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2007年8月12~18日,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第33届年会在南非开普敦举行.本文是中国军事历史代表团团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在大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12~18日,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第33届年会在南非开普敦举行,共有44个国家的300余名代表参会。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所长杨贵华,总装备部政治部编研室主任孙贤金,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政委陈金健和军事科学院外事办公室秘书刘四龙组成的中国军事历史代表团应邀参加了大会。与会各国代表团和学者围绕“地区、地区组织和军事力量”这一主题,对有关军事历史前沿问题和地区安全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中国…  相似文献   

3.
由于对军事历史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军事历史研究》编辑部同仁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几年前与《军事历史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在不断研究、撰稿的同时,也阅读并见证着《军事历史研究》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军事历史研究》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从创刊时期的发刊词,到2周年的意见征询、10周年的经验总结,再到20周年华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军事历史研究》从初创到有形,从有形到有特色,从有特色到更上层楼的重要发展历程。可以说,《军事历史研究》20年风雨兼程,20年一路辉煌。《军事历史研究》创刊于1986年10月,创建于市场经济大潮涌起,图书市场不…  相似文献   

4.
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负责编辑整理的《项英军事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已于2003年10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项英军事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是研究我党、我军历史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军事历史研究的老兵,感到非常高兴和由衷的欣慰。联想40多年来,有关项英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是非评价问题,我在掩卷之余,浮想联翩,并就此谈点个人的拙见。《文选》实录了项英参与我党、我军许多重要的历史活动和军事实践1898年5月,项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江夏区)一个职员家庭,学徒出身。受…  相似文献   

5.
苏联《军事历史杂志》1988年第10期刊登普列霍德琴科上校撰写的一篇文章-《军事历史与现实-评中国〈军事历史〉杂志》。文章指出:中国军事学者在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视对军事历史的研究。近年来,全国和全军出版了各种军事历史杂志,其中最有名气和最受欢迎之一是《军事历史》杂志。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主办的《军事历史》杂志是一份面向专业研究者和对中外军  相似文献   

6.
14.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江苏涟水人,先后就读于江苏陆军小学第五期、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任教官。授衔时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驻赣绥靖公署主任。属于蒋介石麾下“五虎上将”之一。后任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绥靖公署主任、贵州省主席,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相似文献   

7.
《军事历史研究》创刊20年了。这是军事学、历史学特别是军事历史学研究领域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20年,《军事历史研究》从筚路蓝缕到渐入佳境,直至被打造成为国内有关军事历史研究最有份量的学术刊物,成为军事历史研究同仁进行严肃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成为颇具知名度的期刊品牌。20年,《军事历史研究》从逢时而生到与时俱进,一路走来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术界对军事历史研究的激情喷发,见证了90年代“历史无用论”给军事历史研究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学者的坚韧执着,见证了进入新世纪后军事历史研究正在焕发新的生机。20年,《军事历…  相似文献   

8.
随着军事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从历史的沃土中汲取营养,以便认识军事活动规律,更好地指导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因此广大读者越来越关注《军事历史》期刊的作用。笔者认为,《军事历史》期刊应发挥以下功能。一是借鉴功能。虽然历史不会原样重复,  相似文献   

9.
《军事史林》2003年第10、11期分上下两集刊载了张宏坤先生的《国民党上将知多少》一文,详细列举了中国国民党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始,一直到在台湾失去执政党地位之前授衔、晋衔、追赠的上将情况,不得不说张先生的这篇文章很有参考价值,但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军事历史》1994年总目录(要目)《军事历史》1994年总目录(要目)...  相似文献   

11.
在军事历史学界,我得到了很多学界前辈、良师益友的关心与扶植,《军事历史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位!1992年导师季云飞教授在课堂上向我们介绍了这本学术刊物,从此我与《军事历史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本科期间,我在图书馆翻阅了《军事历史研究》的每一期,其办刊宗旨之坚定,研究领  相似文献   

