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工作辩证谈●饶仕恩王维军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标”指的是一些表面的、枝节的、暂时的现象,“本”指的是一些内在的、根本的、起长期作用的东西。思想工作固然要解决官兵的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即治“标”,这无可非议。但思想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2.
莫以“下岗分流”取代其他●李俭近来到基层调研,听到工人们向我们诉说一些国有企业存在以下岗分流取代其他工作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代改”、“以下代教”、“以下代管”。“以下代改”,即以下岗分流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部。目前,一些企业言必称“下岗”,左一个...  相似文献   

3.
值得注意的“飞鸽牌”干部族“飞鸽牌”和“永久牌”本来是两种自行车名牌产品,然而近几年来,三线企业职工把一些干部也分为“飞鸽牌”和“永久牌”。特别是一些偏僻的二线企业,“飞鸽牌”式的领导干部日渐增多,今天走一个,明天走一双。如四川一家三线企业,连续五、...  相似文献   

4.
我国舆论监督体制还不完善 ,记者在进行批评报道的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 ,把记者的“权利”误以为行政、司法等“权力” ,从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通过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权利”与“权力”的辨析 ,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原则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笔者是民兵通讯员,也是《国防》的忠实读者。读了1994年《国防》第1、2期,感到面貌一新,爱不释手。首先是增加了“学习邓小平国防思想”、“基层通讯”、“企业武装”、“战法纵横”等栏目,内容丰富,理论指导性强。“后备军建设”、“法制天地”、“军旅采风” 等栏目,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起色,如文笔生动活泼,可读性强。版面设计也很有特色,图文并茂,美观大方,很吸引人。封面设计较过去更加丰富多彩,有新意,品位高。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有的文章篇幅较长,文笔还不够精彩。希望今后文章内容再广泛一些,  相似文献   

6.
在对基层连队实施表扬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干部战士对于一些不适当、不实际、不科学的表扬,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引发一些逆向反映,使表扬失去激励效应,没有达到鼓励个人,鞭策他人的目的。基层部队实施表扬中的逆向反映及表现1.“事事”表扬。一些基层领导在一个阶段或周工作总结讲评中,将所完成的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日常管理、内务卫生、公差勤管等工作,进行简单罗列,采取“大事”表扬,“小事”表扬,“事事”表扬的方法,使表扬无重点、无层次、无中心,这样的表扬索然无味。2.“失实”表扬。一些领导不注意弄清实情和客观地把…  相似文献   

7.
应说人之过     
应说人之过刘逢安《名贤集》有这么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被一些人奉为座右铭。“静坐常思己过”无疑十分正确,“闲谈莫论人非”也有一些道理。如果一个人总是搬弄是非,那真该锁住他的舌头。但为人“臣”、为人友“莫论人非”,就有点不该说的话不说...  相似文献   

8.
“年龄基本到杠,职务基本到顶。”或许是出于这种“基本”状况,人武系统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官很容易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于是,以下一些现象也就不鲜见了:有的把工作标准定在守好摊子上,只求不出事、过得去;有的认为军分区、人武部机关地处城区,具备了“安家落户”的条件,可以腾出精力照顾家庭、设计自己的“小日子”了;  相似文献   

9.
“小人物说大话”,是人们早已习惯了的现象。意思是我们一些基层的同志,在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时,照搬照套、一成不变地讲着上面“大人物”说过的一些原话,既不联系当时当地的实际,更不敢有所创造发挥。据说这样做的“好处”有许多。首先是“保险”,上面怎么说,跟着怎么说,保证错不了;其次是“省心”,既不用动脑筋,也不需化力气,只要“照葫芦画瓢”就是了;再者,还能落个“紧跟”、“落实”的美名,无论是上级的文件精神,还是领导的讲话指示,都是  相似文献   

10.
干部转业、班子调整是部队经常性的工作。许多班子调整后,一些朝气蓬勃的新任领导往往不愿接手完成前任的某些工作,以为拘泥于此就难反映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于是急烧“三把火”,追求“新思路”,使一些原本开展不错的工作渐渐“缺乳断水”,半途而废。其实,新官上任要善理“旧事”,理好“旧事”很有必要。首先,有利于工作连续  相似文献   

11.
辩证看待。有不少基层干部总认为后进战士“一无是处”、“不可救药”,使后进战士感到前途渺茫,从而产生“干部把我看扁了,我也把干部看透了”的心理隔膜。为此,(一)要善抓“闪光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进同志与先进同志相比较,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他们的缺点稍多一些,前进的步伐稍慢一些。教育者要满腔热情地用“放大镜”去挖掘后进同志身上零碎的、细小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扶植、培养起来,使“点”变成“面”,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二)要发展地看。后进战士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这就要求干部…  相似文献   

