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宏德 《环球军事》2005,(14):60-61
日本陆军第33师团1939年2月7日在日本仙台编成,属警备专用3单位制师团。3月15日,该部在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中将率领下,奉命侵入中国,编入在我国华东作战的第11军战斗序列。9月4日,中国派遣军成立后。该部担负江西安义、武宁地区的警备。在中日赣湘会战等战役战斗中,该部对江西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为支援日军中条山会战,该部除留下第33步兵团荒木支队在安义地区外,其余部队由继任师团长樱井省三中将带领,于1941年4月上旬到达华北,配属华北方面军第1军作战。中条山会战后,该部又参加了华北方面军1941年治安“肃正”作战。1941年11月6日,该部奉命调往缅甸第15军战斗序列,是最先攻入缅甸首都仰光的日军部队。在仁安羌会战,该部遭中国远征  相似文献   

2.
日本陆军第10师团是在第三国干涉还 辽后日本"卧薪尝胆"、加紧备战时期组建 的,原驻日本姬路,日俄战争期间编入满洲 军第4军。关东军成立后,因换防需要(一 般两年换防一次),第10师团先后于1909年、 1925年、1932年侵入中国。1937年7月27 日,矶谷廉介率第10师团调往中国,8月中 旬在大沽登陆,编入华北方面军第2军,沿 津浦线向沧州、保定进攻,1938年6月由筱 冢义男接任师团长,担负济宁、邹县、蒙阴 一线的警备,1939年8月11日调回国内。第 10师团与第5师团号称大日本"皇军王牌", 乃是日本陆军精锐中之精锐。侵华期间,第 10师团转战华北、华中,先后参加了济南作 战、华北平定作战、台儿庄攻防作战、武汉 会战等战役,1942年5月后调至太平洋战场。 1945年1月,在尚武集团(属于第14方面军) 的指挥下,第10师团在吕宋岛与登陆的美军 展开了拼死相搏,遭受毁灭性打击,9月2日 向美军投降。  相似文献   

3.
第16师团是日本陆军的常备师团之一,1905年7月在日本京都编成,立即被派往满洲驻屯至1909年,1919年、1929年、1934年3次,每次两年在满洲驻屯。1937年9月,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率部队在塘沽登陆,纳入华北方面军第2军(后纳入上海派遣军)。1938年1月15日该师团调归华北方面军直辖,后配属第1军,担负高邑、彰德、濮县、临清的警备和警戒黄河沿岸以及渡河点的侦察。7月4日,该师团调归第2军,师团长藤江惠辅中将。12月15日该师团编入华中派遣军第11军。1939年7月,该师团返回日本整编。侵华期间,该师团先后参加了侵占济南、保定、石家庄的作战,上海战役,南京攻略作战,华北平定作战,徐州会战,攻占武汉的作战,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望安 《环球军事》2005,(12):47-49
日本陆军第18师团于1907年11月13日编成,1925年5月1日被取消番号,1937年9月9日在日本久留米重新编成,编入关东军序列,在九州待机。它是日本陆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兵员来自九州岛的产业工人,以凶顽闻名。该师团10月20日编入第10军战斗序列,11月5日在杭州湾金山卫城登陆。1938年2月14日,该师团编入华中派遣军,为直辖师团,9月19日转隶第21军,1940年2月9日,编入华南方面军。侵华期间的师团长先  相似文献   

5.
日本陆军第59师团,其前身是1939年1月14日在日本久留米编成的独立混成第10旅团。该旅团编成5天后即调入中国战场,驻山东济南地区,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建制,主要担负济南周围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经常与此地的八路军第115师及冀、鲁、豫军区和国民党鲁苏战区于学忠的部队作战。1942年4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令以这个旅团为基础编成第59师团,仍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建制,后归华北方面军直辖。柳川悌、细川忠康、藤田茂先后担任这个师团的师团长。在华期间,第59师团多次参与了华北方面军的治安“肃正”作战,制造了冀中北疃村大屠杀等惨案。1943年8月,该师团在山东馆陶尖冢镇决开卫河大堤,致使馆陶、临清、曲周、邱县、清河、威县、武城7县受灾,2万  相似文献   

