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2014年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7时许,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探月工程总指挥许达哲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宣布: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于2014年10月24日2时准时实施发射,历时8天地月自由返回轨道飞行,返回器于今日6时42分,在我国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准确着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与美丽的神话不同,助嫦娥三号飞天的不是“仙丹”,而是一支支技术过硬、勇攀高峰的嫦娥团队。嫦娥三号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短、涉及单位众多,其开展的每项设计、研制工作都要求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高度配合,因此尤为强调团队合作。本文将带您走近嫦娥三号任务中在幕后作出重要贡献的几个典型团队,来感受团队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22-22
从10月24日在西昌发射到返回器完美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短短的八天零四小时里,中国航天又迈进了一个新时代:继苏联和美国之后成为成功回收绕月飞行器的第三个国家,为未来嫦娥五号执行更为复杂的返回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7月12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暨专题新闻发布会,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共有13家科研机构一共获得31份样品,同时,发布会现场国家航天局还向多家媒体介绍并回答了后续计划等有关情况和多个问题。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探月工程"绕、落、  相似文献   

5.
国事要闻     
《中国军转民》2014,(12):4-4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2014年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7时许,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探月工程总指挥许达哲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宣布: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针对返回器回收任务中对安全空域和期望落点的计算需求,提出了基于Koopman算子的飞行管道快速预测算法,给出了搜救直升机安全飞行空域的判定流程。建立了物伞动力学模型,利用Halton采样方法从随机空间中均匀采点,计算得到多条可能弹道;采用Koopman算子的后拉机制,将初始概率密度值与当前状态关联,得到不确定条件下返回器及其分离部件的飞行管道和期望弹道。仿真结果表明,基于Koopman算子的飞行管道快速预测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都要显著优于Monte Carlo方法;利用飞行管道计算结果对搜救直升机飞行路线进行规划后,碰撞风险最大降低54%且搜索时间减少70%。飞行管道预测算法已成功应用到嫦娥五号的回收任务中。  相似文献   

7.
探月飞行器定点返回轨迹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探月飞行器返回到预期着陆点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月球定点返回着陆点和再入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返回轨迹特征点的相对位置特性,包括月球反垂点、再入点、近地点,得到了再入点速度、纬度具有变化较稳定的规律.在特征点位置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着陆点和再入点位置分析近似方法;基于月相原理研究了着陆点光照条件和月球...  相似文献   

8.
探月飞船升阻比较低,为实现长纵程飞行,必须采用跳跃式再入方式。在跳跃式再入轨迹在线规划或预测制导中,如何快速准确地预测初次再入段纵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提出一种解析预测方法:利用匹配渐进展开方法得到再入纵向运动方程的闭型近似解;将初次再入段轨迹分为三段,第一段采用高度作为积分自变量,并利用复合梯形公式得到纵程,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采用二次多项式来拟合阻力加速度-能量剖面,根据近似解结果反解出多项式系数,并将得到的阻力加速度倒数-能量函数进行积分,得到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纵程;对解析预测方法的精度和计算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较高,速度快,可用于跳跃式再入轨迹的在线规划和制导。  相似文献   

