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儒家大师,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战”思想,对战争的性质、人心的背向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等作了深切洞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著名论断,对后人影响深远,至今仍不失其价值光辉。孟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见于《孟子》一书。  相似文献   

2.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末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继孟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学者和教育家。但他不拘泥于儒家陈说,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虽然坚持“王道”,但同时也崇尚“霸道”,将“王道”融入“霸道”之中,以“王道”御“霸道”,以“霸道”佐“王道”。此“王霸合一”的思想,是对儒家军事伦理思想的一个很重大的发展。在治军方面,苟子将其“隆礼”之说用于军人道德培育,但又非常重视“利”,提出了以“利”养“礼”的思想。今存《荀子》(又名《孙卿子》)一书,三十二篇,基本上是苟子…  相似文献   

3.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军事家 ,其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恰成为古代军事思想的双璧 ,墨子与兵圣孙子相比亦毫不逊色。孙墨二家的思想形成了进攻与防守的辩证统一 ,这使得中国的军事思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陈雪良先生说 :“《墨子》中守御各篇 ,是中国古代讨论积极防御的经典之作。它与《孙子兵法》 ,恰成古代军事学说中的双璧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应该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① 本文从“救守”总方针 ,“救守”义举 ,“救守”统一战线 ,军事工程等方面作探讨 ,研究墨子的“救守”思想 ,这对于维护世界和…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军事家,其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恰成为古代军事思想的双璧;即使他与兵圣孙子相比亦毫不逊色。陈雪良先生说:“《墨子》中守御各篇,是中国古代讨论积极防御的经典之作。它根《孙子兵法》恰成古代军事学说中的双璧,...  相似文献   

5.
吴起是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军事思想集中体现在《吴子》一书中。历代著名军事家和学者,一向把《孙子》和《吴子》并蒂称之为“孙吴兵法”奉为兵学圣典而广泛流传。K吴子》不仅在战略、战术方面探察到了许多神奇的战争规律;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更容纳了前人所不及的丰富内容,包括“义、强、刚、暴、逆”的正义战争观、“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国防伦理观、“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的军人道德教育思想,“良将”的德行论等,对古代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大促进,对今天军队的道德文明建设,也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6.
作为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家,色诺芬有着自己丰富而深刻的军事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最为出色的军事历史著作《长征记》中。色诺芬的战争正义伦理观、军事人本主义、军事民主论以及将帅武德论等等军事伦理思想为我们今天从道德哲学层面研究军事战争领域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对于色诺芬军事伦理思想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它的现实意义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他被誉为“异军突起”的人物。同时,他又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和农民起义军领导者。在抗金斗争中,他撰写的(美芹十论》闪耀着烟烟的军事思想光彩,即使在今天,也不无借鉴价值。其中包含的军事伦理思想,对我们研究传统军事伦理思想有着重要意义。辛弃疾与《美芹十论》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①,故以稼为轩,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身宫门家庭,祖上曾世代在宋朝为官,后来金国南侵,他的祖父辛赞被迫降金,曾为金国毫州礁县令…  相似文献   

8.
《六韬》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托名姜太公撰,实为战国末期无名氏之作。在军事论理思想方面,《六韬》不仅吸收了先秦兵家及诸子军事伦理思想的精华,又赋以时代道德生活的新内容。它是融前人与时代伦理思想干一炉的巨著,是研究先秦时期军事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一、民本主义的军事伦理观先秦时期,大多数军事思想家在战争的实践中都体验到:人民群众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孙子兵法·计篇》中所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破,即在于告诫国君与将帅们:只有和人民同心同德,赢得…  相似文献   

