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3年初冬,南中国海的暑气还未消退,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多兵种联合演习在某海域悄然拉开帷幕。空中战鹰穿云破雾,水面战舰劈波斩浪,水下潜艇翻江倒海,由高技术兵器组成的“红”、“蓝”军展开激烈的较量。某舰接到命令前出实施攻击,可就在这紧要关头,对海雷达战位报告,“对海警戒雷达故障!”接到报告,一名中校从指控中心跑到雷达战位。只见他边听雷达手描述故障现象,边检查机器。然后,在几名雷达兵的协助下,打开其中一个机柜,快速更换了其中的一块线路板。故障终于在舰艇到达就位点前排除了。扮演这个“妙手神医”角色的中校,就是海军“第…  相似文献   

2.
9月的青岛,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某军港码头,一艘艘国产现代化战舰,威武壮观,绘这座蛮声四海的岛城平添几分自豪。是日,记者登上即将出访的112舰,钻舱室,爬桅杆,看到一批批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在检修雷达、声纳、指挥控制、电子对抗等装备。这些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北海舰队某雷达厂  相似文献   

3.
孙文欣  余子富 《当代海军》2003,(5):33-33,35
驯服现代化舰,需有现代意识 群山环抱中的东海某军港,桅杆林立海鸥翔集,初升的朝阳照射在银灰色的舰体上,发出炫目的光芒。某舰犹如一条巨龙俯卧在码头边,那高高屹立的烟囱以及对海、对空警戒雷达、导弹攻击雷达和炮瞄雷达天线不停地旋转着,警惕地搜索着海天;舰上先进的对海、对空导弹、鱼雷、火箭弹和各式舰炮武器威武地注着天空、海面和水下,显示出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记者怀着神圣的心情登上战舰,立即发  相似文献   

4.
解析法是计算主动寻的雷达目标捕捉概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分析主动寻的雷达搜捕目标全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寻的雷达目标捕捉概率解析算法存在的问题.而后,利用定积分的概念,推导出一种主动寻的雷达目标捕捉概率的新算法,新算法不仅弥补了原算法的不足,而且可用来分别计算寻的雷达第一方位搜索周期和后续方位搜索周期的目标捕捉概率.  相似文献   

5.
暮春时节.黄海某海域.空中战机呼啸.水下潜艇游弋.一艘雄伟的新型战舰上雷达疾驰,导弹开鞘.鱼雷解锁、副炮旋动.作战指挥室内,一名中等身材的上校军官凝视显控台.不时发出作战指令。随着两声简洁的口令:“对空战”、“导弹发射”.新型舰空导弹腾空而起.直扑数百千米外的目标……这名指挥官就是该舰舰长邹建东.一个把使命举过头顶.把打赢作为无悔追求、把战舰永系心田的硕士舰长。  相似文献   

6.
电子防护     
《国防技术基础》2008,(1):62-62
传统的电子防护任务是保证己方的雷达、通信电台、导航等电子系统在对方实施电子干扰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对雷达等电子系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来提高这些设备在电子战环境中的性能,因此电子防护措施基本上不是一项单独的设备或技术,而是包含在电子系统自身之中,不能分开。例如通信电台为了对抗侦听与干扰,广泛采用了跳频技术,不断快速变换电台使用的频率,  相似文献   

7.
黄海某海域。 8时26分,一架舰载反潜直升机离开战舰,似雄鹰,如大鹏,呼啸凌空,直扑预定海区。雷达全向搜索,声纳跟踪定位。 9时18分,随着一声“攻击”的命令,一道红光飞出机身直入大海,少顷,大海一阵颤抖,目标被击中!担负攻潜任务的反潜战术指挥长就是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部队反潜战术主任、特级飞行员赵树民。 1978年,年仅18岁的赵树民光荣地加  相似文献   

8.
引领潮流的荷兰"阿帕" 2003年11月28日中午,北风呼啸的巴伦支海西部的海面上,海浪急促地拍打着一艘铅灰色的外形极酷的现代化战舰,这就是正在高速巡航的荷兰皇家海军"普罗文森"号防空型导弹护卫舰。这艘刚刚服役两年的新潮一族的荷兰皇家海军信息化海战的先锋舰--LCF型防空护卫舰的首制舰,此时此刻正在北大西洋上进行着一项非常重要的舰载防空作战试验,"普罗文森"号超前设计的全封闭桅杆上安装了新型相控阵雷达,舰桥前甲板下的MK41型垂直发射VLS装置内载有先进的"标准"一2BlockⅢ A舰载防空导弹,舰桥内的先进指控系统正在全神贯注地高速运行。酷舰搭神箭,看来今天荷兰海军的21世纪信息化战舰必将有出手不凡的惊人之举。  相似文献   

