。  相似文献   

12.
基于HLA的电子战飞机作战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子战飞机战术使用方法仿真研究主要采用功能级仿真的方法,以雷达方程和干扰方程为理论基础,围绕侦察接收机和干扰机部分功能或部分工作参数进行建模,不能满足组建完整的"系统—系统"级作战仿真的要求,同时也达不到信号级建模仿真的精度和逼真度。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信号级仿真的方法,根据当前仿真技术的发展以及航空作战对电子战的新要求,提出并设计了基于HLA的电子战飞机作战仿真系统,并对各联邦成员的构成、开发过程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以一个电子战飞机随队干扰作战仿真为例,系统分析了基于HLA的电子战飞机作战仿真系统的开发过程。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电子战飞机作战系统作战效能的分析评估提供平台和依据,对于指导电子战飞机的战术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军武装直升机电子战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武装直升机在现代战场上面临的种种威胁,重点介绍了美军武装直升机目前装备的电子战设备和尚处于研制中的新一代综合性电子战设备,分析了美军武装直升机电子战设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零伤亡”作战思想的指引下,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臻成熟,无人机的发展风起云涌。近年来,无人机在战术运用方面更是突破了传统的侦察领域,逐步涉足攻击甚至电子攻击等领域。通过回顾无人机在近代历次军事冲突中的运用,分析无人机运用于电子战的优势,探讨无人机在电子战中的运用及可能的运用情况,最后指出无人机运用于电子战后对未来电子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Following Russia’s annexation of Crimea and its initial actions in eastern Ukraine in 2014, the term hybrid warfare has received much public attention. Many have argued that the Russian actions we saw in Ukraine were part of a completely new strategy while other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nothing new in Russia’s actions. This article takes a critical look at these claims.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term hybrid warfare and a rigorous analysis of the so-called Gerasimov doctrine,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Russian hybrid warfare strategy is rather a western myth than a formal comprehensive Russian strategic concept. Additionally,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the Russian use of information operations and the way she has utilised the cyberspace in several recent conflicts, the study finds that against all claims Russia did not make these areas its main battlefield, but rather has been using them in support of its traditional concepts.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子战交战过程仿真中作战效果难以评估、交战过程难以描述的问题,利用系统建模和视景仿真技术,探索了STK在电子战交战过程仿真中的应用方法,分析了STK的电子战仿真应用能力,建立了STK在电子进攻、电子防护和电子支援过程中应用的步骤,并以EA-18G为例,对其电子战交战过程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为进行电子战交战过程数据化、工程化、可视化仿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子战仿真数字系统模型及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在EW 系统建模、仿真和评估中采用电子战数字系统模型(EWDSM)的意义。结合电子战系统仿真评估的特点,讨论了EWDSM 在设计时采用的方法,如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的类层次和类结构,以及基于HLA/RTI的分布仿真协议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的仿真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指挥控制战的概念与产生的背景,讨论了电子战与指挥控制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认知电子战通常被定义为以具备认知性能的电子战装备为基础,注重自主交互式的电磁环境学习能力与动态智能化的对抗任务处理能力的电子战形态。自其被首次提出以来,以其感知准、推理强、决策快的优势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随着人工智能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认知电子战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捕捉其未来发展方向,从人工智能角度出发,总结并丰富了认知电子战概念内涵,梳理认知电子战的发展脉络及外国典型项目,搭建认知电子战系统框架及架构,从感知、判断、决策等方面对认知听电子战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综述,并总结了认知电子战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反辐射无人机在电子战中的应用及其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讨论了反辐射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和两种典型的反辐射无人机,指出了其在电子战中的应用。并针对某型反辐射无人机的系统能力,即命中概率和毁伤概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