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清军爱国将领左宝贵,1837年出生于山东省费县的一个回族家庭。早年投身行伍,治军有方,一生奔波沙场,率战有勇。1875年,清廷晋升他为记名提督,镇守奉天(今沈阳)。 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派左宝贵率奉军与卫汝贵、丰升阿、马玉昆等部进驻朝鲜平壤。左宝贵到达平壤时,清军已在牙山被日军打败。当时,败退下来的和前去增援的清军都集结于平壤,本来可以据守要塞,扼断日军北犯通道,制止其向中国边境推进,但担任清军诸路统帅的叶志超却主张“墨守城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中清军败北原因探析王楚良,施渡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较量,清政府便无力再战而被迫求和。清朝泱泱大国,何以如此之快地败在“蕞尔小邦”日本之手?这是值得深思的。诚然,中国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军队建设...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恶化的朝鲜局势,清政府内部战和意见不一,寄希望于俄、英调停。自1894年6月20日至7月18日将近一个月时间内,北洋大臣李鸿章全力投入请求俄国调停的工作,没有做任何军事上的准备,贻误了时机。而日本至7月中旬,已完成了在朝鲜的兵力部署,决心挑起战争。6月22日,俄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一次绝交书”。7月14日,英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二次绝交书”。此时清政府才开始匆匆运兵向朝鲜牙山增援。7月21日,李鸿章派大同镇总兵卫汝贵率盛军马步六营,提督马玉昆率毅军两千,  相似文献   

4.
李同勇 《军事历史》2005,(11):56-59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蒙受了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屈辱之后,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5月3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正式签订《交接台湾文据》证书(俗称“割台让渡证书”);5月20日,清政府宣布台湾百姓是否内渡,听其自便,如两年内不回大陆者,可作为日人而“改衣冠”。对此,台湾人民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彻底失望了,决心进行“自谋保台”的武装斗争。5月25日,在台湾著名爱国人士丘逢甲的倡议下,由台湾各界绅士共同组织了临时的抗倭政府,定名为“台湾民主国”,年号为“永清”,明确表明了台湾永远属于大清国。此时…  相似文献   

5.
高林 《当代海军》2006,(10):74-75
据史料记载,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方面使用的一些重要的军用密码电报,很多被日本破译,致使中国蒙受巨大的损失。中方发现密电码被破译后,几经变更密码,同时增设针对日方密码机的改进型截收破译设备,培训了多批高级破译专家。在抗日战争中,破译了山本大将出巡、偷袭珍珠港、南进战略等多批绝密密码电报,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为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甲午战争清政府密电码日方了如指掌中日甲午战争,中方之所以惨败,除  相似文献   

6.
1894年7月25日,在中国黄海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中日甲午战争,历时8个月,中国军队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把中国推向灾难深重的深渊。在纪念甲午战争爆发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军分区党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围绕“知国耻、明史理、练精兵”这个主题,运用“甲午”战争耻辱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区民兵预备役中广泛掀起了知国、爱国、报国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军区张太恒司令员听取汇报后,给予较高的评价。回顾半年多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从中得出三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日甲午战争,是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护航舰只及运兵船拉开序幕的。而这次中国舰船在丰岛海面所以受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与李鸿章由海路增兵牙山的决策失误有关。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894年春,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遂请求清政府派兵“代剿”。6月4日,主持清朝军事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接到  相似文献   

8.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曾有一艘巡洋舰,是英国皇家在清政府建北洋水师时,赠送给慈禧的“宜川”舰。这艘巡洋舰是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轰开中国大门后,为表示“友好”赠送的厚礼,当然这也是中国花二百万两白银在英国订购军舰时,才擦出来的“友好”火花。但这艘“宜川”巡洋舰在甲午战争中一次也没有抛头露面,恐怕仅仅是作为“老佛爷”海上兜风用的。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受赠舰船的先例。但是堂堂天朝大国就是打不过“蛮夷小邦”,夷人坚船上导航的罗盘是中国发明的,夷人利炮中发射的火药也是中国发明的。虽然很早以前,中国曾…  相似文献   

9.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强化国家机器,维护发发可危的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仿照西法,编练新式陆军的思想,从而使清末陆军步入了近代化正规化的轨道。现对此作~扼要的述评。一、编练新式陆军思想的产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不但海军惨遭覆没,陆军也屡战屡败,演不成军。这就使不少人开始从制度方面揭露中国陆军的落后和腐败。袁世凯明确指出:“此次军兴,往往易为敌乘,迭见挫败者,虽由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末善。”①张之洞认为清陆军有“七弊”,即:人皆乌合,来去无恒;里居不确,良美难分;不论出征驻防,无不缺额;克扣摊…  相似文献   

