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明治天皇提出了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所谓“开拓”的第一个实际目标,就是一海之隔的近邻中国和朝鲜。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这就是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优秀历史题材影片《甲午海战》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郑观应的诗歌《大东沟战争感作》,是描写这一历史事件的佳作。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2.
于军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4,(17):16-19
120年前,日本向中国发动战争,甲午海战爆发,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失败了。当今,日本国内右倾势力抬头,不断对中国制造摩擦。日本正出现走“大日本帝国”老路的迹象,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时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对甲午战争战败进行战略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事件     
《环球军事》2014,(16):4-4
北海舰队举行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活动 7月25日,北海舰队在威海甲午战争故地刘公岛,开展以“铭记甲午耻、践行强军梦”为主题的水兵集体签名宣誓、舰艇鸣笛、瞻仰凭吊等活动,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甲午战争博物馆里,1000多幅甲午战争历史照片和300多件舰船文物,再次把官兵带到了那个惨痛的历史记忆中。俄罗斯宣布开始扩建驻扎在克里米亚地区塞瓦斯托波尔港的黑海舰队,增加新的水面舰艇和潜艇,并加强舰队现代化建设。在克里米亚于今年3N并入俄罗斯后,俄罗斯废除了与乌克兰的租借协议。  相似文献   

4.
一部爱国主义影片《甲午风云》,使许许多多个中国人了解了“甲午战争”,了解了民族英雄邓世昌,同时也“认识”了邓世昌的饰演者——李默然。当今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来临之际,我很想写一写那次难忘的采访。那是前年“八一”建军节前的一个晚上,夜色蓝蓝的,好美!在海面搭起的简易舞台上,没有七彩的灯,只有轻歌曼舞和不时响起的笑声、掌声,我所在的海军某部正与青岛市南区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之夜·军民联欢会”。主持节目的就是特邀嘉宾、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岁月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张浩间谍向来被交战国家视为“手足和耳目”,战争少不了间谍的参与。19世纪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日本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得益于日谍的情报工作。早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军部就选派大量日谍到中国刺探军情、政...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主义”,本质上是指观点、思想和理论.1840年到1949年,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危机最为深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最为昂扬的时代.期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接受了时代的挑战和历史的检验,在忧患、抗战和求索中发扬光大,进入了新的更高的精神境界.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国魂”和“民魂”.所以中国近代史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独具优势,更应发挥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许华 《军事历史》2016,(5):53-57
120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形成及其后续发展,均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结合海权理论,从政治、经济、工业技术和海军海防战略等四个方面,对甲午战争与北洋海军失败结局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38021部队担负着南沙守备任务,部队长年驻守在远离大陆的孤礁上.党委根据这一特点,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强化官兵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官兵为祖国的利益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圆满完成守卫南沙的光荣使命.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知礁爱礁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官兵强烈的职业使命意识第一,结合官兵思想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教育中针对不少官兵对爱国主义是军人的重要道德规范缺乏认识的实际,在讲好专题课的同时,还组织播放《伟大的军队,光荣的战士》系列录相片和《林则徐》、《英雄儿女》等爱国主义影片,激发官兵奋发图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增强守礁卫国的历史责任感.第二,引导官兵知礁爱礁,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教育时,始终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富有南沙特色的知礁爱礁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熟悉海洋国土”、“祖国在我心中”、“我与主权碑’等活动.通过这些现实的教育,使大家明确南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南沙的历史,浓缩着中华民族的荣辱,从中体会到守卫南沙岛礁的  相似文献   

