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94 9年以来 ,台湾军事战略经历了“攻势作战”、“攻守一体”、“守势防卫”“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决战境外”几个阶段。陈水扁上台以来 ,大搞“渐进式台独” ,使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逐步空洞化。军事战略也突出了“反制”、“先制”的色彩 ,“决战境外”成为战略主题。在这种新的战略指导下 ,台湾当局进一步加大了军事上的投入 ;军队建设强调提高侦察预警能力 ,增强海、空军的作战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 ;作战准备注重联合作战 ,强调空中反制 ,“制海为首要” ,加强前沿部署 ,把主战场前推至海峡 ,以有效地控制海峡形势 ;作战原则采取“拒敌于彼岸、击敌于半渡、毁敌于滩头、歼敌于阵内”的攻势防御原则 ,妄图达到“以武拒统”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决战境外”招来批判 最近,“决战境外”4个字在台湾岛内被炒得沸沸扬扬。事情的起因是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一次军事集会上,抛出所谓“决战境外”的军事战略新构想。此言一出,立即在岛内掀起轩然大波。7月5日,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在《中国时报》发表题为《“境外决战”行不通》的文章,批评台军根本不具备所谓“境外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台军在“有效吓阻、防卫固守”战略指导下,继续“整军扩武”,大肆研发、采购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全面提升“先制反制”和“联合截击”能力,力图“决战境外、先发制人”。一、加快中远程对地精确打击武器研制和部署步伐,增强“吓阻”和“先制反制”作战能力陈水扁扬言要“决战境外”,企图将战场转移到本岛以外的台湾海峡、大陆沿海地区甚至内陆城市。为此,明显加快中远程对地精确打击武器的研发和装备速度,以增强所谓的“吓阻”和“先制反制”作战能力。由于外购此类装备受到国际条约的限制,所以台湾主要依靠“中科院”,以自行研制为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台军为实现“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军事战略和“决战境外”的战略妄想,把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作为达成其战略目标的首选,而发展各型导弹则是台军的重中之重。 现役导弹万枚有余 台军目前已装备的导弹主要有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少量地地导弹。其中大部分导弹是台湾耗费巨资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购进的。  相似文献   

5.
2003年初以来,台湾当局不断抛出各种“台独”分裂主张,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边缘大肆叫嚣“先发制人”的“先制攻击”,即所谓的“双先战略”。并在2003年9月进行的“汉光19”演习中首次列入了反制大陆的演练内容。“双先战略”是“有效吓阻”、“决战境外”战略的延伸,根本目的就是要落实陈水扁政权“以武谋独”、“以武护独”、“以武拒统”的“台独”政策。在“双制战略”的指导下,台湾当局对陆军装备编制及作战思想进行了“脱胎换骨的调整”,将“立体化、机械化、强大的打击力、超强的机动力”作为台陆军的建军目标,将原来的作战师改编成由…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以“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分裂主义立场,并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加紧整军备战,妄图以武力抗拒祖国统一。1993年,台军开始实施所谓“二代武器”的十  相似文献   

7.
魏玉祥  何灵 《环球军事》2004,(21):26-27
自台军实施"精实案"以来,台湾当局为实现其"防卫固守、有效吓阻","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在调整建军备战重点和兵力部署的同时,注重加强所谓的"国防动员"建设。 完善动员体系。多年来,台湾当局始终把祖国大陆作为唯一的作战对象,不断扩  相似文献   

8.
近期,台军为加快“决战境外”战略构想的步伐和适应“先制”,“反制”作战的需求,提升所谓的“吓阻”能力,正投入巨资,采取多种手段加强特种作战部队建设。扩大兵力规模台军为加强特种部队作战建设,一方面组建“新锐”。从2005年至今,台军新组建了用于执行特殊任务的一个炮兵营和一个装甲营以增强远距离打击能力,并依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台湾当局为了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将其军事战略由“攻守一体”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这一战略与以前相比,在强调“固守”的同时,第一次明确地把“威慑”引入军事战略,更加强调军队战斗  相似文献   

