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区级联合情报中心是美军战区层级负责协调和整合情报工作的机构,也是美军联合情报支援的运行枢纽。该中心建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冷战时期一度被裁撤,在海湾战争中重新复兴,并不断更新发展,活跃在美军各类战区行动中。对其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既可一窥美军战区联合情报工作的发展脉络,也可对人民军队当前建立、完善战区联合指挥体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军认为,情报对于有效制定计划、保密和实施欺骗十分重要,取得联合战役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得更多更准确的战场情报。美军在1993年版《作战纲要》中明确指出:战斗之前就获取和整编战场情报;战斗过程要运用部队的任何一种情报资源,以保障作战指挥的正确实施。情报支援作为作战支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受美军重视,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美军更加强调情报支援在未来联合作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联合情报行动中心是美军适应信息化时代一体化联合作战,实现情报与作战一体化的重要机构。本文通过梳理联合情报行动中心演进脉络,阐述了美军情报与作战一体化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各阶段的发展特点,旨在深化对情报与作战一体化内涵的理解,把握美军情报与作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以网络中心战和不对称战争为标志的时代,如何整合情报、作战、后勤和通信系统,确保战区指挥员能顺利执行作战指挥任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联合指挥控制(JC~2)系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海军指挥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美军战区情报体系与战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并受军事体制、情报技术、作战样式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海湾战争以来三个主要阶段。系统研究美军战区情报体系的历史发展,有助于加深对美军战区及情报工作的理解,提升对战区联合作战情报支援的认识,并为我相关力量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传统优势使其规划者们能够设想以快速而果断的行动击败区域对手,从而降低后勤运输和持续保障需求。如今,美国在一些领域的常规优势在下降,且卷入持久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包括大规模作战和联合全域作战行动。本文编译自美国国防大学《联合部队》季刊2023年第一期署名大卫·威尔逊的一篇文章。原文作者是美国印太战区责任区现任第8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司令。此前,他在韩国担任驻韩美军/联合司令部后勤主管和联合部队司令部后勤副主管;曾担任美国陆军第40任军械部长。作者以亲身经历,系统分析了美国陆军、尤其是太平洋陆军的持续保障能力,对印太战区联合部队取得最终胜利的至关重要性。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译文采取第一人称。文中观点和立场不代表本刊,请读者甄别。  相似文献   

7.
语言能力对美军作战产生着重大影响。语言能力所具有的情报功能和强大的战区交际能力已成为美军作战的"倍增器"。美军正努力打造语言文化武器,以确保其在全球军事行动的绝对优势和意识形态的顺畅输出。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一个后来居上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军事力量后来居上,情报机构建设后来居上,其武官制度的形成也后来居上。 美国对外派遣武官起步较晚,但美国资产阶级先驱们的情报意识却成熟得很快。1776年,富兰克林作为全权代表出使欧洲,常驻巴黎,建立了海军采购联络处,实际上是美国在欧洲的海军情报中心,专门搜集有关英国的军事情报特别是海军情报,为美国的独立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自由”作战行动凸显了美国第1陆战师的作战能力,同时也显示了其情报支援体系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结合第1陆战师情报支援体系在作战中的运行状况,介绍了第1陆战师情报力量的构成,详细阐述了其情报支援体系结构及情报运作流程,最后则分析了第1陆战师情报支援体系在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1991年的海湾战争,人们最难以忘却的事情,恐怕要数美国的“爱国者”导弹与伊拉克的“飞毛腿”型弹道导弹的较量了。在那次战争中,美国第一次在实战中利用 PAC-2“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拦截伊拉克向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发射的“飞毛腿”弹道导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从而开创了弹道导弹攻防作战的先河。借助于发达的电视转播手段,全世界的男女老少亲眼目睹了现代战争中弹道导弹攻防作战的壮观场面。海湾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把发展中国家的战区弹道导弹看作是未来地  相似文献   