9.
<正>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图像经"鹊桥"中继星传回,两面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辉映,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圆满成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为新时代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提振了航天战线再接再厉、追求卓越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对滑翔导弹再入弹道进行了分段,根据再入拉起段的特性建立了弹道优化设计模型,认为导弹在再入拉起段弹道终点时应处于纵向力平衡状态,使用Gauss伪谱法进行了再入拉起段的能量最优弹道优化计算;利用基于伪谱法优化的弹道在线生成,实时产生控制指令,实现了再入拉起段的闭环弹道控制.仿真结果表明,Gauss伪谱法弹道优化具有精度高、计算时间短等特点,闭环弹道控制能较好地消除风、再入参数偏差等干扰的影响,具有应用于在线制导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追月梦想     
每到夜晚,仰望星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洒下柔和的银光,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探索月球,探索星空,探索未知世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不懈的追求。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任务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再到即将启程的嫦娥三号,"嫦娥"始终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家……这些看似与探月工程关联不大的人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为探月工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表述着自己的追月梦想。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29-30
中国首次开展的探月工程再入返回试验日前取得圆满成功,而大约在同一时间点上.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英国商业载人飞船“太空船”二号接连发生坠毁事故。一方面,欧美等国对太空探索的勇敢尝试昭示中国必须加快稳步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航天型号的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政府资金和政策等的有力扶持会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是在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指明了方向,对完成全年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这次工作会议吹响了全年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奋斗的号角,也拉开了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决战决胜的序幕。牢记使命、认清形势坚定任务必胜信心2014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探月工程作出重要批示"祝贺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望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如期实现探月工程第三步目标"。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导弹再入点速度偏差和弹道倾角偏差对过载定延时引信爆高精度的影响,针对再入段的飞行特性,通过再入段弹道模型,分别分析实际弹道再入点速度、弹道倾角与标准弹道的偏差对过载定延时引信爆高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弹道倾角偏差对过载定延时引信爆高精度影响较大,在实际飞行过程中传送再入点速度和弹道倾角时可有效减小过载定延时引信爆高误差。  相似文献   

15.
助推-滑翔式导弹中段弹道方案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助推—滑翔式弹道中段的无量纲运动方程。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实现弹道优化。首先求解不同初始速度、速度倾角和最大升阻比的最大射程弹道,然后考虑驻点热流、过载约束,求解总气动加热最小和射程最大的最优弹道。基于前者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初始条件对最大射程弹道的影响。将考虑约束的再入滑翔弹道与弹道式再入的特征参数比较,表明再入滑翔弹道的峰值热流较小,而总气动加热增加,但再入滑翔飞行时间在一般锥形体再入机动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正>"嫦娥二号"探月发射前夕,"嫦娥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张廷新、副总指挥太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在卫星研制过程中如何确保进度和质量等问题,畅谈了各自的切身感受。他们深情地说,我们把探月卫星当成自己的宝贝。记者:"嫦娥二号"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张廷新:"嫦娥二号"卫星主要有两大功能:验证、探测。验证直接入轨技术、轨道机动技术、X频段的测控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等;在100公里环月轨道对整个月球进行探测,尤其要对"嫦娥三  相似文献   

17.
<正>"深空之眼"引导"嫦娥"回家西至新疆喀什东至上海佘山54所的通信与测控技术让嫦娥"耳聪目明"题记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中国古老的飞天神话里,孤独的玉兔陪伴着同样孤独的嫦娥,在广寒宫里度过了清冷的几千年。然而,11月1日,嫦娥五号试验飞行器的成功返回,改写了这个有些凄冷的结局——因为,嫦娥返家,指日可待!11月1日早上6时42分,在杳渺太空飞行8天有余的嫦娥五号任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再入机动弹道的设计问题。从保证落地速度最大的要求出发,在考虑了迎角对阻力系数影响的条件下,得到了选择再入机动弹道升阻比的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再入初始速度大、飞行时间约束苛刻的轨迹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攻角+倾侧角联合优化的再入快速抵达轨迹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再入初段利用较大攻角迅速减小弹道倾角和拉平弹道,在再入后段/滑翔段联合设计和优化攻角+倾侧角变化规律以显著降低终端飞行速度,同时满足终端高度、终端航向角、最大动压、最大热流等约束条件。该方法能够提升传统升力体飞行器再入快速到达能力并拓展其应用范围。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飞行器参数和较大初始再入速度条件下,全程飞行时间小于12 min,终端速度能够小于7Ma,横向机动距离超过800 km。  相似文献   

20.
载人飞船标准返回轨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载人飞船三自由度标准返回轨道的设计方法。基本的设计思想是在返回坐标系中建立飞船返回轨道运动方程,用非等值的速度滚动角γv(t)使飞船再入过载均匀化及减小标准返回轨道与升力失控时自旋轨道的航程差,并引入侧向制导思想解决γv(t)的反向问题。仿真中用二重迭代方法确定有关参数,避免了参数选择的盲目性。仿真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设计思想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