10.
《当代海军》2000,(5):10-11
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继“总统大选”期间抛出“国防政策白皮书”,提出“决战境外”的军事主张之后,又于6月16日在陆军军官学校校庆时声称,面对大陆“强大军力威胁与挑战”,台军将依照“决战境外”的思想和“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政策,致力筹建高素质、现代化、专业化的“国防劲旅”。其中海军应以“精、小、强”为目标加强部队建设,提升早期预警能力和军种联合战力,持续精简组织与部队编制,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了达到两岸长期分离和台湾独立的政治目的,一方面积极发展与美国的传统关系,谋求美国的政治、军事庇护;另一方面,主动调整其军事战略,即由“守势防卫”战略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台湾军方根据这一军事战略,加速武器装备发展步伐。加强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全面提高空军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能力台军认为,空军是达成高技术战争目的的主导性力量,是完成多种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近几年,台湾当局不仅鼓吹“中华民国在台湾”,在分裂祖国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而且积极发展武器装备,加强武装力量,企图长期抗拒祖国的统一。一、基本战略台湾军队的近期目标是滩头决战,中期目标是海上阻击、岸边决战,远期目标是“建立吓阻武力,拒敌于彼岸”...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台军在“独立固守、有效吓阻”和“决战境外”作战思想驱动下,不断加大对其特种作战部队建设的力度。目前,台军特种作战部队已初具规模,成为一支能在多种复杂情况下执行多种任务的“多功能”部队。  相似文献   

14.
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继“总统大选”期间抛出“国防政策白皮书”,提出“决战境外”的军事主张之后,又于6月16日在陆军军官学校校庆时声称,面对大陆“强大军力威胁与挑战”,台军将依照“决战境外”的思想和“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政策,致力筹建高素质、现代化、专业化的“国防劲旅”。其中海军应以“精、小、强”为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陈水扁提出“决战境外”的军事战略以来,台湾空军制定了“毒蝎计划”等“反制大陆”计划,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提升装备水平,购买、研制战机配套武器系统,发展隐身战斗机,以增强空战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关朝江 《当代海军》2003,(11):22-23
夺取制海权,实施“决战境外” 随着陈水扁的上台执政,为配合其“台独”的政治目标,台军的军事战略也随之发生改变,提出了“决战境外”的狂妄口号。为达成“决战境外”,台海军成为建设的重点,并制定相应的中期发展目标:即包括在2005年接收排水量为9570吨的“基德”级导弹驱逐舰4艘,采购12架P-3C反潜机以替换S-2T反潜机;建成排水量为150吨的“隐形导弹快艇”30艘,以换装FAB导弹艇;  相似文献   

17.
宋伟峰 《环球军事》2005,(24):40-41
近年来,台湾当局不断研制高新武器, 以实现其“决战境外”的图谋,其中觊觎已 久的目标就是研制无人机。据台湾《全球防 卫》杂志报道,为增强反制大陆能力,台军 制定了9项“秘密计划”,首当其冲的就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以“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分裂主义立场,并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加紧整军备战,妄图以武力抗拒祖国统一。1993年,台军开始实施所谓“二代武器”的十年换装计划。1997年,台湾军事当局又颁布了“国军军事组织及兵力调整规划案”(简称“精实案”)整编计划,进一步为其三军制定了具体的现代化发展目标。1999年7月,  相似文献   

19.
在李登辉上台之前,台湾当局对其导弹发展情况一向是遮遮掩掩、讳莫如深。李登辉、陈水扁当政之后大肆为台独造势,开始公开鼓吹台湾的导弹发展计划,似乎导弹已经成为台独分子“以武拒统”的一张王牌。其中,地地弹道导弹更是由于被视为具有“决战境外”能力的威慑性,进攻性武器而倍受青睐。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局不久前自行研制的“华卫2号”卫星发射升空,此颗卫星是台湾当局由自己独立控制的空间卫星系统,用于建立一套自主的空间侦察预警网络,以此来强化台军事防御实力。台湾当局之所以积极发展太空计划,除了其本身的军事备战主要原因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促进因索,为此,台湾当局不惜投入巨资研发军事间谍卫星,仅20世纪80年代后期,制定的“五年卫星发展计划”就投资超过了100亿新台币。一、陈水扁为了实现台独的野心,提出“先制攻击,决战境外”的战略自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当局一步一步地向台独迈进,陈水扁提出一个“先制攻击,决战境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