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针对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转业干部多、安置难度大、工作标准高的特点, 军地双方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军转安置工作会议精神,狠抓有关文件精神的落实,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一系列特殊安置政策,确保军队调整改革期间军转安置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2.
中央决定对军队体制编制进行调整改革。2004-2006年,全军(含武警部队)将有20余万名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工作。最近,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李炳军,就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有关军队转业复员干部的移交安置政策,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按照十六大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央决定对军队体制编制进行调整改革。2004—2006年,全军(含武警部队)有22万余名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工作。为了做好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军队与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一起,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的基础上,起草了报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审定并下发的《关于做好2004—2006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时值体制编制调整中间阶段,本刊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咨询相关政策。焦点主要集中在,新的文件精神与原来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哪些不同?本刊对相关文件精神解读后认为,《通知》在《暂行办法》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五个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谭小龙  袁金国 《国防》2010,(1):27-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这不仅是对军队建设的重大部署和具体要求,也为我军的组织编制改革提供了明确目标。组织编制改革作为军队改革的核心环节,决定着军队改革和国家整体改革的成败,只有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大局与个人、走与留、上与下的关系,立党为公淡泊名利,为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要正确处理大局与个人的关系。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必然涉及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部队干部在调整改革的关键时刻,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大局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讲政治、讲党性、讲纪律。我们的干部尤其是服役时间较  相似文献   

6.
韩怀智在总参谋部任职期间,十分重视军队院校教育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先后组织召开三次全军院校会议,调整改革军队院校体制编制,恢复和健全院校教育法规制度,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军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促进了院校协作中心建设,为中国军事院校教育的稳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实行军队营房保障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实行军队营房保障标准化,是深化军队和后勤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关键环节。目前,军队和后勤正在按照军委的部署,进行第二步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这些改革都涉及到营房住用摊子的收缩,部队部署的调整,营区某些格局和功能的改变,营  相似文献   

8.
季德源 《国防》2005,(2):9-11
实现由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的转变是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认真研究迎面而来的信息化战争的新挑战,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建设的新走向,准确把握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趋势,对于深化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信息化战争对军队体制编制的新挑战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队体制编制带来全面挑战。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各国军队调整情况来看,这些挑战主要包括作战领域、作战形式、作战力量和作战指挥等四个方面。(一)作战领域的新变化要求体制编制生成新的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根据国情、军情和部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分析了当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水平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应该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建立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领导指挥体制和作战力量编成;必须以军事战略和作战需求为依据,指导设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必须在管理建设权与使用指挥权上求突破;必须以战斗力为标准,优化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必须充分论证,防止某一方面的改革对整体战斗力提升带来影响;必须使借鉴外军有益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相统一。这些历史经验,为我军深化体制编制调整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胡光正 《国防》2014,(12):17-2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战略部署。本文深入阐述了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意义,同时就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等几个关键环节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2.
胡光正 《国防》2014,(11):34-3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战略部署。本文深入阐述了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意义,同时就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等几个关键环节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3.
军队财务人才建设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人才建设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编制体制调整、财经管理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环境都给军队财务人才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军队财务人才建设,必须完善编制体制、选才机制、育才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军委关于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的有关文件精神,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将在2006年以前进行重大调整,形成三军一体、上下一线的大联勤财务保障体系。在这样的形势下,原有的财务保障观念和保障模式肯定落后于军队建设的步伐,因此进行网络化财务保障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当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军队医院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勾画新蓝图,创造新业绩,确保军队医院在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要突出“四新”。  相似文献   

16.
董智奎 《国防》2005,(6):73-74
2003年,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再次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主要是裁减员额20万,优化内部结构。在这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军分区、人武部变化很大,因此,随着新的体制编制的运行,军分区、人武部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军分区、人武部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工作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矛盾”上。——人员编配少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按照新的编制,绝大多数军分区取消了科,司、政、后多的3~4人,少的2~3人,人武部一般一个科也只有1~2人。军分区、人武部的编制缩小了,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三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有力地推动了军队的全面改革,加快了军队现代化进程,完成了由依靠规模优势、立足于打全面战争向质量建军、立足于打现代条件局部战争的组织形态的转变。总结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在组织实施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从中获取有益启示,对于当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军队体制编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以军费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军队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逐渐成为全军官兵的共识。目前,军费预算管理机制与部队编制体制不相适应,更难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备战打仗的迫切需要,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深入研究对策建议,强力推行绩效理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优化军费资源配置,对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军分区、人武部如何适应新的体制编制带来的新变化,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深入, 军分区、人武部将全面落实新的编制。这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必由之路。但应看到,调整改革必然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人员少了工作没少,而且随着常备军的缩减,作为平时负责组织带领民兵抢险救灾、维护稳定,战时负责国防动员、参战支前的军分区、人武部,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武干部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