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颗星球的地缘政治节点都位于欧洲,也就是巴尔干半岛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在苏联解体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的地缘政治节点是中东。而现在,可以确定南海已成为新的地缘政治节点。  相似文献   

2.
据俄罗斯媒体最近报道,苏联为对抗美国,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冷战时期,为了保持同美国的核均势,苏联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绝密核设施,在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迅速崛起了一批“核城市”。出于保密需要,起初这些城市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一般以几百公里以外的城市名加数字命名。由于这些城市是研制核武器的基地,对外是严格保密的,因此,被称为“绝密核设施城”。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这些“核城”里的核设施逐步由军用转为民用。从今年6月1日起,联邦政府不再直接管理核工业城。这些城市划归当地联邦主体管辖,由封闭转向开…  相似文献   

3.
<正>一、乌克兰处于俄欧战略缓冲地带1、边缘之地的宿命乌克兰对外部势力来说都是必争之地,但对这里的人民来说决不是福地。因为在苏联解体后,它恰恰处在俄罗斯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结合部,是典型的"缓冲区",所以一直都是俄欧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乌克兰"这个词在俄语中就有"边区、边缘之地"的意思。不仅对于俄罗斯,对于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法国等欧洲核心国家来说,乌克兰也算"边缘之地"。对于美国来说就更遥  相似文献   

4.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最近公布了题为《1995--1996年军事力量对比》的报告,其中俄罗斯部分摘要如下: 俄罗斯武装部队仍在努力解决苏联解体和从东欧撤出后的重新调整问题以及预算大大减少和人力问题。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车臣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北约东扩这种前景也一直是俄罗斯的一块心病。消除战略核武器的工作仍在继续,根据欧洲常规力量条约削减部分装备的工作已接近完成。  相似文献   

5.
茹莹 《军事历史》2002,(3):46-49
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苏联参加远东作战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积极推动苏联参战转变到力图迟滞苏联的远东军事行动。这一变化并不是偶然的,它与美国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自身利益的界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力图从这一角度来揭示二战期间美国对苏政策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就开始积极探询苏联在出兵远东问题上的态度。之所以如此,与它对整个亚洲战场形势的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大约一年多的时间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处于主动性地位,占…  相似文献   

6.
原苏联海军     
1911年8月,苏联保守派武装政变失败后,随着苏联共产党的解体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在苏维埃联邦成立69周年之际,苏联消亡了。除格鲁吉亚之外,由11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开始探索新的道路。但是,克服经济危机,解决民族纠纷及“军事超级大国”原苏联军队的再编等军事方面的许多问题都要解决,可以说独联体的前途是多灾多难。那么,作为世界上第二号海军强国的原苏联解体后将如何发展变化,都是众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作战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斗争,而且还是敌对双方舆论战的全面较量。谈到二战与舆论战的关系,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舆论战成型于二战。有的学者形象地说:广播点燃了二战的第一把火,二战充当了舆论战的催生婆;有的学者风趣地讲:如同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给孙悟空留下一双火眼金睛一样,历经了72个月零一天战火洗礼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了两把撒手锏,一把是核武器,另一把就是舆论战。综观二战爆发以来舆论战66年的发展脉络,人们可以看到舆论战在歌舞升平中搞定了“苏东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波兰变天),…  相似文献   

8.
美国军事战略是指导美国军事斗争的计划和策略。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其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实施,无疑将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冷战时期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美国军事战略先后经过五次调整,这一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突出特点都是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以军事联盟为基础,注重运用威慑手段,准备打赢包括核大战、有限战争、特种战争等在内的各种战争,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进行全球军事对抗。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的军事战略也随之进行了调整,随后的十几年间,美…  相似文献   

9.
程曼莉 《军事经济研究》2014,(10):F0003-F0003
冷战后20年,世界安全、防务政策、相关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军事工业呈现全新发展态势,主要受全球安全环境、军事变革及全球化三方面影响。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对峙形成冷战格局:双方保护各自的军事体制,进行常规武器及核武器军备竞赛,从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欧洲内部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莉 《军事历史》2013,(4):73-74
抗战胜利后,东北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很快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目标。但由于双方战略指导能力的差异,中共捷足先登,占据了有利态势;国民党动作迟缓,失去先机。此外,中共充分利用苏联提供的有限帮助,而国民党则对苏联的态度一度产生误判,对双方争夺东北的斗争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力舟 《环球军事》2012,(22):20-22
国际关系史中,基本国际秩序的确定,一般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和战后的和平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人类仍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之中。但是,这一体系在世界各地保持的程度又不是均等的,在欧洲由于发生了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和苏联解体,稚尔塔体系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战后基本的领土安排得以保存——例如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家乡在苏联解体后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加里宁格勒市。  相似文献   

12.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跃坐上世界超级经济、军事强国的宝座,其主宰世界的欲望日益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大战中崛起,美国又把军事战略主要矛头转向以欧洲为重点、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遏制战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遏制战略取得了成功,为此,老布什政府提出了“地区防务战略”,把美国防务计划重点从对付苏联全球性挑战转向对付地区性冲突;克林顿政府先后提出了“灵活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地缘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中,俄罗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其走向如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军事战略走向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俄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苏联的解体,造成了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俄罗斯自身遭受严重削弱,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二是俄的地缘战略空间大幅缩小;三是俄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地缘空间的压缩使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第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俄罗斯从东欧撤军使俄…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第2个十年,美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两方面变化:一是战争结束,奥巴马政府缩减驻中东和西南亚军队规模;二是苏联解体和欧洲对其威胁减弱,减少常规部队员额及武器装备的规模。2012年美国政府宣布削减现役军人总数的12%(9.2万人)。安全环境的变化,使美国军队向小型化发展,国防预算朝缩减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刘奎 《国防科技》2000,21(2):50-51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地缘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中,俄罗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其走向如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军事战略走向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冷战期间,为了抵消苏联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数量优势,美国大力发展了战略轰炸机,使其载弹量、突防能力、航程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苏联解体后,失去了竞争对手的美国在地区冲突中大打出手,无论是“沙漠之狐”还是“盟军力量”,轰炸机都成为侵略者手中的霸王鞭,在一些中小。  相似文献   

17.
自苏联解体以来,引人瞩目的俄乌黑海舰队归属之争,经过双方数年间各种级别的多次会谈,先后于1992年、1994年和1995年签署了3份解决黑海舰队纠纷问题的协议,但时至今日都没有规定俄黑海舰队是否可全部使用塞瓦斯托波尔的4个港湾和乌克兰海军  相似文献   

18.
华约和苏联解体以后 ,北约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表明北约新战略对欧洲的军事安全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中尤以对地处东欧和南欧战略边缘地带的奥地利最为明显。加之奥地利政局的风云突变 ,其中立政策亦受到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两个"堡垒"孰为真?乌克兰,是一个发达的工农业国家.在原来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仅次于俄罗斯而稳坐"第二把交椅".重工业基础雄厚,农业上更有"欧洲粮仓"的美称.在坦克工业上,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坦克厂更是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坦克厂和下塔吉尔的坦克厂齐名,成为前苏联坦克工业的"三巨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哈尔科夫坦克厂的...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内,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核专家和军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垄断核武器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俄国人造出原子弹至少需要5年,多则需要20年,一般可能为10年。完全出乎美国人的预料,距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仅隔4年,苏联的原子弹便于1949年8月爆炸成功。从此,在核武器的威力大小、运载工具,机动能力、生存能力及命中精度等方面,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持续40多年的核竞赛。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双方尤为注重提高核弹的爆炸威力,都想摘取和保持“核弹之王”的桂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