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各国军方的青睐。无人机的研制、运用和发展也可谓方兴未艾。但对世人来讲,世界航空大国俄罗斯的无人机长期以来却一直是个谜,最近俄罗斯的一些报刊和杂志刊登的一些介绍文章,终于让我们揭开了这块神秘的面纱。发展历程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研制战略无人机。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当时世界政治及战略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航空周刊》报道,专门研制隐形飞机的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作组成员终于揭开了巡航导弹式隐形无人机的面纱。这种3.4吨重、绰号“奴隶”的无人机体积小到可以挂在一个机翼下,能够飞往F/A-22战斗轰炸机不能抵达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10,(6):72-72
美国【空军杂志】网站4月14日报道.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及美国海军的“广域海上监视”无人机是否需要装备武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多年,近期终于有了定论。昨天,诺·格公司“广域海上监视”无人机项目负责人表示,类似的无人系统将不装备武器或实施“武器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美军反小型无人机能力建设路径,能以强敌研究为出发点深入理解其建设现状,并为我军应对提供借鉴参考。梳理美军文件、智库报告等资料可发现,美军当前高度重视反小型无人机能力建设,正扎实推进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积极开展装备采购和技术引进,并联合国内外手段力量以塑造高技术、多维度、可操作的反小型无人机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5.
2006年,第一架生产型"全球鹰"无人机部署到中东地区,用以支持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这标志着"全球鹰"终于从概念演示项目转化为具备实战能力的武器系统。虽然"全球鹰"、"捕食者"的能力仍需要进一步验证,但美军系统操作人员对它们的情报收集能力  相似文献   

6.
漆黑的夜空中,一架无人机悄无声息地飞过。数公里外,低空盘旋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内,飞行员聚精会神地盯着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当发现一群武装分子正手忙脚乱地安装路边炸弹时,他立即对远处的无人机发出遥控指令。十几秒后,随着一枚“海尔法”导弹呼啸而至,目标所在地顿时化作火海。这就是美军直升机与无人机配合使用的虚拟场面。据悉,美国陆军正开发一种通过武装直升机控制无人机的实时监控技术,以便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做出更精准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弗拉索夫:二战中恶名昭彰的苏军叛将,最终受到了历史的惩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苏德战争史上,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是一个既富有传奇性、神话般而又臭名昭著的人物。作为苏联红军杰出的将领,他曾经建立过无数功勋,有好几次,由于上级和同事们的无能,他陷入了德军的重重包围,但全靠他自己的勇气,终于逃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的起飞方式在作战中是个关键因素,决定了无人机作战的灵活性、机动性和高效性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的起飞方式已由最初的滑跑起飞更新换代至多种多样。对无人机起飞方式进行了研究,根据动力源不同将无人机起飞方式分为势能膨胀力作为动力源起飞、电磁力作为动力源起飞、气体反冲力作为动力源起飞和人力作为动力源起飞4大类。对每种无人机起飞方式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阐释并列举出了相应的无人机型号,对无人机起飞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的安全性能特别是防相撞能力是影响无人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无人机感知避让技术是防止无人机发生相撞事故的重要保证。为了解和发展无人机感知避让技术,从无人机空中态势感知、飞行冲突预测和飞行冲突解脱3个方面对当前感知避让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探讨了无人机防相撞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何辉  张巨泉 《国防科技》2005,(11):55-56
上世纪60年代,无人机开始用于军事领域。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和1982年的叙、以贝卡谷地之战中,无人机崭露头角,令人刮目相看。无人机大量、成规模地用于战争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了几百架无人机,飞行了几千小时,执行了大量的军事任务。目前,一场前所未有的无人机研究热正在兴起,研究无人机对空中战争的影响和新一代多用途、隐身无人机的研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空军新的研究和发展之重点。一、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使用无人机是由航空模型飞机发展而来的,它是用无线电遥控操纵或由自身程…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分布式协同已经成为电子战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电子战能力是实现分布式协同电子战能力的一个关键途径。