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7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在漫长的实习生涯中,我工作的重心就是收集资料、整理报刊。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结识了《兵团建设》,一篇篇励志的佳作激荡在我心灵深处,一个个真实的榜样屹立于脑海之中。这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觉得从事新闻工作是一份莫大的荣耀。转眼间5年过去了,我在《兵团建设》这块沃土上汲取的养分,滋润着我在新闻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忆峥嵘岁月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的脑海里有些事情淡忘了,多年来,我为三线工厂从事新闻报道的经历却记忆犹新:52年前的初冬季节,我与同伴们来到了地处四川省青神县境内的国营星华仪器厂,被分配在党委宣传部,当上了一名播音员和宣传新闻干事。从此,与“星华”厂共命运,开始了我在山沟沟“土记者”的生涯。  相似文献   

3.
在路上     
卢军 《中国民兵》2014,(12):64-64
岁月的车轮隆隆驶过,新的一年马上又要到了。 倏忽之间,军旅生涯已走过25年。25年来,在新闻这条路上,我艰辛跋涉,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记录别人、记录时代的同时也在记录着自己、丰富着人生。  相似文献   

4.
一周的新闻写作培训很快结束了,通过学习,我不仅对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有了了解,而且对新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理解万岁     
我的军旅生涯,除两年士兵生活外,都是为“官”的经历,虽然没当上高级将领,却也找上了大校的肩牌,并且在大军区机关工作,要论官职确实不算小,在乡亲们看来,我是比县太父还要大的官,在县志上也是有名位的人物,足以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6.
在任干事时,一次会议,因为一杯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工作作风。在随后的军旅生涯中,不论自己干什么工作,始终难忘那杯水带给我的启示:细心是走向成功的基础。我清楚地记得,1999年的春天,我从基地技术部调任基地政治部任干事。当时,政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前那一纸停飞命令将我打入了人生的低谷,幸而一项重要的演习任务让我重新找到了起飞的"跑道"。在以后的军旅生涯里,每当我再遇到挫折时,我总告诉自己,其实那没什么大不了的,暂且忘了它,赶紧行动起来,也许命运的另一扇窗已经为你打开。  相似文献   

8.
夏广娇     
这样的我我毕业于辽宁锦州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军旅生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认真负责地为官兵服务。我还喜欢演讲和写作,在演讲比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我有一个愿望,希望把军旅生涯写成一部励志小说,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体会到作为一名军人的美好。  相似文献   

9.
短短一周的培训,使我开阔了视野,理清了写作思路,深刻地认识到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兵团党委宣传部的领导讲授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上学的时候我喜欢写作,工作以后我喜欢写新闻。十几年来,我用手中的笔讴歌团场,为团场改革、发展、稳定鼓劲加油。当我知道兵团办有《兵团建设》这本杂志时,心里激  相似文献   

11.
正我于2013年起从事政工工作。刚到团场时,我不了解团场的风土人情,不明白新闻稿件如何撰写,更不知如何开展政工工作。后来看到团里订阅的《当代兵团》,我像是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它的很多栏目让我受益匪浅,"时政要览"、"特别观察"让我了  相似文献   

12.
代娣 《兵团建设》2007,(4):48-48
因为接触宣传工作不久,每次提笔写报道,我总是绞尽脑汁,无从下手。这次培训过程中,几位老师都提到新闻写作“新闻由头”的问题,使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最大的愿望,能成为建设团场,保卫边疆的一分子,我感到骄傲。"2010年2月,新年刚过,工作于湖北省广水市发改委和改革局的钱福安就向组织递交了《援疆志愿书》,因为这件事,他还与新婚不久的妻子产生了矛盾。钱福安是一名转业军人,有着17年的军旅生涯,在部队上过军校,当过排长,有着少校军衔。来到单位工作后,他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热爱文字、喜欢阅读的人,在两年来的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一篇篇真实的新闻报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就像电影胶片一样记录着兵团的大事小事,记录着兵团人的所见所感,给我所从事的新闻宣  相似文献   

15.
正不知从何时起.每次当听到哨音响起.我都会条件反射似的把声源寻觅;不知从哪天开始,每当对着相机.我再也很难摆出各种搞怪的表情和姿势,只是面带微笑与挺直站立;也不知从几时起,当我迈开正步,总是昂首挺胸,坚定不移,后来,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告诉我们才知道,是不凡的军旅生涯,在我青春身上烙下了印记。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一期的《当代兵团》又开始在同事们手中传阅,我迫不及待地拿过来读,每次新一期杂志到了之后都是这样。我是做宣传工作的,《当代兵团》就像我的老师,带领我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针对新闻选题展开多角度的采访报道,如何细致入微地写好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17.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7):5
增长见识的"好老师" 十三师读者赵宝山我第一次接触《当代兵团》(当时还是《兵团建设》)是3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刚到十三师新闻中心工作。上班第一天,我看到办公室放着几本《当代兵团》杂志,就随手翻阅,当时我就被杂志中精彩的报道吸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养成了阅读《当代兵团》的习惯。每当有新的一期《当代兵团》杂志到来,我总是第一个抢着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新闻稿件的写法。当我外出采访完,面对采访  相似文献   

18.
我的军旅情     
军旅生涯像一座航标,修正着我的人生道路,使我一次又一次在困境面前,变得坚强而豁达。  相似文献   

19.
<正>到2012年我已步入八十高龄,回顾我一生的军工生涯,能亲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创建、改革与发展,是我的荣幸。在漫长的道路上个人能为之尽一份微薄之力,为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添砖加瓦,终身无憾。我要感谢培育、帮助、关怀我的人,实在太多太多。1997年7月15日曹刚川主任、李继耐政委与我谈话,传达军委已下达我的离职命令。7月18日开了科工委常委会议,正式宣布我免职事。至此我的军工生涯已告结束,  相似文献   

20.
赵军 《中国民兵》2007,(10):45-45
2003年初,我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工作。听老同志们讲,在武装部要想出成绩,笔杆子很重要。特别是在新闻写作上能有所作为更好。为了早点“出人头地”,工作之余,我经常加班加点写稿,想证实我这个新武装的“实力”,可一连写了好多篇都如泥牛入海,使我很是不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