12.
“议军会”议什么?顾名思义,当议与军政军民关系相关的事和人,当议与军队或国防后备建设相关的问题。“议军会”是体现当地领导和党委政府重不重视武装工作的形式,也是武装工作接受双重领导的体现。“议军会”制度在大多数地方坚持得很好,各地党政军领导也极为重视,对落实武装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 不可否认,一些地方的“议军会”变了味:搞形式、走过场的有之;开成“休闲会”、“面子会”、“宴酒会”的有之;握握手、谈谈话、打打靶的有之……“议军会”不议武装工作的大事,不议国防后备建设的要事。之所以如此,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心中无武装;一些人武部提交“议军会”议题总是“要钱要物”,久之,使地方的同志形成一种错觉:“议军会”就是人武部的“要钱会”。民兵工作费靠地方承担,人武部建设靠地方保障,这是人武工作的为难之处;另一方面,是一些同志依赖思想过重,导致有难就向地方党委政府“伸手”,甚至为“要钱”去勾兑、拉关系,使得该正常保障的经费变为“施舍”与“索要”关系。解决经费保障的根本办法一要靠法规,二要靠形象、作为。 “议军会”议什么很有学问,议好了,利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利于地方党政领导关心支持武装;利于人武系统的同志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利于军政军民团结。  相似文献   

13.
马乾 《政工学刊》2013,(9):59-59
近期,在一些基层干部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多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竞有个别人对“命理学”、“风水术”将信将疑,把个人成长进步中遇到的所谓波折归咎于“运气不好”、“命该如此”。  相似文献   

14.
提起特种部队,人们往往会想起美国的“绿色贝雷帽”、俄罗斯的“阿尔法”、德国的“KSK突击队”、英国的“歌曼德”、以色列的“野小子”。这些部队不仅在武器装备上各具特色,而且在部队训练上各有千秋,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特种部队的发展方向。然而,在非洲,在一些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尽管当地的生活水平还很落后,但政府却同样看重特种部队。笔者有幸到非洲,接触到几内亚特种部队的一些训练情况,在这里向热心的读者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小兵憨豆     
嗨,大家好!俺是憨豆,因为刚入伍,所以少不了在军营中出一些“洋相”,再加上俺从小就调皮捣蛋,到了部队岂能让俺这本来就不多的“特长”埋没?所以搞笑、装疯卖傻、恶作剧,俺都要给它充分的“发扬光大”,只要能给战友们严肃紧张的军营生活增添一些快乐,俺也就不怕被大家叫“捣蛋兵”啦!!  相似文献   

16.
“工作在军队、吃饭在地方”,“使用 在军队、提拔在地方”,这是时下一些人 对专武干部“军地双管”模式的一种“戏 说”。的确,专武干部“管用两层皮”老大 难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没得到妥善解决。 对于县(市、区)人武部来说,这种模式确 实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专武干部管理上的 难度,并直接制约着基层武装工作开展 的质量。可是,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 武部,专武干部的管理却不难。他们是怎 样破解这一难题,使这支队伍充满生机 和活力的呢?  相似文献   

17.
各地“青年民兵之家”(以下简称“民兵之家”)的活动开展、运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困难等等,人们常常提及并见诸文字,而“民兵之家”经费筹措、管理、使用方面的稿件却不多见。其实,在经费成为制约“民兵之家”作用发挥的现实下,探讨其经费来源、管理、使用问题,寻找出一些解决办法很有价值。本文综合了一批约稿和自然来稿、来电,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总部实施的驻边远艰苦地区部队“解困工程”、驻监狱部队“营房整治工程”等诸多“解困工程”项目,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部队发展的实际困难,让广大基层官兵尝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为基层官兵营造了良好的拴心留人环境。但是,由于一些同志“解困”的指导思想不正确,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对部队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如何吸取“前车之鉴”,在今后的“解困工程”中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部队多个科研单位进行调查了解,每个单位都云集着各个领域尖端人才,其中也不乏一些所谓的“个性人才”。他们大多个性与才情并存,特点与缺点同在,在科研上个个都是响当当,所取得的成绩也往往当当响,但却因“个性”问题而“瑜中见瑕”:他们或忙于求知做事、无暇去搞人际关系而难获大家“认同”;或缺少人情世故、秉公直言而难让领导“顺眼”;或牢骚满腹、常吁怀才不遇而被看做“刺头”;或不拘小节、特立独行而被视为“异类”。时下,一些单位对待这些“个性人才”大多采取了一种以瑕掩瑜、以偏概全的“棒杀”态度。心底里大多把他们看做…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受《中国民兵》杂志一些讨论文章思路影响,本地一些“青年民兵之家”搞了改革,将管理不善,缺少活力的“家”正式交由一些有热情自能力的人经营管理,没想到效果不错,吸引了许多民兵和群众前来。许多原先门可罗雀的“家”变为门庭若市,教育服务作用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