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这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省军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这一要求,紧紧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积极适应"市场"与"战场"的发展要求,把提高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动员能力和应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样化任务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依靠和广泛动员战区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增强应急应战的整体动员能力,努力把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有效提高了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综合能力。本期刊发了部分单位的经验做法,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安全威胁仍未得到缓解,非传统安全问题凸现;西方军事强国加大军事装备研制,军事技术发展失衡加剧;安全环境变化日益综合化,对我国主流文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安全环境的新变化,要求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研究,稳定增加国防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防经济信息化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立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机制,利用国防动员功能为国家平时应急服务,是实现国防动员平战结合的具体举措,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国防动员实践经验的总结。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机制,是以国家战时需求为牵引,着眼平时应急需要,在现行国防动员系统基础上,建立的组织严密、指挥高效、反应快速、功能多样的“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国防动员机制。根据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实际,当前建立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机制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进行责权明晰的法律定位。要在即将出台的《国防动员法》、《紧急状态法》中明确国防动员的应急职能,从法律上赋予国防动…  相似文献   

4.
林树森 《国防》2009,(12):6-7
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凸显,如何准确把握国防动员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认清国防动员建设与社会危机管理的内在联系,加快实现国防动员机制与政府应急机制的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已成为摆在各级各有关部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当前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建设的一个新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动员工作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化战争和我国所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决定了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汉光 《国防》2011,(3):66-67
近年来,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渐增多的新形势,广东省东莞市深入贯彻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着眼维护稳定发展和亚运安保等重大经济社会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应急、军队战备和国防动员"三大系统"优势,依托军警民联防指挥体制,完善一体化协调运作机制,整合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三大队伍",走出了一条统筹大局打基础、完善机制促融合、创新举措谋发展的军地联合应急体系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王宝贞 《国防》2014,(10):23-25
国防动员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蓄国力、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动员保障能力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战略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动员保障能力建设既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重大机遇。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需求牵引,注重突出重点,健全制度机制,使动员保障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应急能力是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作为国防动员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民经济动员,其应急能力是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客观基础。文章依托系统理论,界定了经济动员应急能力的内涵及结构,提出了一基两保三力的应急模式,力图为经济动员应急准备及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9.
刘卫华  周建文 《国防》2014,(10):26-28
应急应战是国家法律明确的国防动员体系的两大任务。我国《国防动员法》又规定: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我们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拓展国防动员平时应急与战时应战功能,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集应急应战功能于一体的国防动员指挥体制。  相似文献   

10.
张少华 《国防》2012,(5):36-38
一、充分凝聚思想共识,始终把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正确方向 2011年底,军委扩大会议和第二次全国民兵工作会议,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新的部署.我们要充分领会其精神实质,科学把握后备力量建设指导原则. 基于使命任务牵引能力建设.当前,国家安全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凸显,战争与非战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同步上升,国防动员系统和后备力量职能使命持续拓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贴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履行使命任务为牵引,平战兼容强基、双应并重聚力,加速提升信息力、防护力和保障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动员准备,更加有效地发挥遏制战争的威慑作用、支援作战的保障作用、应急处突的维稳作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岁末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活动属于"应急"。国防动员是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采取非常措施将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大安全观战略的确立和安全内涵的扩大,国防动员由原来单一的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服务拓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环境等各领域,打击恐怖活动、抗击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等非战争应急动员行动逐渐增多,并呈现日益频发的趋势,"提高国防动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现实需求和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这些都对坚持"双应"一体化、加强重大非战争应急动员指挥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科学谋划应急动员指挥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国防动员实践中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王广浩  王立佳  李玉杰 《国防》2012,(11):43-44
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分队是国防后备力量应对突发事件首批动员使用的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需要重点建设的力量。随着非战争安全威胁的上升,应坚持以任务为牵引,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分队建设。一方面,要优化编组模式。适应遂行抢险救灾、社会维稳等应急任务要求,通过年度整组等途径不断改善兵员状况,努力提高兵员的在位率、对口率和出动率,筑牢组织基础。优化  相似文献   

14.
王志宏 《国防》2013,(1):63-64
当前,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形势日趋复杂,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增加,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充分认清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认识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广浩 《国防》2010,(11):28-29
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增多,履行“应急与应战”双重职能已成为新形势下国防动员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动员系统必须着眼有效履行应急职能,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重点抓好“一个机制”和“三个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周瑞华 《国防》2008,(1):25-29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针。在国防动员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国防实力,全面打牢动员基础,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和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恐怖破坏活动、重大群体事件、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频发,国防动员的任务更加艰巨、职能更加多元,军地协作也更为紧密.因此,推进国防动员机制与政府应急机制衔接,对于充分发挥两种体制在组织指挥、力量使用、资源配置上的优势,形成统一领导、高效运转的应对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关系到保障我国国家安全、保障和平稳定的经济建设环境和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课题。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的立法,是实现国防工业发展战略目标、走向国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国防科研生产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防科研生产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国防科研生产顺利进行的行为规范。国防科研生产法  相似文献   

19.
任民 《国防》2007,(4):14-17
国防动员是联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把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战略手段.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国防动员在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保障安全三个方面发挥功能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动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0.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在应急救援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的抢险救援作战能力已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对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