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杰 《军事史林》2004,(5):4-11
中央军委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军事决策机构",她领导着全国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2.
1998年12月3日,对于江南机器厂下岗女工蔡军来说,真可谓是一个值得欣喜的日子。这天,她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35岁的蔡军,1979年进厂当了一名冲压工,1991年又被安排到该厂十二分厂内磨二班干圆磨工。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她很快便成为磨工技...  相似文献   

3.
英烈千古     
刘胡兰,1932年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她从小就接受着老一辈革命者的薰陶,12岁时就成为儿童团团员,勇敢地加入了抗日斗争的行列。抗战胜利后,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妇干班学习,结束后被分回本村任代理妇联主任,积极组织妇女群众参加解放战争。她15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被捕。年仅15岁的刘胡兰为保护群众和党的秘密,宁死不屈,光荣地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之下。毛主  相似文献   

4.
她随父亲冯玉祥在美国避难时,求学美国,她受到的是西方式的教育,甚至她的一生都爱吃的是西餐,牛排,爱喝的是红菜汤,爱欣赏的是西洋音乐。但她和父亲一样爱国,她毕生矢志不渝地追随中国共产党,把爱全都给了信仰。她就是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  相似文献   

5.
杨岭梅,一个鲜为人知的民兵女英雄。原冀中军区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为她题词,盛赞她是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家乡人民为她自豪,称她是“一枝绽放不败的寒冬‘腊梅”’。7月12日,记者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的家乡河北省晋州市东卓宿乡南田村。76岁的老支书高庆章老人向我们讲述了烈士的光荣事迹。“俺要打日本,救穷人!杨岭梅,1921年出生于晋县(今晋州市)南田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全家6口人靠父亲杨洛伍教书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华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日。这一年,晋县南田建立了抗日政权,这一带成了晋县六区区委和区民兵小队根据地。岭梅家是民兵干部经常来往聚会的地方。在家里小屋油灯下,她常听到叔叔伯伯们商量打鬼子、除汉奸的大事,听到区民兵小队怎样伏击日本兵“讨伐队”,缴获多少战利品;她看着这些叔叔伯伯为了打败日本鬼子,解救穷人,不怕流血牺牲,16岁的小岭梅打心眼里敬佩!  相似文献   

6.
女将军李贞     
李贞同志是我军历史上唯一的女将军。她1908年2月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她转战在湘赣边区,负责湘赣省妇女工作。长征途中她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和红二方面军组织部副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八路军第120师驰骋在抗日前线,后调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她参加了保卫大西北的战斗。1950年初,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13,(15):48
报了个口译班,有一位老师大约30岁,口译功夫了得。后来才知道,她大学学的是历史,本职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儿子已经5岁,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务、带孩子。打开她的博客,已经更新了500多  相似文献   

8.
王法安 《国防》2011,(7):8-14
9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时,当时仅有的50多位党员绝大多数是文化人。然而,在旧中国封建专制和军阀割据的政治生态下,"有军则有权","谁枪多谁就势大",这就注定她将成为一个"武化团体"。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和领导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直接指挥了长达20多年的人民革命战争,以非常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了国内外优势装备的敌人,并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起了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国防体系。纵观近代以来世界政党史,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具有如此丰富的军事实践,也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创造如此辉煌的军事伟业。这当中,除了她从事战争的正义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非凡的军事大智慧。今天,当年的战争虽已远去,但国家安全仍需保卫,总结继承党的军事大智慧,不仅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无比重要,对其他领域也是可以共享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40年拥军路     
被誉为山东省“新时期拥军模范”、“十佳兵妈妈”称号的王文真,是山东省邹城市钢山街道西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她是一名生在旧社会,8岁丧母,9岁丧父的孤儿;她是一名在老红军的教导下,19岁入党的基层干部;她是一名40年如一日,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拥军的模范;她是一名有着全国、全省60多项荣誉称号的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我们热爱她、信赖她 ,是因为只有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 ,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惟一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始终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不断解决时代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 ,引领着时代和社会前进。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着眼于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 ,用马列主义的“矢…  相似文献   

11.
18岁的她毅然参加了红军,是什么力量让她两过草地走完漫漫的长征路?革命成功了,为什么却心甘情愿当一名普通群众?晚年的她又在忙碌些什么呢? 8月8日,武警天安门支队国旗护卫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91岁高龄的红军女战士邬家珍。她是居住在延安、于今健在的、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两名老红军女战士之一。邬老再次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12.
银泉 《环球军事》2006,(17):38-39
今年6月,10位美国老奶奶大闹美军费城征兵站,吵吵嚷嚷要求当兵,其实是以此表示对布什政府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强烈抗议。没想到的是,美军最近真的迎来了一位祖母级的新兵。她虽然只有41岁,但确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祖母。这一消息顿时引起了舆论关注,而美军兵力捉襟见肘似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41岁的祖母投身军营据美联社8月19日报道,这位美国陆军列兵名叫玛姬·布莱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早在少女时代,她就梦想着投身军营。然而,在19岁的那一年,她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自己的军人梦想也只得就此作罢。现在,41岁的布莱克已是得克萨斯小镇西…  相似文献   

13.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门前接小孩的人群中,有一位叫郑平的中年妇女。她每天早上送一名10多岁的小女孩儿上学,中午又接回家吃午饭,下午上学又送来,下午放学又接回家去,熟悉的人问她:“你接送的孩子是你什么人哪?”她自豪地说:“是我外孙女。”可是她唯一的女儿刚刚结婚,怎么能有10多岁的外孙女呢?  相似文献   

14.
现年74岁的玛利塔·洛伦茨曾是前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情人。1959年,洛伦茨与卡斯特罗坠人爱河,当时她只有20岁。1960年,洛伦茨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命令她使用毒药刺杀卡斯特罗。不过,这场刺杀阴谋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70个战斗春秋。她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她在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她为推进人类历史的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历史的丰功簿。我们军事经济战线的同志,和全军指战员一样,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领悟了一个最朴实的真理:无论在任  相似文献   

16.
白国营 《中国民兵》2007,(11):52-53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在5岁时失去了唯一的哥哥,19岁时失去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今年她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坎坷的农家女,却把从山路上捡回来的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老人.当做亲娘一样精心照料了600多个日日夜夜,她就是河南省渑池县陈村乡一位优秀青年民兵郑秀珍。  相似文献   

17.
哨兵     
女儿今年8岁了,天真、幼稚、无邪、好动组成了她现在的性格。每当和妻一同把她从学校接出来,她或是有说有笑。或是语无伦次地讲述着同学的趣事,或是咿咿呀呀地唱着儿歌,内心深处充满了欢乐,仿佛整个天空都是她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辛丑新春,我怀着庄重的情感,千里寻访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在跨越百年的历史中,进行一次悠长的精神瞭望,一种无比敬仰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初心始发地,光荣英雄城。素有东方"摩都"之称的上海,虽少有名胜古迹,但在我看来,革命遗存就是她最光辉壮美的风景。繁华转角,弄堂深处,一处处烁烁发光的红色印记,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一名普通军嫂,是一位伤残军人的妻子,是两个儿子的母亲;20岁那年,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一位无腿英雄,瘦弱的双肩从此担当起整个家庭的重负;尽管24年经历太多坎坷,她内心却充满幸福,如果爱要用言语来表达,她说,她愿一辈子做那个人的双拐……  相似文献   

20.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