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登堡防线德国兴登堡防线全长近200公里,是一次大战期间最著名的防御工事。1916年德军在与协约国英、法联军争夺凡尔登要塞中损失惨重,伤亡达百余万人。有鉴于此,新上任的德军司令兴登堡元帅决定在西线紧急构筑防御工事。德国人花了两年时间修筑兴登堡防线:纵横交错的铁桩和铁丝网组成的障碍,深  相似文献   

2.
"虎王"式坦克是德军在二战中的最重型坦克,被公认为二战中防护力最强的坦克,曾被德军号称为坚不可摧的"超级战车"。然而,这种威名赫赫的坦克在东线首次与苏军坦克交锋,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成为战争史上的笑柄。为挽危局,"虎王"仓促上战阵 1944年,苏军对德军发动了气势磅礴的大反攻,在夏季达到高潮。6月23日,西线苏军4个方面军的240万人大军以气壮山河之势打响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将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杀得兵败如山倒。短短半个月之后,苏军先头部队  相似文献   

3.
1944年6月9日,诺曼底战役打响后,德军在奥马哈滩头发现了两具美军军官的尸体,搜查出随身携带的一份作战方案,其内容为盟军将准备在诺曼底登陆。但是,当这份作战方案送到德军统帅部时,德军西线情报处处长罗恩纳少将却并不相信,他认为这又是盟军玩的把戏,盟军的目的可能是以这份假情报吸引德军的注意力。于是,德军改变了将主力调往诺曼底方向的计划,转而在加莱  相似文献   

4.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困难、最危险的登陆战役,它的胜利对于盟军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起了决定性作用。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成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在谋略方面的出色运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透析其成功的谋略运用对策,对于谋划未来可能遂行的渡海登岛作战任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谋略运用   1944年,德军虽然已在苏联、意大利和北非战场遭受巨大损失,但仍然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西线,德军有一百万军队据守在面…  相似文献   

5.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然而,从二战爆发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的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德军对整个西线盟军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盟军也只是利用轰炸机抛撒传单,进行宣传战,没有对德军发动任何攻势,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这种虽已宣战却没有发生大规模交战的奇怪现象被西方有些国家称为“奇怪战争”,英国则称之为“朦胧战争”。 其实,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  相似文献   

6.
张超 《军事历史》2016,(4):27-2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部战线的僵局和巨大伤亡迫使协约国寄希望于另辟战场以战胜对手。经激烈讨论,协约国军队发动了旨在夺取黑海海峡南大门——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的加里波利战役。从发动方来看,战役分为海军单独作战、两栖登陆作战和撤退三个阶段。由于在作战决心、作战准备、作战指挥和战场保障几个方面出现失误,协约国军队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仍未能达到战役目标。  相似文献   

7.
1918年10月,协约国军队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突破了兴登堡防线。惨败临头的德国便向协约国发出求和的呼声。然而,协约国为了从根本上削弱德国,拒绝了德国的求和,决心给德军以更大的打击。就在这时,发生了一场意外的灾难——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从而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相似文献   

8.
1940年春,在用“闪电战”击败波兰后,希特勒又将侵略战争的矛头指向英法等国。在德军拟定的作战方案中,尽快击败比利时成了战役能否胜利的关键。如果比利时能坚持抵抗并得到英法军队的支援,德国军队就很可能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覆辙。而要达到迅速击溃比利时军队的目的,就必须攻占埃本·埃马耳要塞并控制要塞附近的运河大桥,以保障“闪电战”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重要问题的提出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军事行动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进攻阶段,大体从1941年3月22日起到1942年11月19日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出其不意的进攻;二是防御阶段,大体从1942年11月19日起至1945年败亡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防御和退却。上述这种阶段划分是以战略总趋势为根据的,但在具体战役行动上,仍然进攻中有防御,防御中也有进攻。比如,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发起的进攻战役,发生在德军战略进攻阶段。但是实战中,德军亦有防御作战行动。相反,德军在战略防御阶段时,也发动过库尔斯克进攻战役…  相似文献   

10.
1915年4月22日,为改变僵持的战争形势,德军在比利时南部伊珀尔对英法联军实施了氯气攻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化学战。潘多拉魔盒由此打开。一、战争僵持,化学战应运而生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掠夺财富,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法、英、美、俄、意为首的协约国在欧洲战场上展开激战。经过3个多月的交战,双方在7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对峙了长达半年之久,为突破对方的防御,双方都在寻找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伊珀尔位于比利时西南部,是通往英伦海峡各港口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14年10月至12…  相似文献   