9.
<正>儒家诗教的教典就是《诗经》.孔子作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始祖,非常重视诗歌的教育作用,亲自主持修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并以之教授弟子,从此,《诗经》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被奉为儒家学派的诗教经典,是寒门学子修身立礼的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但给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指挥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时给我军的党委建设也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认真探讨研究.这里引用《墨子·非攻》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一语,作为本文的基本思路,意在从事物发展连续性角度,考察过去,推断未来,考察显现的东西,预见未显现的东西.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动因和性质的复杂性,要求党委对战争要有很强的透视力和很高的政策策略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孙子兵法》到《孙膑兵法》,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对军事伦理的重视与发展。从“安国保民”到“战胜而强立”的战争伦理观、从“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到“人为贵”的治军伦理原则、从“五德”到“知道”的将帅武德修养、从“君命有所不受”到“御将,不胜”的军人道德选择、从“众陷于害”到“战日有期,务在断气”的军事道德环境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孙膑与孙武的军事伦理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2.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人,在历史上与孙武并称为孙子(即齐孙子),生卒年月不祥,大约与商秋、孟子同时代。其名是因遭迫害受膑刑(即砍去膝盖骨)而得之。孙膑系孙武后世子孙,在军事上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尤其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有不少创新。《孙膑兵法》是研究孙膑军事伦理思想的可靠史料。一、“战胜而强立”的军人价值观孙武建构了以“安国保民”为核心的军人价值目标体系,并就如何实现“安国保民”之目的,提出了“恃守”、“善攻”、“慎战”等一系列战略原则。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这一思想,在举兵用…  相似文献   

13.
《武经总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武经”命名的兵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具有军事百科全书性质的武学教科书,它在我国古代兵书典籍中居有重要地位。研究《武经总要》的军事伦理思想,对于挖掘我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遗产,丰富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思想宝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武经总要》的主要内容和成书过程《武经总要》是一部综合历史上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宏篇巨著,它对军事组织、军事制度、用兵选将、步骑训练、行军宿营、战术阵法、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军事地理、以及历代用兵实例、阴阳星占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通常称之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通常称之为《德经》。早在唐代,王真就有《老子》是一部兵书之说,甚至认为“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但是,明代的焦竑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老子》明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的孙子,不仅是中国古典军事学的奠基人,而且是古典军事伦理学的奠基人。在他的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伦理思想。他在创立军事学的过程中,在继承前人军事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把社会伦理与养兵用战的实践结合起来,从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即军队与国家、人民的关系入手,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军人的价值理论、将帅道德规范及军人道德实践等一系列军事伦理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军事伦理思想体系。学习和研究孙子的军事伦理思想,对于深入研究和完整地把握孙子的兵学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文化精华,加强当代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仅就孙子军事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韩兵 《政工学刊》2007,(8):16-16
《墨子》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墨子有一个非常得意的门生叫耕柱子,他在求学问道的过程中老是挨墨子的批评,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在众多门生之中他是公认最优秀的,老师的批评让他感到面子上很难看。有一次,墨子又批评他,耕柱子就问墨子:“老师,难道在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是最差劲的吗?”墨子听后丝毫不动肝火地对耕柱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你认为我应该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耕牛来拉车。”耕柱子答道:“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相似文献   

17.
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军事文化渊远流长。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以伦理道德为轴心的。在崇尚伦理文化的国都中,军事文化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礼义之邦”的印记,放射着武德的灿烂光华。古老而文明的“礼义之邦”,创造了同样古老而文明的军事伦理文化。研究华夏文明,吸取传统精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加强“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人民军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可不研究中国军事伦理思想文化传统。鉴于此,我们从本期开始。开辟了“中国军事伦理思想研究”这一专栏。我们殷切期望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热情地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先秦时期的《墨子》到唐初李靖(571-649)的《卫公兵法》,大致有千年的时间;从《卫公兵法》到明代戚继光(1528-1588)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大约又是千年的时间。从戚继光到清朝灭亡(1912),则只有300多年的时间。从以上这几部含有军事科技内容的代表性典籍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发展状况的一些端倪,并引发关于其与军事理论关系的一些有益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当时激烈战争的需求,军事科技得到了很大发展,其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墨子》一书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记载和总结,代表了那一时期世界军…  相似文献   

19.
管仲是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早年经商,于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相齐桓公,公元前645年卒。管仲相齐桓公历四十年,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要功绩是实现了齐国“一匡天下”的霸业,诚如《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这里所说的“管仲之谋”,其谋是个内客很宽泛的概念,统指凡是有利于齐国强盛的一切战略策略。在其全部战略策略中,治军用战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军事伦理思想中所反映的军人价值观和战争伦理观,集中体现了他“一匡下天”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手段的统一,军事、政治与伦理  相似文献   

20.
军事伦理思想是邓小平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事伦理原则 ;反对霸权、争取和平的战争伦理观 ;以“服从国家建设大局”为出发点的军事道德意识以及以“革命英雄主义”为主旨的军事道德准则。研究邓小平军事伦理思想不仅有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