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登月飞行器的级间组合设计方法对载人登月飞行器的构造进行设计,在级间方案的论证中分析了不同组装模式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建立了航天员和机器人联合探测的载人登月方案。级间组合方法可为应转移飞行器和登月飞行器设计提供另一种思路,本文根据飞行器级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登月飞行器的质量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对比了不同飞行方案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研究可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登月飞行器的级间组合设计方法对载人登月飞行器的构造进行设计,在级间方案的论证中分析了不同组装模式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建立了航天员和机器人联合探测的载人登月方案。级间组合方法可为应转移飞行器和登月飞行器设计提供另一种思路,根据飞行器级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登月飞行器的质量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对比了不同飞行方案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研究可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宣称,力争十年内把美国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随后,苏联也制定了载人登月计划,并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美国人唯恐在载人登月方面被苏联超过,于是,美国情报机构就开始搜集苏联实施登月计划的情报,由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登月情报间谍战。  相似文献   

4.
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都把载人航天的目标瞄准了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为此,首先要研制出发射深空载人飞船的重型运载火箭。载人登月飞船一般需在50吨以上,而且其奔月时的速度要求为10.9千米/秒,因此必须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60~12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才能发射,发射载人小行星或火星飞船则需要运载能力更大的重型运载火箭。当年美苏竞争载人登月时苏联之所以败给美国,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地一次环月两次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飞行阶段多、周期长、约束复杂,导致各阶段飞行窗口与轨道衔接匹配复杂的难题,提出分层分解、正逆向结合的全任务标称飞行窗口与轨道衔接设计策略。介绍近地一次环月两次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飞行模式特点和应用前景,假定任务基本需求与工程约束,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快速规划出近地一次环月两次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飞行轨道与窗口。  相似文献   

6.
载人登月着陆窗口与定点返回轨道耦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月面中高纬度着陆且定点返回地球中高纬度着陆场的载人登月任务而言,月面着陆窗口与定点返回轨道设计存在耦合关系,这是工程任务面对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任务背景及约束条件,建立月面着陆窗口与定点返回轨道求解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着陆窗口与返回轨道参数规律,并从空间几何关系分析耦合机理;以2025年载人月面虹湾探测为例,给出了着陆窗口与定点返回轨道求解流程及验证算例。计算结果经商业软件STK校验正确,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捷精确的载人登月任务规划方法,可在未来载人登月工程任务规划时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7.
《军事文摘》2023,(20):10-11
<正>你知道吗?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经全面启动实施了!据称,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近期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一代载人飞船、载人月面着陆器的名称呢。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等。中国人要如何登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跻身于世界航天精英国家。此后的两年中,全球有50多个国家制定或更新了自己的航天计划:美国宣布将在2015~2020年再度登月,并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为下一步登陆火星做准备;俄罗斯的新式载人登月飞船“快船”将在2012年首航,并于2025年建立月球太空站;欧洲航天局计划在 2020~2025年登月;日本正着手研制无人宇宙飞船;印度也拟订了探索月球的计划…… 2005年10月,中国“神六”飞船再次升空。中国在载人航天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201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 2020年以前在月球建立太空站。规模比“阿波罗”大得多人类登月是在上世纪美苏争霸中拉开序幕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飞抵月球后,美国的惊讶不啻于发生“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随后的国会演讲中,誓言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于是,美国不惜耗费巨资,终于抢在苏联之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8号载人绕月飞行成功以后,美国曾透露说,一旦登月成功,就准备在月球上设立导弹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   

10.
军备动态     
美国正式公布重返月球载人航天计划 前不久,美国家航空与航天局 (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首都华 盛顿正式公布了美国重返月球载人航 天计划。根据计划,美国将耗资1040 亿美元,在2018年重返月球,将4名 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在月球上停留4- 7天。此后每年将登月两次,最终在月 球上建立一个由航天员生活设施、发 电站和通信站等设施组成的月球基地。  相似文献   