6.
日军不甘心失败,屡败屡战。1942年10月对日,日本丸山中将率领第2师团主力约5600人再次进攻瓜岛的美军阵地,遇到美军的顽强抵抗。 10月24日夜,天空中雷电交加、大雨瓢泼,第2师团再次发动总攻击。他们用强大的兵力向美军正面猛扑,很快被美军击溃。第二批士兵冒雨爬出阴暗泥泞的草丛,狂呼大叫着扑向美军阵地。此后,一批又一批日军土兵爬过同伴的尸体,发起自杀式冲锋。他们挥舞着军刀、刺刀、短刀、手榴弹等近战肉搏的武器,逐渐突进美军阵地。战争完全变成野蛮的肉搏。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陆军是日本对外侵略的重要力量,在中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罪孽特别深重。旧日本陆军师团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兵力运用的基本单元,师团基本情况是二战军事行动研究的主要标识,有重要参考价值。七七事变爆发后第一支侵入中国关内的是陆军第20师团,7月19日即在塘沽登陆投入战场。  相似文献   

8.
侵华日军第6师团是日本最早组建的7个陆军常备师团之一,1890年前后组建。该师团先后参加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侵华战争,先后多次进出中国,在南征北战中为日本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1894年11月该师团经海上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侵入中国,11月22日攻入旅顺.并在旅顺进行了大屠  相似文献   

9.
“一·二八”事变的随葬品——林大八陆军少将(1932年3月1日毙命) 林大八,日本山形县人;1924年5月后,历任张作相军事顾问、张作霖军事顾问、日军第1师团司令部部附兼特务机关长、第9师团第6旅团步兵第7联队联队长;死后被日本陆军省追赠为陆军少将。  相似文献   

10.
日本陆军第14师团是日军常备师团之一,原驻日本字都官。关东军成立后,该师团于1909年第一次踏入中国,并于年底因换防回国。1932年4月30日它再次编入关东军,师团长为松木直亮(后为畑俊六),专事"围剿"马占山军和义勇军,1934年奉调回国。1937年8月下旬它又奉调再次入侵中国,9月上旬在塘沽登陆,并被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师团长土肥原贤二(1938年6月由井关隆昌接任),参加徐州会战后,于1938年6月17日返回新乡附近,担负新乡、怀庆地区的守备和该地段黄河沿线的警戒。12月29日,该师团编人驻蒙军。1939年9月19日,该师  相似文献   

11.
侵华日军第5师团是日本在明治维新 后最早组建的6个师团之一,是日军的精 锐,原驻广岛,1937年7月27日奉命调入 中国,直属日本华北方面军,先后编入华南 方面军第21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关东 军等战斗序列,后归日军大本营直辖,侵华 期间的师团长先后为板垣征四郎、安藤利 吉、今村均。该师团杀戮成性,参加过长城、 保定、平型关、太原、临沂、台儿庄、广州、  相似文献   

12.
地雷作为一种战术性防御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曾给侵华日军以极大的杀伤。特别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遍地开花的“土地雷”,使日军闻风丧胆,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正面战场上,两名日本将军踩响地雷、被炸毙命的史实,却是鲜为人知的。这两名日本将军,一名是侵华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另一名是第69师团第59旅团旅团长木村千代太少将。前者是在浙赣会战,后者是在灵宝作战中,分别被中国军队埋设的地雷炸死的。 1942年4月18日,美军为对日军偷袭珍珠港进行报复,派遣16架B—25远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城市后,其中5架没有返回航空母舰,降落在中国浙江衢州等机场。为此,日军大本营决定,调遣侵华日军第13、第11军8个师团,约14万人,于同年5~8月,发动以摧毁供美军使用的机场和打通浙赣线为目标的浙赣会战。酒井直次的第15师团隶属第13军,也参加了这次会战。  相似文献   

13.
康昊 《国防》2015,(2):79-81
1938年2月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山东北部的日军,以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和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兵分两路,分别沿津浦线和高密—徐州的公路南下,齐头并进,妄图与从南京一带北上的日军十三师团会师徐州,打通津浦线,将南北两部分日军连成一片。骄狂的日军原本把占领南京后的这次作战当作一次轻松的"武装行军",认为在淞沪会战中精锐的中央军都成为手下败将,第五战区的中国各路"杂牌军"更是不堪一击。出乎日军意料的是,其板垣师团  相似文献   