9.
1987年7月7日,是芦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展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50周年纪念日,为此,在卢沟桥东头的宛平城内建修了一座反映中华民族进行抗日战争的纪念馆。“七·七”前夕,笔者有机会参观了该馆,受到了一次极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11.
夏平 《政工学刊》2014,(10):24-26
习主席深刻指出:“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发展进程,加深了民族苦难,也激励了民族觉醒。我们要用这段历史警示国人,教育官兵,勿忘国耻。”120年前,以威海卫保卫战惨败为标志,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拉开了日本军国主义掠夺中国的大幕。透过甲午战争博物馆内一幅幅沉痛的历史画卷,抚摸铁码头上历经沧桑的斑斑锈迹,我们不禁要问:倘若明天再发生中日海上对决,我们有没有必胜的信心和能力?在甲午战争的历史反思中,审视和拷问当下部队政治工作,应该会给我们许多深刻的警示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又逢甲午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甲午战败,中国元气大伤,中国军队元气大伤,刚刚开启的中国近代化进程被拦腰折断。中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欧美列强趁火打劫,中国大地面临着被瓜分豆剖的危险,成为中华民族抹不去的伤痛。今天,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屡次挑衅,日本右翼政客不断发出战争言论,中国人脑海深处的历史记忆被激活,历史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重演,民族尊严不能再一次被践踏,这是每一名军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以军人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会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前,给中华民族的命运、也给中国海军的发展带来深刻变化的“甲午战争”爆发。●一百年后的今天,本刊编辑部约请人民海军十位“管带”,追忆历史烽烟,纵论兴亡教训。  相似文献   

14.
甲午百年祭     
甲午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个耻辱与悲壮交织的年份。一百年前的这一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记载了日寇侵华、我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国时也记载了丁汝昌、邓世昌等一大批爱国将领浴血奋战卫我中华的悲壮史诗。 1894年距今整整一个世纪了。温甲午之故而知新知今,给我们启迪太深太重的是“国耻不能忘”!如同伟大导师列宁昭示的:“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有报道载,美国把曾被日军偷袭过的珍珠港列为国耻地,以此激励国民不忘前耻,振兴美利坚。这使人又想起了“知耻近乎勇”和“知耻而后勇”的哲言来。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一个特殊的年份。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到今天的1994年,历史的巨轮滚动了整整一百圈。在1994年的钟声即将叩响之日,我们三个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殊  相似文献   

16.
高林 《当代海军》2006,(10):74-75
据史料记载,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方面使用的一些重要的军用密码电报,很多被日本破译,致使中国蒙受巨大的损失。中方发现密电码被破译后,几经变更密码,同时增设针对日方密码机的改进型截收破译设备,培训了多批高级破译专家。在抗日战争中,破译了山本大将出巡、偷袭珍珠港、南进战略等多批绝密密码电报,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为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甲午战争清政府密电码日方了如指掌中日甲午战争,中方之所以惨败,除  相似文献   

17.
美国借朝鲜内战爆发之机,武装干涉朝鲜,同时武装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割裂中国领土。为了捍卫中国的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首次走上联合国讲坛,与美国代表展开了一次最激烈的面对面的交锋。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霸占台湾。1943年12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公告》中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抗日战争胜…  相似文献   

18.
一段远去的历史最近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起因是一部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和近期的时局。1894年9月17日中午时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开始向日舰射击,甲午海战就此爆发,这场海战以及前后接续的整场中日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然而这么一场宏大的战争,中国方面其实根本没做好准备,以海战场为例,  相似文献   

19.
周粟 《军事历史》2006,(6):48-53
1894年8月,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初,日军川上操六参谋次长便对中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拟订了“对清国作战大方针”,将战争分为两个阶段:9月下旬前为第一阶段,目标是将清军全部驱出朝鲜,控制黄海制海权;10月后为第二阶段,目标是实施中国本土作战,先控制辽东半岛,尔后经略满洲,决战直隶,入主北京。据此,9月21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在中日军队进行平壤决战后的第6天,便提出了入侵中国本土的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20.
军事观念的革新是北洋海军创建发展的思想前提。北洋海军的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突出成果 ;其武器装备和海防建设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就 ;北洋海军集中展现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教育训练、军制变革、作战方式革新方面取得的成就。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同时也暴露了甲午战前中国军事变革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