11.
吴薇  王勇 《国防科技》2003,(6):45-46
2003年伊始,就在我国“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之际,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克里希纳斯瓦米·卡斯图里兰甘于元月4日对外宣称:印度将在2005年到2015年期间实施一项载人登月计划,不久将对该计划进行审核,并将首先开展环绕月球的无人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2.
我国航天工程项目管理引入第三方复核评估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和美国在实施载人航天计划过程中,历经成功的欢欣和失败的痛苦,形成了各自的载人航天安全性、可靠性和质量保证措施、方法和标准,建立了全新的确保飞行安全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保证了“联盟号”飞船、空间站、“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等多项载人航天计划的成功实施,带动了整个航天质量水平的提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阿尔法”空间站计划由于系统实施了“系统要求评审”与“系统设计评审”等独立评估,不仅比“自由号”空间站减少了50%的人员,而且净投资减少70亿美元。但是,“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  相似文献   

13.
正华盛顿时间2017年12月11日,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国家太空委员会的1号指令,其核心内容为"将力促让人类重返月球,并为今后的载人登陆火星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此时,或许肯尼迪的那段演讲会再次浮现于我们的脑海:"我们决定登月,不是因为这简单,而恰恰是因为它困难。"在人类上一次登月过去整整45年之际,2017年12月11日,美国正式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这是1972年以来,人类宇航员重返月球的重要一步。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插上旗帜、留下脚印,最终还  相似文献   

14.
张俊 《军事史林》2006,(7):43-44
1969年7月24日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日子.艳阳高照下的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大街被欢呼雀跃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在庆祝20世纪最振奋人心的成就--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安全返航.它标志着首次载人登月行动的胜利完成.亨茨维尔的居民当然有理由欢呼:美国航天局的马歇尔航天中心就在他们城镇.世界上最杰出的火箭科学家正是在这里设计出"土星V"火箭,从而使登月计划成为可能.在这群科学家中,最才华横溢的莫过于57岁的德国移民冯·布劳恩,正是他的聪明才智和无尽的想象力确保了美国在与苏联人的这场太空角逐中取得辉煌胜利.  相似文献   

15.
混合轨道是载人登月轨道的重要类型之一。利用混合轨道的组成特点,提出在双二体假设下以自由返回轨道为基础的混合轨道计算方法。主要对混合轨道的特性进行分析,给出混合轨道在能量消耗和飞行时间等方面的特性。在涉及月球运动的计算时,考虑月球运动的非圆性,对传统双二体假设略作修改。给出混合轨道的设计实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林臻 《国防》2014,(3):78-81
正(上接第2期82页)采样返回和月球车——苏联探月活动的成果苏联在尝试载人登月的同时,"月球计划"在持续进行。任务之一是在月面软着陆,月球探测器自动采集月面土壤岩石样本,然后返回地球。这种自动取样探测器由上下两级组成:下级主要部件是样本采集装置,即一支带有钻头的机械臂,能够钻入月球土壤获取样本;其他部件有软着陆制动发动机、无线电装置、推进剂箱等。上级部件  相似文献   

17.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浸透着三秦儿女的心血和智慧。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陕西省有40多个单位参与了工程的研制、建设和测控。  相似文献   

18.
正登月,无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早已成为彰显人类探索精神的一面旗帜。今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1969年7月21日,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足月球的人类,正式开启了辉煌却略显短暂的人类登月历史,他的成功也宣告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虽然仅仅三年后,美国政府就中止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时至今日,再没有人类踏足这颗地球唯一的卫星。  相似文献   

19.
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乘航天器进入太空,到目前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用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作短期飞行,在完成特定任务后再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俄罗斯(前苏联)载人飞船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叫东方号,共发射6艘;第二代叫上升号,共发射2艘;第三代叫联盟号,共发射了80余艘,目前仍在服役,并承担着国际空间站救生飞船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2004年6月21日,在印度“科技之都”班加罗尔召开的印美空间合作会议上,印度总统卡拉姆建议两国于2050年联合在火星建立居住地。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此前曾宣布,印度将正式启动为期25年的无人登月计划。印度加强与美国在太空开发上的合作以及登月计划的出台,预示着印度正加速向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