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在武装战线上工作20多年,从《西南民兵》创刊开始,我就与《西南民兵》打交道,我喜欢阅读《西南民兵》刊登的每一篇文章,同时又积极为《两南民兵》写稿,当看到自己所写的文章在杂志上刊出时,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西南民兵》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大家的呵护下越办越  相似文献   

2.
谈起我与《西南民兵》的渊源,还得从头说起。1993年,我调到玉溪军分区任宣传干事。为了开展好工作,我经常借阅有关军事书报刊。为了有的放矢,就得找有关民兵报刊。经过严格比较,《西南民兵》成为我的首选。不仅仅是看目录,看开篇,内文更深深地吸引了我。开始了我与《西南民兵》的亲密接触,并且深深地爱上了她!我们办公室几乎收集有自《西南民兵》创刊以来的所有样本。我担任宣传干事后,每年收集、装订《西南民兵》合订本,就成了我的分内  相似文献   

3.
要不是走进预备役部队,我或许不会认识《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对文学的爱好、写作的追求,我就不可能去读《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在岁月中渐渐成熟长大,也许我就不会读懂《西南民兵》。 人生就是一本书,而《西南民兵》是一份不需要太多付出,就能够给予启迪、指导工作的好刊物,每月都从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  相似文献   

4.
光阴如梭,《西南民兵》就走过了19年的路程!真情满怀,《西南民兵》伴我走过了19年的人生路程!1986年,我调入巴南区人武部任民兵装备仓库班长。一天,政委赵东虎手拿  相似文献   

5.
学有所悟     
前些日子,我有幸参加了军区《西南民兵》杂志社举办的新闻报道骨干培训,对于像我这样刚涉足于新闻报道工作的新手来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1999年4月,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工作,第一次看到《西南民兵》,便被深深吸引。从此,我与《西南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日不阅读如隔三秋之感觉。2000年初,同事劝我:“你喜欢《西南民兵》,就给杂志写稿,参与刊物的创作,为心中所爱添砖加瓦。”说实话,虽然从事政治工作多年,讲话稿、总结材料等写了不少,但真还没有动过投稿的念头。经同  相似文献   

7.
回眸自己走过的路。就经常想起《西南民兵》的好;看到自己取得的一个个进步,就经常记着《西南民兵》的好。提起《西南民兵》的好,还得从15年前说起。1990年底,我从野战部队调入军分区工作。刚到时,对民兵预备役工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工作显得非常吃力,甚至还闹过张冠李戴说外行话的笑话。工作不久,我第一次看到《西南民兵》杂志,看着上面登载的有关民兵工作方方面面的业务知识和其它单位开展民兵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我如获至宝。从此以后,《西南民兵》杂志就成了我工作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通过《西南民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我是个喜好“爬格子”的人,1998年结识《西南民兵》至今,4年多时间与《西南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我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看报了。在认真阅读《西南民兵》的同时,尝试着向杂志投稿,不久稿件在编辑的精心润色下上了杂志,这对我是个鞭策、促进。从此,我便有了写作的动力,写稿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在《西南民兵》发表作品10余篇。  相似文献   

9.
我与《西南民兵》相伴,转眼快20个春秋了。初次与《西南民兵》谋面,是我在云南弥勒县人武部担任党委秘书时。1986年初,原昆明军区《云贵民兵》成为了历史,成都军区《西南民兵》杂志创刊号带着新的希望和面貌款款步入我的生活。从此,我与《西南民兵》情感渐深,从未分离。一晃就将近20个年头,我已从一名职务较低、知识面较窄的人武部正排职秘书,锻炼成长为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武部政委。这其中,《西  相似文献   

10.
我是《西南民兵》的忠实读者,坚持了10年的刊授学习,她不仅使我成长进步,而且改变了我后半生的选择。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西南民兵》,我仔细阅读,真是如获至宝。后来,我在刊物上看到了战友的大名,令我感慨万千,自己半途而废,感到惭愧。于是,我重新拿起笔,开始向《西南民兵》写稿。当年底,村里换届选举,我被选为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订阅《西南民兵》成  相似文献   