10.
绿营是清朝入关后建立的一支汉人武装。它的规模曾长期维持在60万人左右,是八旗兵额的二三倍。在清朝康、乾军事鼎盛时期,绿营作为清军主力,替清政府南征西伐,屡建功勋。然而,清自中叶以降,绿营衰腐了,再也看不见他们显赫的战绩。鸦片战争时,绿营的表现令人失望。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时,绿营作为清军主力的地位终于被以湘、淮军为首的勇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创办的一支勇营军队——淮军,在中国近代社会存在近40年,并深为清王朝所倚重。究其原因,除诸种社会历史因素之外,它本身的近代化(或称“西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淮军近代化问题略抒浅见。淮军的近代化,包括武器装备、组织编制、训练教育等方面,其中以武器装备近代化为先。淮军成军时,一切均仿湘军,武器装备主要为大刀、长矛、小枪(鸟铳)、抬枪、劈山炮等旧式兵器。同治元年八月(1862年9月),淮军进驻上海还不到五个月,李鸿章就已令淮军各营添练洋枪小队,  相似文献   

12.
陆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清陆军在甲午战争的表现作负面评价是片面的。清陆军在各次大战前有计划有准备,与侵华日军进行过多次阻击战,组织过多次反击战。清陆军将士奋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彪史册。清军陆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昏庸腐败,具体体现在战争中无明确的战略方针、战术失误、无视民众的作用和缺乏统一的组织指挥。  相似文献   

13.
雨青 《宁夏科技》2002,(3):90-90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掌管军事、外交、经济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李鸿章也成为国人唾骂的千古罪人。这个历史责任到底是由李鸿章来负还是由清政府来负,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去研究吧。  相似文献   

14.
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败绩的原因,已有不少论者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作战指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从战备角度作些探讨,因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与战备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实践存有着严重失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战备指导思想方面的失误19世纪60至90年代初,洋务派通过“自强”活动,做了不少抵御外侮的准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清政府在战备思想上存在着重大失误。举其要者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战与和的关系方面,立足于和,缺乏抗战的信心和决心19世纪70年代以后,边疆危…  相似文献   

15.
在战列舰时代,有一场堪称经典的海战,那就是1904年5月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这场海战在海战史上,几乎等同于陆战史中的坎尼会战,也许只有拿破仑战争时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可以和它相提并论。日本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在此战中一举成名,就连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山本五十六也把他作为终身仰慕的偶像和“军神”。一、两个“强盗”间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俄国为遏制日本势力在华蔓延,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向中国归还辽东半岛。为了对俄国的“义举”表示感谢,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然允许俄国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并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整个中…  相似文献   

16.
1894年8月,日本凭借着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军事实力,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故史称甲午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仅蒙受了败战的屈辱,而且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17.
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全军覆没,中国近代发展西式海军的努力遭到了空前打击,一度跌入深渊。甲午战争后,当时中国北方沿海的威海、旅顺等重要军港都被日本侵占,事实上不再具备在北方布置海防的条件,而且中日《马关条约》勒索的2亿多两白银赔款,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濒临破产,无从拨出大笔资金来重建海军。直到俄、德、法三国出面干涉还辽,清政  相似文献   

18.
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军衔制最初出现在15—16世纪的西欧,它是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的过程中,随常备军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军事制度。到了17—18世纪,军衔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所采用。中国军衔制的历史很短,其真正形成和不断完善发展还是本世纪的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火尚在燃烧之中,清政府便开始筹练新军。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加快了编练新军的步伐。但新军在管理和人事制度上仍沿用绿营兵陈规,且武职官制十分混乱。在中外军方接触中,骄横跋扈的外国军人,只接受中国军人的敬礼,却不向比他们职务高的中国军官行礼。当中国官员向外国驻华机构提出责询时,洋人们的答复是辩认不出中国军官的等级。清政府这才开始认识到军衔制是同国家尊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康熙年间,清政府以强大的水师渡海攻台,掌握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促使盘踞在台湾的郑氏集团缴械投降,统一了台湾。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联合舰队以夺取黄海制海权为目标,打败中国北洋水师,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割让台湾。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离合中,海权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张浩间谍向来被交战国家视为“手足和耳目”,战争少不了间谍的参与。19世纪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日本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得益于日谍的情报工作。早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军部就选派大量日谍到中国刺探军情、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