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业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个暂短的年代。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基本完成,用了70年时间;美国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整个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完成,用了不到200年时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科技领域里有支异军正在突起,这就是纳米技术。科学家们认为,它将引起一场产业革命,为21世纪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新材料科学、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科学以及军事领域等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技术基础,其深远的意义堪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相媲美。它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互联网与新能源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成为学术界和经济界研讨的热点问题。文章简要阐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动因和主要内容,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潜在影响,并从把握战略机遇、赢得工业革命主导权、攻克关键技术群、抢占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先机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郭龙 《政工学刊》2013,(9):76-76
18世纪,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成了其他各国学习的榜样,此时的德国也开始向英国学习,尤其在工业方面。那时的德国还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科技、经济等远远落后于英国,为了快速发展工业,德国一些工厂把目光投向英国。  相似文献   

5.
早在16世纪英国就有人提出了潜艇的简单设想和结构图,但是因为建造能力尚无法满足需要,因而一直无法实现。直到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才根据这一原理建造出能够深入水下的潜艇。又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美国人在18世纪终于建造出了一艘外形像乌龟的潜艇,并且是试验性地参加实战。从此人类的战争从陆地和水面延伸到了水下,工业革命的发展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和使用又加速了潜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旭  宋智琳  吴航 《军事文摘》2022,(23):63-65
<正>当今世界,能源、生物、信息科技发展日益成为影响战争形态的重要因素,对军队后勤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未来战争中,电力能源攸关胜负,是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和隐形战场。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实现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机械化战争时期靠“油”,信息化战争时期则靠“电”,持续稳定的电能保障已经成为制胜未来战争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以17世纪建立牛顿力学的科学革命为引导,以18世纪下半叶瓦特发明蒸汽机为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社会跨进工业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18世纪末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19世纪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先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率先打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化陆军,妄图实现征服世界的梦想,并在二战初期发挥出"闪击战"的强大威力。当然现代战争已成为包括军事、工业和科研等诸系统和行政体制在内的复杂巨系统,战争的胜负也绝不是由哪一种单一因素决定的,文章总结了德国陆军向机械化形态转型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军事改革运动发生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的这场国际性军事改革运动,是两大时代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资本主义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新老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在全球范围疯狂角逐,国家全部物质和精神的力量统统召唤到战场上来,战争规模急剧扩大,交战活动空间越来越广,内容日益复杂,以至爆发了亘古未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就使拿破仑时期形成的近代军事体系,已无法适应新的战争需要了。另一方面,以蒸汽机广泛用于各个产业部门为先导,工业革命浪潮在l9世纪一浪高过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首次世界性变革,对中西方社会的影响差异巨大。这种差异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迅速全面体现出来,军事能力方面尤为明显。以史为鉴,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近代中西方军事能力差距的原因,对于研究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位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曾经有过辉煌的科学文化技术发展的历史。早在欧洲人以前就已经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法、印刷术、火药等闻名于世的科学技术,为人类文明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而在军事技术方面,也曾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例如:从13世纪起,中国已把火箭用于战争,而欧洲直到工业革命初期才在战争中使用火箭。然而16世纪中后期,欧洲就开始播下以煤、蒸汽和机器为基础的工业革命的种子,经过跨世纪的孕育期,巨大的潜力被释放出来,开始了工业革命。欧洲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生了近代科学,并与大工业生产互相促进,推动欧洲各国近代化的进程。与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思想是在 1 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对世界军事经济领域影响不断增强 ,以及面对西方列强入侵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不断奋起觉醒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在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立足于外购 ,还是自立于制造“的争论是一逻辑起点 ;“如何制造兵器”的讨论是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思想的主线 ;对“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的转化”的思考则物成了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在其作品中大量描写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对劳苦大众的压榨与剥削,尤其关注当时身心俱受迫害的底层儿童。在寄予他们深切同情之余,狄更斯猛烈抨击了使这些儿童深受伤害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本文通过梳理狄更斯的教育观、其作品所揭露的英国19世纪教育制度的弊病,结合19世纪初英国初等教育改革,探讨狄更斯在英国19世纪初等教育变革中的角色,厘清其颇具争议的教育"革命者"和"改良者"身份。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莫大的物质财富。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使得掠夺性的资源开发成为可能。进入20世纪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经济发展的喜悦与环境污染的沉痛教训之后,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以内燃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的推动,人类社会逐步走进机械化时代,战争也迈开了机械化的步伐。机械化时代的“标志性”武器一一坦克诞生后的近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作战主要力量的陆军由昨天的“爬行陆军”,发展为今天的“奔越陆军”。可以肯定地说,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如今奔越驰骋的陆军将成为跨越式的“飞行陆军”。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极其重要的军事改革,这次改革为俄国正规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俄国扩张政策的实现和专制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领导这次改革的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  相似文献   

17.
《兵团建设》2007,(11):76-77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那么,应怎样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呢?一般认为,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总是渐进的。当具备某种条件时,它就会以革命的方式突飞猛进,一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对此往往称之为科技革命。在人类的近代史上,这样科技革命已经出现过三次。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以电力的应用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声中萌芽的。这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大不相同。它不是以某一种科技进步为代表或标志,而是大约同时出现了一个包括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在…  相似文献   

19.
致富信息     
怎样才能喂好鱼养殖者在饲养过程中要遵循“四定”原则。定时:投饲必须定时。少量多次投喂符合鱼类摄食习惯,但次数不能过多,投喂次数应随季节和水温灵活掌握。如水温15至18℃,日投2次;水温18至25℃,日投3至4次;水温25℃以上,日投5至6次。定位:投饲必须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集中于一定地点吃食,这样不但可减少浪费,而且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清除剩饵和食场消毒,保证池鱼摄食卫生。一般5至10亩鱼种池,只在池一侧的中间处设一个投喂地点。定质:投喂饲料的营养、颗粒大小要满足不同鱼类、不同阶段生长的需要,饲料要新鲜。定量:每日投饲要有一…  相似文献   

20.
自从工业革命将蒸汽机带入造船业以后,西方舰船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之下,曾经在古代辉煌一时的中国造船业,却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的舰船工业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然而此时,却有一批中国人不甘接受如此严酷的现实,开始了在造船行业的搏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