11.
我与《西南民兵》相识,要缘于为她投寄的第一篇稿件。出于对她的了解,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于1998年3月粮采写了一篇反映企业民兵开展体育活动的简讯寄给了《西南民兵》,没想到很快就在第4期上刊登了。我拿着这期杂志看了又看,翻了又翻,耶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我从事企业武装工作8年,每日劳碌之余,养成了不恋灯红酒绿麻将牌,偏爱在灯下读书写作的习惯。对《西南民兵》的信任,促使我为她投稿一发而不可收,1998年5月,我研读了《西南民兵》第一至五期所刊内容,经反复比较后撰写了一篇评刊文章《惜版如金、精心耕耘》寄往《中国新闻出版报》,很快该报便在6月10日“报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4年前我从军校毕业分配到预备役部队工作,《西南民兵》就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良师益友。 每次看到友邻单位或自己战友有“豆腐块”发表于《西南民兵》之上,无形中也激起了我的写稿欲望。可每次投寄出去的稿件都泥牛入海。为提高稿件质  相似文献   

13.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在16载的军旅生涯中,有幸认识了她——《西南民兵》。这份情缘让我受益匪浅。1999年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面对民兵预备役工作,每次受领任务后都担心工作出差错。正在我茫然失措时,军事科长把自己装订成册和学习运用了3年的《西南民兵》杂志交给了我,并说: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从干武装那天起至今,已有21个年头,算是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细读《西南民兵》,总感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期看不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西南民兵》自创刊以来,就以独特、新颖、灵活的形式得到广大预备役官兵和社会的认可,是《西南民兵》及时把致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使不少民兵脱了贫,走上致富路,同时使每个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是《西南民兵》促使了我对武装工作的热爱和追求,特别是在业余时间写给贵刊的稿件,每年都有几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91年入伍的兵,退伍后分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工作,这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辛和挫折。从大盖帽戴到安全帽,从威武雄壮的绿军装穿到灰不拉几的劳动服,直至最终下岗失业,后来还是人武部的领导看中我新闻写作的潜能,将我于1999年调入人武部工作。我到人武部之后,第一次接触《西南民兵》杂志,就被它亮丽的装帧,精彩的栏目,充实的内容所深深吸引,我爱不释手,若逢知己。从此我以《西南民兵》为教材,不断进行新闻写作和文学作品创作,《西南民兵》也对我关爱有加,不仅多次编发我的作品,刊登配有我照片的优秀通讯员简介,还破例让我参加大军区举办的新闻骨干培圳班,得到张甲利、高  相似文献   

17.
我爱看《西南民兵》的习惯由来已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贵州师大读书时,就经常到学校武装部去借看。那时,刚创刊不久的《西南民兵》,每期开辟的栏目没有现在的规模,但内容鲜活,读起来很过瘾,如果一期不看,我总觉得心里闷得发慌。  相似文献   

18.
从三年前担任专武干部的那天起,我就与《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小酷爱文学,崇尚军旅,工作之余便捧着《西南民兵》品味人生。家里清贫,单身的夜晚,我点着烛灯趴在凉板上一边学习,一边写读书笔记,一年下来,翻开笔记本,居然足足有3万字。 在《西南民兵》和编辑老师的指点下,我开始慢慢尝试新闻写作。去年5月,我的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四川省合江县人武部高度重视新闻报道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实现“开门红”。一是搞好机关骨干培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二是制定计划,制定新闻报道工作激励机制:三是开展《西南民兵》研读活动,掌握报道动态信息,提高用稿数质量:四是实行目标制,建立考评制度。从而充分调动人武部干部职工、专武干部写作积极性,新闻报道工作呈现良好势头。同时,有效地促进了今年《西南民兵》的订刊工作,在去年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是《西南民兵》的江西读者。去年冬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订了全年《西南民兵》杂志。几个月来,我通过学习和与其它民兵刊物相比较,认为《西南民兵》有知识性、趣味性,且起点高,办得活,内容丰富多彩。它要目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