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0月30日,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在广东珠海举行。本次论坛是国防科工委与民用航空总局共同举办的第三届论坛,同时是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一项主体活动。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出席论坛并致辞。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发展中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主题发言,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高宏峰做了题为中国民航业的战略新机遇的主题发言。来自中国航空航天企业的高层领导,俄罗斯能源部等国外政府高张云川主任致辞官,波音、空客、罗-罗、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的高管,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演讲,大家共商世界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空航天业取得的成就,是中国航空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国航空航天业开创新的辉煌,需要依靠中国航空航天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世界,航空航天作为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世界各国一贯高度重视和支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确立为本国优先发展的高技术及产业,制定了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中国政府组织本届论坛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航空航天科技领域国际合作的水平,大力推动航空航天产业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下面,我代表中国航空航天政府主管部门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14航空航天设备技术展"于11月11日亮相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作为本届中国航展独具特色的展中展,"2014航空航天设备技术展"坐拥5号展馆近500平米优势地段,集中展示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和航空航天配套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加强了民口配套企、事业单位与航空、航天行业的沟通,促进了国际、国内市场合作与技术交流。参展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的科研院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西北有色金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和支持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政府将深入研究和制定实施有关航空航天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航空航天产业和技术政策,促进航空航天产业的全面发展。——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同时做好国际市场开发工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追求项目商业成功,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型号开发和技术研究协调发展;坚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这秋风送爽的季节里,在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2004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航空航天业界的同仁们相聚一堂,围绕“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与市场机会”的主题,共同探讨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高宏峰,意大利生产活动部副部长瓦尔杜齐等18位行业精英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本刊摘发部分嘉宾的发言,供读者参考。 ——编者  相似文献   

7.
<正>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兴盛,一路凯歌。与之相应,珠海航展与航空航天高峰论坛也办得风生水起,越来越精彩。本届航展和高峰论坛,规模和层次都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真诚愿望和不懈努力,反映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雄厚实力和国际地位。造福于全人类的福祉,是航空航天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当前,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日趋严峻,以航空航天为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平发展、开放发展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欧空局等1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航空航天机构官员、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论坛。各位嘉宾和各界人士围绕提升航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水平,推动产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主题,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相似文献   

9.
航空航天月桂奖是由中航传媒集团联合美国航空周刊、中国军工记协发起并主办的全行业大奖。月桂奖以"弘扬行业精神、讴歌骨干精英、探索新知前沿"为宗旨。至2005年起,航空航天月桂奖已举办四届。  相似文献   

10.
正由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21珠海论坛将于9月26日至27日在广东珠海横琴凯悦酒店举行。2021珠海论坛采用"1个主论坛+2个分论坛"模式。其中,主论坛于9月27日上午举办,议题是"智启未来,合作共赢"。论坛将邀请政府官员、权威专家、国际组织代表、我国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企业和国外航空航天知名企业代表等共聚一堂,聚焦议题,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27日,第八届中国航展航空航天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摄影师分别荣获"第八届中国航展航空航天摄影大赛中国十杰航空摄影师"、"第八届中国航展航空航天摄影大赛中国歼10战机摄影师"、"第八届中国航展航空航天摄影大赛中国K8战机摄影师"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提起航空航天,人们大都会联想到飞行员、航天员等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殊不知,在这些明星式人物的背后,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为他们做“嫁衣”,甚至为他们提供生命安全保障。航空航天搜救人员就是这一幕后英雄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航空航天产业是英国代表性工业,也是军用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到民用部门的重点产业,在全世界航空航天产品市场中均占据重要地位,该文重点分析了英国航空航天产业概况,尤其是军民融合概况,以及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军民融合格局的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成本、资金、技术、集成能力间接反映了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进步趋势和发展规律,可以被视作四个紧密联系又互有交叉的发展阶段作为工业技术最尖端的产品领域,航空航天装备研制有生产批量小、前沿技术多、产品集成度高、配套体系复杂、技术工艺先进、国际合作壁垒高等自身特点。从事航空航天装备科研生产配套,对参与的民营企业工艺技术能力要求最高,但是航空航天装备小批量、高价值的特点也能为掌握核心能力的民营企业带来良好的回报。结合目前民营企业参与航空航天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可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12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在广东珠海成功举办。本届高峰论坛分为航空和航天两个分论坛。航空分论坛主题为"合作创新——打造绿色航空产业链";航天分论坛主题为"开拓进取——持续推动航天技术推广应用"。来自国内外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的约300人参加了会议。从12日至18日,为期6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这次展会,参展商签订了30个项目价值约118亿美元的合同、协议及合作意向,成交了202架各种型号的飞机。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50家中外航空航天厂商及141个外国军政贸易团参加了本届航展。本届航展有113架飞机参展,数量之多为历届之最。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毗邻珠海机场的航展中心举办。此次航展恰逢中国航空工业建立55周年、中国航天50周年,因此中国展区无论是参展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还是展览的整体规模都比前几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外参展商推出的产品几乎没有什么新意,而参展产品的类型也从以往的以全系统为主,变成了以分系统乃至元部件为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衬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纵观此次展览,中国航空航天工业企业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正>法国【防务宇航】4月23日报道,亚太、拉美和中东地区将快速成为新的航空航天制造中心,全球航空航天制造工业有望稳步增长,但大多数制造工作将转移到亚太地区。亚太占全球复合材料制造业的三分之一,由于亚太国家增加了在全球航空航天制造市场的份额,预计到2013年,这一数字将达50%。2009年,亚太国家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收入超过451.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今年是中国航空航天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年,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直升机工业创建50年、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航空工业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配套完整,具备研制生产当代先进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成功研制生产了数十型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为国内客户提供了10000余架各类军民用飞机,向10多个…  相似文献   

19.
11月11日至16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多国航空航天企业拿出重要产品进行展示,武器装备的参展比例又创新高。  相似文献   

20.
正德勤公司2018年5月发布《2017年全球航空航天与国防行业展望》,指出全球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收入预计在201 8年实现4.1%的可观增长。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复苏、大宗商品价格的逐渐稳定,以及乘客出行需求的增长将会推动2018年商用飞机部门收入的增长。全球安全威胁的加剧、美国国防预算的恢复以及印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