9.
可变搜索区末制导雷达捕捉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反舰导弹远程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但是随着射程的增加,反舰导弹自控终点的误差散布也增加,同时降低了目标捕捉概率,扩大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途径,但这将降低末制导雷达的目标选择能力。选用可变搜索区末制导雷达是解决该矛盾的一种方法。在分析该模式末制导雷达搜索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变搜索区末制导雷达目标捕捉模型,为该模式末制导雷达目标捕捉概率的计算提供了一种较准确的方法。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10.
正水面舰艇得到较快多样发展在世界水面舰艇发展中,除了航空母舰外,其他水面舰艇发展也受到海上强国的重视。其中,驱逐舰、两栖战舰和其他一些水面战舰得到较快发展。宙斯盾驱逐舰作战效能不断提高宙斯盾战舰是安装了美制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系统的防空型驱逐舰的统称。宙斯盾战舰的核心是"宙斯盾"作战系统,是美国海军为满足舰载防空系  相似文献   

11.
《华北民兵》2013,(10):55-55
"中华神盾",也称"中华宙斯盾",是中外专家与军事爱好者给052C型导弹驱逐舰起的绰号。这是中国经过20年消化吸收国外造船技术,结合国内最新科技成果,自主创新制造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世界级战舰。中华神盾舰军兵种知识长154米,宽17米,吃水6.1米,满载排水量约7000吨,乘员280人,最高航速29节,续航力4500海里/15节。武器系统:鹰击124联装反舰导弹、100毫米单管隐形主炮、国产730近防炮、多用途发射器、324毫米3联装鱼雷发射管、反潜直升机。电子系统: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  相似文献   

12.
8月6日,美海军在关岛附近举行了"勇敢之盾2007"大规模海空联合军演。此次军演除了"斯坦尼斯"号、"尼米兹"号和"小鹰"号3艘大型航母集体亮相的热点外,更引人注目的是众多的提康德罗加级和伯克级"宙斯盾"战舰的各种海上作战的"十八般武艺"的全面展现:辽阔的关岛海面上,20多艘"宙斯盾"战舰时而编队结伴破浪前行,时而兵分两阵捉对厮杀,大规模地演练了海基反导、超视距攻击、电子对抗、联合反潜、航母护航、濒海作战等海战新样式,令人眼花缭乱。有国际防务专家表示:"宙斯盾"战舰的大规模使用,开创了21世纪海上信息化联合作战的新时代。而推动当今海战加速转型的两大关键信息技术就是"宙斯盾"战舰上的两大法宝:数据链系统和相控阵雷达。  相似文献   

13.
群山环抱中的某军港,桅杆林立,战舰云集.我人民海军某新型导弹驱逐舰就靠泊在这里。现代化战舰水兵的生活与管理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日前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登上该舰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访。  相似文献   

14.
在浩瀚大海上,巨形战舰威风凛凛排成各种队形向前进的大舰巨炮时代,曾有多少大国出尽了霸权的威风。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进的战舰一反往日嚣张的“打手”形象,“隐形”却成了众海洋强国追逐的时髦。特别是海湾战争中,隐形技术向世人展示出的巨大魅力,使隐形技术的研究成为未来战争中各国关注的焦点。 结构隐形——防雷达探测的特殊体型 雷达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探测设备之一,它在工作时,向一定空域发射电磁波,该电磁波遇到信号后便会被反射回来,雷达接收  相似文献   

15.
春雨时节,沈阳军区某高炮旅在辽西群山之间隐藏数十台雷达,迅速捕捉战机轨迹,锁定战机空中位置,将“蓝军”战机坐标航向等信息传输到指挥所,“红军”随即开始火力反击,打得“蓝军”连连叫苦。缘何火炮能够指哪打哪?自从配备了某新型雷达,该旅火炮的打击精度提高了数倍之多。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目标捕捉的限制条件,以一种典型的目标态势为前提建立了基于蒙特卡洛仿真法的目标捕捉概率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末制导雷达参数组合进行寻优,并通过调整重要因素水平进行多次实验,得到了适合当前目标态势的较优参数组合,为提高反舰导弹目标捕捉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雷达,是现代战舰的“眼睛”,常常被人们誉为“千里眼”。我在雷达战线上已经工作了30多个春秋。但是,最令我终生难忘的是研制“中华第一舰”远程警戒雷达那段紧张而又艰难的经历。十年前的夏天,组织上要我主持设计“中华第一舰”远程警戒  相似文献   

18.
雷达、电子战、通信等多功能电子系统一体化是雷达的发展方向之一,针对多功能雷达的资源管理与调度,基于孔径分割建立了多功能雷达系统的任务模型,根据任务作用距离确定了任务事件对孔径资源的占用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最小时间窗调度间隔的任务调度算法来解决多功能雷达的任务调度问题,通过仿真验证,证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刘喆算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因为他放弃留在大都市的机会携妻带子到海岛,因为他是支队的首位博士舰长,因为他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通常需要8~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舰长培养之路……这些都不是记者此次采访的主题,我们关注的是这位博士舰长如何指挥他的信息化战舰驶向未来信息化海战场。  相似文献   

20.
一、EMC运动二战后各海军大国为增强舰船战斗力,在缺乏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情况下,仓促安装了许多同无线电通信争夺有限空间和有限频谱资源的对海与对空搜索雷达、火控雷达、导航和电子对抗设备,导致电子系统之间出现严重相互干扰。近代微电子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