11.
使用空降部队实施大规模的空降突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在运用闪击战中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对于达成其初期战略目的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显示出空降兵在战略突袭中的重要价值。德军在战争初期共进行了四次空降作战。第一次是在1940年4月入侵丹麦、挪威时,使用一个伞降团和三个机降团,运输机五百架。第二次是在1940年5月10日入侵比利时、荷兰时,使用两个空降师,共一万六千余人,运输机约五百架,滑翔机四十架。第三次是在1941年4月入侵希腊时,使用两个营及工兵等加强分队,共一千五百余人。第四次是在德军占领希腊后发动的夺取克里特岛的空降战役,使用运输机五百余架,滑翔机近百架,兵力为两个师又一个团,二万二千余人。德军的这四次空降作战,都是在战争初期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或登陆战役中进行的,在组织指挥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在西线"闪电"般的胜利令人震惊。法国情报机构差强人意的表现是其在西欧战场迅速沦陷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法国的情报官员对"D计划"所依赖的比利时与荷兰的国防状况及政治立场几乎毫不知情;对希特勒进攻时间的判断尽管较为准确却未能发挥作用;其在战前对德军突破地点的致命误判更直接导致了盟军在短时间内溃不成军。法国情报机构在战前的低劣表现,主要是因为自身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希特勒对盟军成功实施战略欺骗,以及盟军作战计划对法国情报工作产生的消极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1941年 5月,法西斯德国在希腊克里特岛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空降战役。在这次空降战役中,德军共出动各种飞机 1300多架,先后空降 2.5万人。虽然德军最终夺取了克里特岛,但损失伞兵 1.4万余人,各种飞机 220多架。惨重的损失不仅使德空降兵的元气大伤,而且改变了德军对空降兵作用的认识,此后,德军在战争中再也没有大规模地使用空降兵。   德军克里特岛空降战役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鉴和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于未来空降战役的组织和实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是爱琴海的门户,也是西欧到…  相似文献   

14.
1940年春,在用“闪电战”击败波兰后,希特勒又将侵略战争的矛头指向英法等国。在德军拟定的作战方案中,尽快击败比利时成了战役能否胜利的关键。如果比利时能坚持抵抗并得到英法军队的支援,德国军队就很可能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覆辙。而要达到迅速击溃比利时军队之目的,就必须攻占比利时的埃本·埃马耳要塞、并控制要塞附近的运河大桥,以保障“闪电战”的实施。最坚固的埃马耳要塞埃本·埃马耳要塞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是著名的列日要塞的北部支柱,控制着缨斯河和艾伯特运河的交叉点。它建筑在一个高地上,南北为900米,东西为700米。表…  相似文献   

15.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09,(11):58-59
1944年7月,美军发起“眼镜蛇”行动,盟军成功突入法国诺曼底纵深,西线德军两翼渐溃,德军B集团军群19个师被挤压在东西长32千米、‘障扫E宽16千米的法莱斯地区。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欧各国相继沦陷,不少人纷纷流亡英国。比利时人维克多·德拉维利,每天以"不列颠上校"的名义,利用电台从英国向比利时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占领军。1940年末一个晚上,他在广播时以"V"字代表胜利的口号,发动人们在德军占领区内到处书写"V",表示对斗争胜利的坚定信念。几天之内,在比利时首都和其他城镇的墙壁上、街道上、车  相似文献   

17.
史放 《环球军事》2014,(21):54-56
一战爆发后不久,欧洲西线的战事便很快就由运动战变成了阵地战。在1914年秋天的马恩河会战结束后,德军和英法军队都不断向北面运动以求能够包抄敌人的侧翼,从而令对峙线不断朝海岸线推移,这一过程史称“进军大海”。而在双方同时到达海岸之后,西线战场就彻底陷入了阵地战和堑壕战。为了打破这种僵持局面,交战双方此后都做了若干次不成功的进攻尝试,而到了1915年9月,英军的一次全力进攻看起来大有成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北非登陆战役是1942年11月英美等同盟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对维希法军、德军实施的登陆作战行动,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该战役是同盟国加强地中海制海权和北非主导权的关键战役,为彻底打败德军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奠定了基础。盟军发动该战役的主要经验教训:注重从大战略高度运筹战争,军事行动服从政治需要;注重保守秘密和战略欺骗,达成战略战役突然性;注重外交攻关和争取内应,保证登陆作战顺利进行;注重统一指挥和联合作战,提升作战指挥效率。但同时,盟军也存在作战准备不够充分,低估了登陆作战实际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粉碎麦克阿瑟"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狂妄企图,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集中9个军30个师的兵力对敌发起第二次战役.战役决心以志愿军第38军、第42军首先歼灭德川、宁远的南朝鲜第2军团主力,打开战役缺口,割断东西两线敌人联系,尔后向价川、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西线重兵集团退路,配合主力歼灭美军2~3个师;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在战役打响后迅速围歼美陆战第1师两个团于长津湖地区,尔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相似文献   

20.
不列颠战役以德国失败而告终,英德双方在这一战争中的情报表现极大地左右了最后的结局。英国信号情报系统对德军作战指令的成功截收,连同雷达系统针对纳粹空军空袭的出色预警,在英国本土上空形成了一道严密的信息防空网,成为英国最终取得空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德国空军情报工作却差强人意,外国空军处在忽略德国空军缺陷的同时,总是盲目乐观地判断德军轰炸的效果,轻视了英国雷达系统在空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严重影响了希特勒政府在不列颠战役中的战略决策并导致德军的失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