14.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第113团团长刘放吾率领千余官兵,在缅甸西部伊洛瓦底江畔仁安羌油田,一举打破日军第33师团的重重围困,救出濒于绝境的英缅第1师师长斯考特少将以下官兵7000多人,同时解救出此前被日军俘虏去的英美军人、教士、记者572人,打死日军高延隆雄中佐以下官兵  相似文献   

15.
袁振明 《军事历史》2006,(11):47-54
1894年10月底,在日军战时大本营的统一指挥下,山县有朋大将率领第1军为右翼,从朝鲜义州渡鸭绿江侵入辽东地区;大山岩大将率领第2军为左翼,在辽东半岛登陆,侵入辽南地区。山县有朋指挥第l军摧毁清军鸭绿江防线后,挥兵猛进,席卷辽东,迅速占领九连城、安东、凤凰城、宽甸、岫岩等辽东战略要地。在这一连串的胜利面前,山县狂妄至极,向睦仁天皇报告:“在清国本地作战,帝国军队英勇无比,辽东要地已尽入我手,将夺取奉天庆祝新年。”为兑现对天皇的承诺,山县有朋调派第5师团从凤凰城出发,一举突破清军以摩天岭为中心的辽东防线,长驱直入,向辽阳、奉…  相似文献   

16.
徐平 《军事史林》2016,(6):52-55
台湾军为1919年后驻扎在台湾地区的日本侵略军的统称. 1895年4月,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当年5月底,日军在台湾北部的澳底登陆,并不断增兵,先后调近卫师团、第二师团和联合舰队共同参加南侵.这期间,日本于台北设立台湾总督府,任命全权负责侵台事宜的海军大将桦山资纪担任台湾总督.9月中旬,日军援兵大至,使侵台总兵力接近5万人.日军随即在台北登瀛书院成立了“南进军司令部”,由率领增援部队来台的“台湾副总督”高岛鞆之助中将任司令官,统一筹划指挥进攻台南事宜.同年秋末日军攻下台南,并控制台湾全境.  相似文献   

17.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后,由于清军在平壤之战和黄海之战屡战屡败,日军控制了朝鲜全境和黄海制海权。至10月中旬,日军第1军共2.5万余人,在司令官山县友朋大将的率领下一路前移,兵锋直逼鸭绿江边的朝鲜重镇——义州城(今新义州),开始隔江相望,威逼辽东边境重镇安东城(今丹东),迅速完成了作战准备。⊙“对峙两军今若何”1894年10月中旬的一天,日本第1军司令、陆军大将山县友朋站在鸭绿江对岸义州统军亭上,踌躇满志地望着鸭绿江水。江的对岸,就是中国盛京省的九连城。九连城的背后是连绵起伏的山岭。莽莽苍苍,一眼望不到边。他手指江水对…  相似文献   

18.
在1938年3至5月的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会战中,日军第十师团遭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期间究竟战死了多少人,史学界对此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日本官方资料、战时档案上记载的各种相关数据,对日军第十师团在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会战中的战死人数进行了推算,得出的结论为:濑谷支队两个步兵联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战死约五六百名,长濑支队两个步兵联队在徐州会战中战死约1000名。  相似文献   

19.
二战时,日本的陆军师团以对天皇的无限效忠和深深根植于思想深处的武士道精神而著称于世,其作战时的勇猛和残暴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就在这支如狼似虎的军队中,却有一支因为战斗力差而闻名的另类部队,它就是号称。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大阪第4师团。  相似文献   

20.
1938年6月至10月,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个省的广大地区内,中日双方的军队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会战,即武汉会战。这次会战历时约五个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一、会战双方的作战企图和参战兵力武汉位处江汉平原之中,居长江与汉水之交,扼京汉、粤汉两铁路的交接点,是我国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南京失守后,武汉又是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事实上成了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所以,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遂决定分兵两路,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南北合围武汉,采取以攻占武汉为主,消灭国民党军队为次的作战方针。进攻武汉的日军为华中派遣军所属第2军(辖第3、第10、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和第11军(辖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师团、台湾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