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由此而创立的系统工程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至今仍是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的重要战略指导方针,至今仍在深层主导着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每个环节。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刻认识实施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与推进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内在联系;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用科学理论指引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基点,尖端技术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武器装备发展由跟踪仿研向自主创新转变。要适应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要求,加快先进军工核心能力建设。要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提高系统集成创新能力,以突出"五大瓶颈"为重点,组织联合攻关,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不同的国际秩序有不同的安全环境的内容。当前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为国家安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继改革开放后实施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经济战略,是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下,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出的综合性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有经济开发战略,而且要树立综合性开发战略意识,加强政治、军事、科技、生态等现代安全因素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规划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又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作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最近,中央还做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将自主创新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一、实施自主创新是船舶工…  相似文献   

5.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在十七次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报告同时强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可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则为自主仓国褪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军转民》2016,(4):10-14
<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兼容型、双赢式发展。这一发展战略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遵循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点规律,顺应世界新科技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2006,(2):2-2
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既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规律,又要紧密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选择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  相似文献   

8.
高秀用 《国防》2006,(4):21-22
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综合性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防建设受到国家政治制度、国家发展战略、国防战略、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和国际战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国防建设既有许多和社会其他领域建设的共同点,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国防建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阶级性、政治性、经济性、对抗性、高效性、威慑性、时代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为:打破冷战思维,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确定国家安全战略重心;在国家安全实力的积聚上,强调发展综合国力;在国家安全战略的职能上,强调遏制战争,维护和平,保障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在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上,强调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宽 《宁夏科技》2001,(4):16-17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才能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创新体系建设是强化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途径不可能完全雷同。如何把握区域发展特点,准确定位,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正确处理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区域创新体系与…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战略之一。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自主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效,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人才培养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技术升级、产品升级的要求。因此,应当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原则构建完善的高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改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着力培养战略科学家,一方面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解决人才供给和需求的主要矛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从呼唤创新意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科技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不断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服务和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作为长期从事基础性,  相似文献   

13.
张翚 《政工学刊》2014,(5):84-84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由之路。科技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决胜未来战争的“第一战斗力”。国家发展、军事变革皆因科技应用、装备创新而发轫,但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不会等待人们的普遍觉醒,未来战略主动的制高点更没有谁会拱手相让,我们只有抓住新技术赋予各国的平等机遇,才可能在未来对抗中把握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国家发改委和中科院近日联合制定并发布《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  相似文献   

16.
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国防建设协调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决策机制、良性的投入机制、一体的科研机制、灵活的动员机制和有效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2013,(7):40-41
中物院大力强化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优化科研布局、扩大开放融合,积极推进三元发展战略,实现核武器、战略高新技术装备、战略科技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努力构建支撑核武器科技事业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赵宪庚,1953年11月出生,山西忻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员。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常委、院长,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军转民》2012,(7):8-8
2012年5月2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署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本着“国家安监总局负责整体规划、有序推进;集团公司负责创新引导,产业发展”的原则,坚持以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互动创新机制,紧紧依托同家安监总局的政策、规划引领和技术、标准进步等监管监察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胡主席站在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高度,将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科学地概括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党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深刻揭示了军队建设与党执政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质。蕴涵着“三个延伸”(一)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扩展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军队使命所系、…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国防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包括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注重提高综合效益、坚持“十六字”方针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组成一个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是我国国防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国防经济建设应当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即走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