随着载荷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可以搭载的电子载荷种类多样,功能也更丰富,可以执行更多任务。目前,世界军事大国特别是美国都在纷纷加快研制装备电子战无人机,并且逐步应用于实战来执行电子对抗、电子干扰和电子支援等任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人机逐渐成为战场和要地防御上越来越重要的威胁之一。利用电磁频谱探测无人机下行链路信号存在无人机通信信号特征建库难、采用4G/5G网络通信的无人机难以识别、微弱无人机信号淹没于城市/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中、采用自主控制不发射测控/图传信号的无人机无法探测等问题。利用电磁频谱手段对无人机进行定位时,分析和对比常用的多站测向交叉和时差定位体制,认为采用时差定位系统可以取得较好的定位精度。最后指出在无人机反制干扰中,可使用电磁压制干扰、卫星导航诱骗、协议破解操控多种技术手段,并分析其运用时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有/无人机混编协同反潜作战可以发挥有人机和无人机的互补优势,极大提高反潜效能,是未来航空兵作战的重要方式。针对有/无人机反潜特性,分析了有/无人机使用声纳浮标协同应召搜潜过程和方式。以反潜机布设声纳浮标、无人机进行监听为前提,提出了无人机监听航路的代价函数,以此分析了无人机最优监听航路,计算结果表明监听方案的可行性,对有/无人机协同反潜作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蜂群作战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正逐步走进战场,对未来防空作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总结美军无人机蜂群发展主要文件和无人机蜂群项目,分析了无人机蜂群主要作战功能,包括抵近侦察、诱骗干扰、侦察打击一体化和有人-无人协同打击等。提出了对无人机蜂群的防御对策,即构建地面探攻一体的防御体系和空中无人机蜂群防御体系,以实现对无人机蜂群的有效防御。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无人机自主着陆过程中高度、速度和飞行轨迹角的变化特性,以提高无人机自主着陆的安全性和精确性,需要对无人机着陆过程进行数学建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根据无人机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无人机着陆仿真系统及其分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该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地描述无人机着陆过程的特性,为更深入地无人机仿真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联合作战概念的出现和无人机多任务使命的实际运用,使得无人机联合作战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发展的重点。基于协同作战和联合作战的内在联系及国内多无人机协同作战有关理论上的研究情况,分析了无人机协同试飞试验的条件和主要特点,总结归纳了无人机协同试飞试验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无人机编队的设计依据和关键问题,介绍了集中式、集散式、分布式控制的基本概念,论述了3种控制模式下的无人机协同试飞试验的实现方法和各控制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多旋翼无人机无法长时留空的问题,可以通过系留综合缆绳将多旋翼无人机和地面站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型无人机系统——系留多旋翼无人机。本文梳理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历程,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总结了系留多旋翼无人机的系统组成和应用特点,对多旋翼无人机在战术通信保障、军事侦察监控、电子干扰与防护3个方面的军事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物名片]李长勇,河北吴桥人,1981年3月出生,2000年9月入伍,2001年11月入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75737部队50分队分队长。他先后开创了5个"全军第一":第一个实现某型无人机"双控双飞",第一个实现小场地手控伞降回收,第一个不依靠厂家独立完成新型无人机首飞,第一次实现无人机编队远距离飞行,第一个实现无人机超系统飞行。个人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2年10月参加全军专业技能比武夺得金牌。  相似文献   

19.
2010年6月9日,“尖兵之翼——第三届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分别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北京铁道大厦隆重开幕。首次移师军事博物馆的无人机展览会是本年度国内唯一的大型无人机展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国内无人机主流厂商展出了自主生产的30多款无人机,宛如一场汇聚众多“明星”的盛会,基本体现了当前我国无人机发展的最高水平,构筑起一座我国无人机科研、生产、使用、管理、商贸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航向和姿态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参数,传感器系统是整个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采用LPC3250ARM9处理器、MEMS传感器以及存储器设计无人机航姿系统,完成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获得无人机的航姿信息,最后进行数据传输。将Linux操作系统嵌入到无人机航姿系统中,实现系统的实时任务调度和进程管理。结果显示,该系统达到了无人机航姿系统的小型化、低功耗、高精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