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衡宝战役中,我军在情报战线上与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斗智斗勇,隐真示假,用假情报迷惑敌人,使我军从容地采取正面进攻、东西迂回、断敌退路的作战部署,一举全歼白崇禧集团主力47000余人,使白崇禧彻底丧失了与我军周旋的军事“本钱”,为我军尔后进军广西和经湘西进军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场出色的情报战也受到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称赞。  相似文献   

2.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张志辉白崇禧(1893~1966),广西临安人。他足智多谋,素有“小诸葛”之称。抗战期间,任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桂林行营主任、军训部长,对抗日作战理论研究颇有造诣,特别是对敌后抗日游击战尤为青睐。重视抗日游击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我第4野战军在湖南进行的衡宝战役,共歼敌四万七千余人。这次战役的关键一仗是黄土铺战斗。当时,敌白崇禧部共有五个兵团、十一个军、二十六个师,约二十万人,部队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也较强,是蒋介石在中南地区赖以同我军抗衡的唯一力量。其中第7军,属桂系军阀的嫡系,军长为白崇禧的心腹李本一。该军战术手段狡诈多变,一向受李、白的偏宠,因而在桂系中骄横一时,自吹是“钢七军”。战役前夕,白崇禧见战局危急,中央嫡系又不听调度,就将该军配置于衡阳正面作为总预备队,由白崇禧亲自掌握和指挥。为迅速歼灭白崇禧集团,解放中南全境,我第4野战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前,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坚决主张抗日,同时又与日关系密切,对日态度明显地具有“两面性”。本文拟究其原因,作一客观、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9军奉命追歼陈明仁起义部队的叛军,其先头部队第146师,在湖南永丰(今双峰)青树坪地区,突遭敌桂系白崇禧部伏击,该师奋起反击,终因仓促应战,寡不敌众,损失800余人,被迫后撤。这是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以来一次失利的战斗。对于这次战斗,人们曾有过不同的评述,有人说是“林彪走麦城”,给“老猫烧须”了;也有人说,白崇禧“在青树坪居然设伏消灭我前卫师大部”,这是“解放军局部战役失利”,究其原因是“轻敌冒进”,“孤军深入”。笔者参加了《第四野战军战史》的编写,接触到一…  相似文献   

6.
桂系是以广西为基地发展起来、并影响全国的地方军事集团。1925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崛起,驱除老桂系陆荣廷,统一了广西,形成有较强实力的新桂系。1926,桂系军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参加北伐。桂系建立空军较晚,是在东邻的广东,西壤的云南之后。1927年初,白崇禧率领东路北  相似文献   

7.
白崇禧(1895~1966)。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将领,新桂系军阀主要首领之一。他指挥作战素以机敏果决、足智多谋见称,被誉为“小诸葛”。那么这一美誉是怎么来的呢?这还要从新桂系统一广西的上雷战役谈起。  相似文献   

8.
曹杰 《国防》1996,(11)
胜利的曙光——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甘南,向红一方面军逐渐靠拢 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前后,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两广军阀发动“两广事变”,反对蒋介石政府,出兵湖南。蒋介石被迫将陕甘“剿共”主力军胡宗南部调往湖南。这时,中共中央连电张国焘,要红四方面军在与红二方面军会师后,迅速北上甘南,同红一方面军一起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禾竣 《国防》2004,(3):57-57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了。8月25日,蒋介石召集白崇禧、顾祝同、汪精卫等人召开秘密军事会议,行政院秘书主任黄浚作记录。会上,蒋介石决定第二  相似文献   

10.
淮海战役     
一、战前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和我军的作战方针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华东、中原两野战军下一步将在陇海路以南发动大规模攻势。因此决定以华中“剿总”白崇禧所属的第3、第12两个兵团由确山、遂平线向唐河、赊(社)旗镇地区发动攻势,破坏豫西解放区,  相似文献   

11.
1949年秋,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暂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向中南进军过程中,为歼灭国民党在中南地区的余汉谋集团和白崇禧集团,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和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战役的部署和指挥上曾有过三次意见分歧。这段历史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个人所见,就此问题探讨如下。一、产生意见分歧的历史背景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地区进军以后,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根据湘赣战役实行战役战术的小包围、小迂回,未能抓住白崇禧集团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即“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的方针”,歼灭白、余两集团,解放广东、广西。林彪椐此作出了相应的部署:  相似文献   

12.
论桂系的抗日主张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以下简称桂系),是中国国民党内的主要派系之一。如何评价桂系的抗日主张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是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三十多年间,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禁锢,史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没有触及。近年来部分史学工作者以忠于史实、忠于科学的态度对这一课题着  相似文献   

13.
1949年春,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中,我军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迅速歼灭了国民党最后残存于大陆的胡宗南、白崇禧等集团,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祖国大陆。现在,学习和研究这一方针,对指导今后作战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广西追歼战     
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进行的广西战役,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后,我军在广西境内和广东省西南边境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追歼战。这次战役,歼灭白崇禧集团及广东行署余汉谋残部共17万余人,解放了华南大陆全部地区,并为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下党及游击队在广西战役中的贡献江虹广西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追击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此役,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在短短的35天中便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17.3万人,基本解放广西全境。在这次战役中,广西地下党、游击队和各族人...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0月爆发的西征讨唐(生智)战役,是在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桂系把持国民党临时中央机构——中央“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特委会”)之后,爆发的一场战争。西征讨唐战役,揭开了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军事史、军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史学界对谁任西征讨唐军总指挥(是程港还是李宗仁)以及白崇德在西征讨后战役中的职务,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搞清李宗仁、白崇禧在西征讨唐战役的职务,对研究西征讨唐战役具有一定的意义。笔者收集有关资料,作一考证,并求教于读者。李宗仁在西征讨唐战役中的职务…  相似文献   

17.
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约120万人,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南京、上海、武汉、杭  相似文献   

18.
唐炎 《军事历史》2001,(3):48-52
皖南事变已经过去整60个春秋。血的教训曾促使新四军及华中抗战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我作为这一事件的经历者,现对这一事件的有关问题作些探究,以就教于各位。一、皖南事变后,从新四军政治地位来看,实现了摆脱国民党当局的羁绊,向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抗战使命的阶段转变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顽固派以何应钦、白崇禧名义发出“皓电”。该电限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1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地区,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缩编为10万人。出于对当时国内外形势及自身力量的考虑,中共中央以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名义于11月9日发表…  相似文献   

19.
群众出版社2008年1月版韩兢著<隐形将军>内(蒋桂斗法)一节(<作家文摘>同年5月20日6版转载)里提及,1946年10月,国民党新桂系部队之整编第46师调离海南岛,遂转上海市,旋在吴淞口登陆.而该系二号首领兼核心人物、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白崇禧策划将此师护卫宁沪铁路,况偕本系其他部队"联合行动,在有利时机,对蒋逼宫."这纯属误说,时白尚无迫蒋下野的打算.  相似文献   

20.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苏皖浙省广大地区。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归第二野战军指挥,牵制白崇禧集团。总前委依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国民党军的部署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