11.
任永  孔军 《环球军事》2013,(12):30-32
6月1日,韩国国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美韩两国2015年12月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后的未来指挥机构改编方案。即,解散现有美韩联合司令部,创建联合战区司令部。与以往不同的是,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议长将担任联合战区司令部的司令官,而美国参联会主席将担任副司令官。这也就意味着从2016年起美军将正式接受韩军的指挥。美军“潘兴原则”首次被打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中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战区装备保障力量的问题,借鉴外军经验,立足我军实际,从整体保障效能目标出发,区分诸军兵种一体、各层次各专业一体、军民一体3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三军联合保障、纵横联动保障、军地综合保障3类一体化装备保障组织形式。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大保障"体制,加快提升战区部队体系保障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5月发表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道出了美国在应付地区危机时进行威慑的四种基本方式:通过提高美军在该战区的作战能力,表明美国政府对特定国家和利益所承担的义务;在该战区内及附近的美军向危机地区靠近,其他力量迅速向该地区调动;辅之以有力的声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新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美国国会1999 年3 月决定加速发展“最具前途”的高层战区 导弹防御系统, 所以有关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的新策略近期成了全球讨论的热点。文章从描述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基本配置和拦截试验出发, 简要介绍了美国的 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最后指出, 弹道导弹防御的核心思想是以数量庞大的精确制导武器摧毁来袭弹道导弹, 在战略导弹防御的三个阶段实施反导作战。  相似文献   

15.
刘争  解梦奇 《国防科技》2018,39(5):011-017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作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网络电磁空间已成为现代信息战争的重要作战域。网电作战目标成为作战双方打击和防卫的关键对象,并贯穿于各个作战域。文章就网电作战目标识别提出网电作战目标识别系统的建设。以美军在其"作战云"理念下建设的目标情报融合系统作为参考,从系统组成要素和系统组织关系等层面对未来网电作战目标识别系统建设提出构想,有益于未来网络电磁空间情报体系框架构设。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情报使用影像、影像情报和地理空间信息,解释、审查和直观地表示地理特征和活动.美军通过地理空间情报提供的战场信息,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指挥控制和实施作战行动,以支持国家安全、国家政策、作战部署等不同层次的战略和战术需求,实现战场上的信息优势.美军在战场上形成的地理空间情报优势,离不开多年来美国在地理空间情报领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先进发展理念与能力建设.对美国地理空间情报数据的获取能力进行分析,为我国地理空间情报数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航母电子设备的发展早期的航空母舰以舰载机、鱼雷和舰炮为主要武器,对它的指挥和控制,依靠通信设备交换信息和发布命令。二战时, 航母已有作战情报中心,所有从雷达、声呐、无线电,以及目视观察到的情报都在这里归纳分析,设有独立分散的作战辅助设备如海情、空情标图板等,可推算目标运动数据和计算本舰航向、航速等。二战后,随着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航空母舰上独立分散的作战辅助设备联合起来,组成统一的指挥控制中心。60年代  相似文献   

18.
战区防空战役,是战区防卫作战的主要作战任务和主要作战样式。按照防空演习中的模式,防空作战以空军为主实施指挥。联勤体制下,军区空军后勤部作为战区防空战役后勤指挥的主体,要实施有效的后勤指挥,必须着眼于联合战役的要求,积极研究联勤体制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联勤体制  相似文献   

19.
马存成 《国防》2006,(2):24-25
战区作战快速动员,是指战区在遂行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接到上级动员命令后,按照预定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限内,动员战区内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援和保障战区作战的一系列活动。搞好战区快速动员,是战时扩充战区军事实力,保持持续作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深化对战区作战快速动员特点规律问题的研究探索,寻求提高战区快速动员能力的有效之策,对于深入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切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信息化条件下战区作战快速动员的主要特点动员与战争相伴,并随着战争和动员实践的发展而…  相似文献   

20.
孙寿江 《现代军事》2008,(12):19-23
继美国总统布什2007年2月6日宣布将组建一个全新的地区性作战司令部之后,美国非洲司令部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建立,其目标是从2008年9月30开始全面运行,以统一协调和处理非洲事务,使得美国的战区联合司令部由5个上升到6个,这是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又一实际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