12.
吴仰湘先生撰文认为,蔡锷的《军事计画》是刘达武篡自蒋方震的《军事常识》。但笔者经研究认为,该文立论的前提条件并不存在,而且该文还存在明显的先入为主和方法不够科学、论据不够扎实、论证不够严谨等问题,其结论当然不能成立。大量史料证明,蔡锷的《军事计画》是一部在蒋方震协助下完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军事著作,而蒋方震的《军事常识》则是其在《军事计画》基础上修改和扩充而成。历史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论从史出,以事实说话,力求实事求是,才能得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3.
欣闻今年9月《军事历史研究》创刊20周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感激之意溢于言表。《军事历史研究》已成为我学术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知己伴侣,是我理论研究的益师良友。我与《军事历史研究》结缘是在1999年,在我编著《忧患·振奋·腾飞———邓小平忧患意识论析》  相似文献   

14.
我是《军事历史》的忠实读者。在众多的社会科学及军事史刊物中,《军事历史》是一个办得很有特色的刊物,很值得专业史学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一读,阅完《军事历史》1991年第3期后,我的这种认识更深刻了。综观地方社会科学界及军队系统所办各种刊物,在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结合上往往顾此失彼,在实际操作中也确实存在相当难度。而《军事历史》却很好地将学术性和普及性结合  相似文献   

15.
2012年2月22日,《军事历史》杂志编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一届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部的编辑共20余人参加会议。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赵丕致辞,《军事历史》  相似文献   

16.
《军事史林》2010年第12期和2011年第1期,发表笔者关于消除“文职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和“军种一级上将”等三个方面误解的短文,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了39集电视连续剧《东方》,第38集演示的解放军1955年授衔场面中,有些情节与历史的实际大相径庭.由此联想到,还有一些军衔制度宏观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因而拟就本文,与读者磋商.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国防大学科研部、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联合召开的军事历史理论研讨会,10月11日至12日在国防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武汉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后勤学院、空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的40多名教授、研究人员参加会议。与会同志听取了有关同志对国外历史和军事历史研究的情况介绍,交流了《论军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战史研究与军事理论的创立》、《军事历史研究与战略决策》、《海军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军事历史学的方法论问题》、《试论军事史料的价值显现和判定》,《军事历史研究的跨学科方法》,《历史比较方法在军事历史研究中的运用》等18篇学术论文。大家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参加编撰《中国古典战略丛书》时,发现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大致在16世纪之前,中国的军事理论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如,早在春秋时期,军事理论名著《孙子兵法》就已问世,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一批兵书,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此时就已成为较完整的体系;而西方在这一时期还没有一部像样的军事理论著作。一直到明代前期,中国的兵学理论在世界上仍是比较先进的。但进入16世纪之后,中国的军事理论逐步落后于西方,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最终被西方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西方,1512年马基雅维里的《论军事艺术》问世;1747年弗里德里希二世的…  相似文献   

19.
《军事历史研究》创刊已经20年了,作为她的一位老读者,首先表示衷心的祝贺!20年来,《军事历史研究》不仅给了我很多的教育,而且也使我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感悟。军事是最活跃、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但军事却实实在在地离不开表面看来最静态、最守规则的历史。事实上,任何现实和未来的预兆都在历史中表现出来了,只看是否有此洞察力罢了。或许,这就是《军事历史研究》的责任和价值所在。纵观20年来的发展历程,《军事历史研究》正是肩担此重任,采撷历史之精华,透视现实之繁芜,揭示未来之玄秘,组编了一大批颇有份量和启发意义的文章,在刊报丛生的今天…  相似文献   

20.
阅读《军事历史》1989年第1期,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军事改革历史经验借鉴》等栏刊载的文章,学术性较强,值得深入探讨;《军事历史与军事改革》、《论军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等文章,对军事历史研究具有较高层次的指导意义;《他,从战火中走来——访老将军孙毅》、《中国古代兵家谋略浅谈》等文章,熔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为中下级干部和士兵所欢迎。此外,对1988年第5期、6期中的几处差错作了更正的做法,体现了编辑部的高度责任心,使读者对编辑部的严肃认真态度产生一种敬佩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