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当前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文化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阐述了中国特色主流文化认同的内涵、特征、主流文化认同的理论视域,分析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提出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内容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取得共识。经研究,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应由以下几方面组成:国家意识的强化、民族认同的培养、公民人格的塑造、国情知识的教育和优良传统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国家认同对跨界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回顾社会认同概念,辨析了国家认同在认同基础和认同客体上的特殊性,并进一步分析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最后指出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应该成为各学科共同迫切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今是民族个性张扬的时代,极端民族主义、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是其外在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异化的民族认同,不利于各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对该国的国家认同和国家安全。应该以公民权为本位来构建民族认同,进而形成整体的国家认同;以保障公民生存权平等为契机,构建现实意义上的国家认同;以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化民族主义为爱国主义;以保证各民族的和睦发展为目标,整体提高国家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0,(9):21-2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文化激荡交锋,中华文化认同成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根本所在。乌鲁木齐"7·5"事件更进一步昭示我们,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的边疆地区,文化认同是长治久安之基,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屯垦戍边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视域下,各民族文化具有平等性,不同民族文化也各有其优秀成分。民族间文化沟通才是民族间深层沟通,对于民族间文化冲突的防患、民族文化整合及民族关系维系意义重大。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只有实现各民族文化中优秀成分的集聚,从而提升到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高度才能减少民族文化冲突,促进民族文化整合,进而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新疆双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冲突与整合,同时提出了民族文化整合观下新疆双语教育实施的阶段性文化目标以及双语教育实施的一些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性,表现出民族特性鲜明、深受伊斯兰教影响、民族意识强烈、思想单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新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课程组织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僵化、手段单一等问题。只有充分挖掘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完善考核机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性教学,增进各民族大学生沟通交流,才能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内心认同、真心信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连官是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践.大学生连官建立身份认同,在连队中找到归属感,从而自觉投入兵团事业是目前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三个维度来考量大学生连官的自我身份认同,从职业身份认同、地域身份认同、集体身份认同三方面来考察大学生连官的社会身份认同,审思当前兵团大学生连官身份认同状况,并从兵团、连队和大学生连官自身三个方面提出增进兵团大学生连官身份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多元文化挑战中的主体文化发挥着整合社会的功能;作为价值选择中的主流导向是引领人们行为选择的旗帜;作为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主体是增强社会认同的纽带.这些功能不仅体现为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和对先进文化的引领,更重要的是体现为对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规范和...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问题概论>课教学与民族团结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讲授中华民族概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大学生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能力.以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原则来正确认识、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主要比较分析中西文化差异中一个重要切入点——传统时间观的差异(中国属于一维时间文化的国家,而西方属于多维时间文化的国家),探讨其背后的哲学思维差异:西方思维方式的直线的延伸性(linear extension)和东方思维方式的环周型的旋转和封闭性(circular rotation)。并就此比较研究中西不同的传统时间观所反映的各自不同的民族个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法治观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基本包括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欧洲“中世纪”特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以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法治理论等三个方面。在我国确立“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今天,分析研究法治观的历史背景,才能使西方法治观得以更好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
钟敬文阐明了民族的整体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确定了民俗文化在整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文化认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前提。钟敬文的文化观对保护和利用新疆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新疆经济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家风家训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而传承下来,对当今社会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更是对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风家训文化不仅为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内容,还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并且强化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将家风家训文化融入大学生的价值观,需要课堂、学校、家庭、媒体共同助推,用优秀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载体与表现形式,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起着精神引领作用。其精神引领包括思想凝聚力、价值判断力和榜样号召力。为提高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引导,应充实和规范红色文化的创作内容,营造和强化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环境与氛围,拓展和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与传媒形式,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提高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 思主义国家观的重大发 展。在当前国际形势动荡 不定,国家关系错综复杂, 民族、宗教问题和领土争 端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国家利益 观,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世界多元文化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不同思想和价值观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意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文章立足于文化自信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相关概念,通过揭示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分析其表现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而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提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为新时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现阶段的大学生学习也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对流行文化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结构维度包括政治价值观、生活价值观、自我价值观和婚恋价值观。在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方面,性别、民族、对流行文化的了解程度、您在上大学前在什么类型的学校就读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传统、精神情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积淀和传承,是人们认同归属的精神家园和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作为一种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文化深深熔铸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每一个历程。以“文”化人,能够提高人的素质与涵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文”化物,能够为物品注入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不同的民族、国家会形成不同的战争观、有着不同的战争行为、战略战术思想呢?这些都是战争文化的研究范畴。从战争文化的视角剖析美军的“基于效果作战”理论, 或许可以看到一些从其他角度难以触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