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党创建东北老航校过程中,在战争废墟中建校,在炮火硝烟中起飞,在重重困难中飞行形成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为人民空军建立、成长和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作为老航校精神的发祥地,这些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老航校精神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空军官兵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引领发展的力量源泉,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正老航校精神是人民空军的优良传统,是激励部队官兵奋力前行、幵拓进取的精神财富。93066部队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新时期,积极赋予老航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接力传承弘扬,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部队党委聚焦强军目标,扎实开展"传承老航校精神、争当老航校传人"教育活动,努力让"赤心对党、艰苦创业、幵拓新路、飞向战场"的老航校精神在强军实践中根植官兵思想、融入官兵血液、见诸官兵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空历经百年飞翔历史,正迎来崭新的空天时代。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航程中,从东北老航校到空军航空大学是一条璀璨夺目的航迹,它展现出人民空军飞行院校的发展建设,在一个甲子中实现了不断完善和跨越发展。这里曾创造出最先承训双学士飞行员、最先培养空军侦察情报人员等18个中国空军之最,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14万余名航空飞行指挥人才和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其中近300人走上军职以上领导岗位,涌现出战斗英雄王海、张积慧、刘玉堤、杜凤瑞,海空卫士王伟,飞行员舰长柏耀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空军机务标兵李光男等一大批英模人物。空军航空大学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员的摇篮"、"航天员的摇篮"、"英雄的摇篮"和"将军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航校──南苑航校周京南1912年,袁世凯采纳其军事顾问、法国公使武官白里苏关于购置飞机,开办航空学校,训练飞行人员作为编制空军的基础的建议,批令参谋本部组织筹建航校。时参谋本部参谋总长黎元洪、次长陈宦遂责成第四局具体承办此项事宜。第四局受命后...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目,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发展成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等多兵种合成的战略军种。许多人认为人民空军起航于东北老航校.实际上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共产党筹建这支空天雄鹰的起点,还可以向前追溯二十余年。无论是广东国民政府航空学校,还是苏军航校,都留下了共产党人的身影。而第一支空、地勤配套的航空队伍则诞生在新疆,被陈云同志称为——1949年开国大典上,空军飞行梯队第六分队长方槐驾驶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时,看到脚下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相似文献   

6.
从1924年到1946年,中国共产党对早期航空人才的培养之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党先后在广东、新疆、陕西以及苏联播撒下点点航空火种,航空人才队伍也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而日益壮大,逐渐形成了助推人民空军起飞的洪流。这些历经艰苦困苦锤炼和成长起来的航空人才,不仅为东北老航校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还为后来人民空军的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对航空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共产党立足革命全局淬炼“枪杆子”的战略举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航空力量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厚积薄发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7.
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注重飞行人员的培养,利用孙中山创办的广东航空学校培养飞行人才。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选派了部分红军干部到新疆学习航空技术,并利用国民党内地航校公开招生的机会选派干部前往学习。延安时期曾试办过航校,但终因条件不足未能办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办了第一所航空学校一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飞行人员,为创建人民空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郭成良 《国防》2001,(10):30-31
军委江泽民主席为空军的题词是:"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而奋斗."江主席的题词,指明了空军新世纪发展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人民空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了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型"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空军实际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空军后备力量建设要适应"转型"建设的需要,把后备力量队伍、装备物资动员储备和动员组织领导体制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推进空军现役部队和后备力量的协调发展,实现空军整体"转型"建设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人民空军事业的起步与陈云在上世纪30年代的最早奠基性工作密切相关。1935年陈云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时协助中共中央挑选了一批学生去苏联航校学习,这批留学生成为新中国最早的空军力量之一。1937年陈云接受中央派遣,前往新疆工作,他努力完成了援救西路军余部的任务,与盛世才建立了统一战线,并建议中央在新疆迪化的"新兵营"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培养航空技术人员,此举对新中国人民空军的建立起到奠基作用。"新疆航空队"成员在创办新中国人民空军、保卫祖国领空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晁帅 《军事历史》2020,(1):81-85
空军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的新军种。朱德在参与领导人民空军筹备组建发展的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空军,怎样建设空军"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立足军事斗争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提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新式的、强大的人民空军";立足在陆军的基础上建设空军的实际,强调"空军能不能建设好,掌握技术是个关键";立足空军组建之初人才匮乏的实际,主张团结各方面人才"一起来建设新中国的空军";立足经费和资材不足的实际,要求空军建设必须"掌握精干政策""学会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发挥政治工作直接作战功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增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要建立政治工作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法规制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史,是一部国民党军迅速崩溃,人民解放军彻底胜利的纪录.在历时4年多的时间里,国民党军与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过不下150余次比较大的战役,而几乎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兵败大陆,退守台湾.其原因,就政治上而言有2个:一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对沦陷区城市接收过程中,各级官员腐败透顶,大失民心;二是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呼声,逆历史潮流而动,悍然发动内战,导致众叛亲离.就军事上而言,战略指导失误,情报不灵,指挥不统一,兵力、火力分散使用,都是国民党军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加强武警现代化建设,必须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建设现代化武警的目标,对人才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切实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人才素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我们党加强经济工作指导提出了新要求,要引导广大官兵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适应生产力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着眼未来发展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现代化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举,增强履行历史使命的自觉性坚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中共对南昌起义的一系列指导,不仅体现在起义的酝酿、决策阶段,还体现在起义爆发后南征途中。其中包括指示广东、湖南等省发动暴动配合起义以及做好起义失败后的善后工作等。纵观中共对南昌起义的系列指导和举措,可以看出其中贯穿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紧紧围绕着"民众武装暴动"这一政策。早在南昌起义发动之前,中共就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秋收暴动,所以中共对南昌起义的指导离不开这一既定方针。同时,中共中央关于暴动主要依靠群众,军事力量只是副力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其对南昌起义的领导和评价,而共产国际的"指导"直接左右中共对南昌起义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强军之魂。这是对十八大报告关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论述的进一步深化。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必须切实弄清党对军队领导绝对性的本质特征、科学本源和集中体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相似文献   

17.
85年前召开的古田会议,诞生了堪称建党建军纲领的决议,结合特殊的国情、党情、军情,解决了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定了型。决议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不仅为历史形势和任务所需,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永葆本色之根、不断增强战斗力之魂。  相似文献   

18.
军事装备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装备系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装备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决定装备系统效能的发挥。军事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定量分析结果,是军事装备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结合军事装备系统特殊要求,定量的分析了装备系统可靠性模型,提出了增强装备系统可靠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智能化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为新时代陆军装备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充分认清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智能化转型形势任务,正确把握智能化陆战的基本内涵、典型特性和能力要求等需求牵引,科学确立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智能化转型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智能化建设发展,为新型陆军“迈向智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